8月3日,当郎咸平登上复旦大学的讲台,发布《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演讲时,一幕席卷全国的争论,就此走向高潮。
这位香港中文大学的财务学教授,目光炯炯,义正严词,直斥格林柯尔董事长顾雏军,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席卷国家财富。在此之前,郎批判的大名单上,已经赫然排列着德隆,海尔,TCL,这些大陆"声名显赫"的企业。德隆,曾经号称中国"第一民企",在2001年郎提出质疑之后,如今已经"崩盘",由华融托管,寻求重组求生的机会;而出身"国企"的海尔和TCL,先后作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旗手"著称,在李东生8年磨一剑改制TCL之后,张瑞敏正力图"分享海尔".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郎以维护"中小股民利益"的旗帜,批判这些企业在"国退民进"中的"暗箱"操作,赢得了相当广泛的支持和喝彩。本来,自2001年以来,就以"郎监管"著称的郎,更迅速"红"遍中国。
在当下之中国,"郎咸平现象",在一个方面,仿佛是一个经济学教授孤胆挑战一个充满欺骗和罪恶的时代,以无畏的态度揭发了那些联手盗窃"国有资产"的民企和国企的"巨头",守护了这个时代难得的良知、正义和勇气。而在另一面,在被郎所批判的一些大企业眼里,郎却是作为"无知、无聊、无耻"的书生人物,或至少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不受欢迎。
郎以前所未有的挑战姿态,对大陆学界的所谓"沉默"表达不满和批判,让郎处于到处公开宣战的状态。战斗从企业界蔓延到学界,从现实到思想,从利益到道德,从学术到政治,从"左"到"右"……
"郎咸平现象",似乎撕开了这个时代的腹腔,再一次让人们看到不断被标榜的中国辉煌时代中最为原始的东西,一个个大陆企业标杆背后可能的"泡沫".而在这样冲突性的"公共事件"中,则完全透露了目前中国人在心灵、头脑和现实生活中,对20年市场化进程和价值的看法,那么分裂,那么截然相反:同样的"民营化",在一面看来是值得庆幸的走出"国有体制历史循环" 的高明之举,而在另一面看来就是虚伪的,不可宽恕的"窃国".那么,所谓"郎咸平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在郎咸平背后,所矗立的是一场关于中国走向持续的深刻的交锋。核心是,20年的市场化之后,国家权力及其哲学依旧试图继续掌控秩序设计与走向自由企业社会趋势的冲突。
2004年是一个大政经激烈交锋的年代:关于中外经济力量平等发展权利的交锋;关于产权改革的交锋;关于国家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交锋;关于未来国家体系及其政经哲学的交锋,都显现了不同的力量对于未来中国走向的不同思路和安排。
在这些交锋中,郎咸平仿佛以批判者的姿态出现在"国退民进"的方向上,以比国资委还国资委的姿态,质疑已经进行了10年的国企产权改革,打出"国有资产不容流失",以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旗帜,郎以人们早已淡忘的"共同体"的名义,告诉人们,"国有资产"里还有你的资产,你是主人,那些代理人和保姆正在盗窃和占有你的财产。这揭开了"静悄悄私有化"的旧伤疤,搅动了这一段历史的"宁静". 20年市场化之后,那些对现实感到不满和无奈的人们,那些无法参与到这些财富分配进程中的人们,那些痛恨腐败的人们,那些将大企业的成功归咎于中国式"官商勾结"的人们,立即以空前的热情呼应了郎所发出的批判声音,并为此欢呼和崇拜。这就是"郎咸平现象"火爆的土壤。
但郎要把人们带到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