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含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五市)是我国长江三角洲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曾以创造了苏南模式而闻名。近年来,苏南通过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改革,创造和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一个经济总量庞大、以开放型和园区经济为特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城市群正在苏南崛起。
发展的新局面
开放型经济成为亮点。近年来,苏南人抓住国际资本向中国特别是向长江三角洲集聚的机遇,通过努力使苏南成为目前国内投资环境最佳、人气最旺的外资集聚地之一。到2002年末,苏南五市共有三资企业22063家,外商直接投资91.2亿美元。不仅是境外企业纷纷“引进来”,更有苏南企业以“引进来、走出去”的双向开放融入世界市场。2002年苏南共有境外企业184个,占全省66.2%。
民营经济发展强劲。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努力推动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水平,进一步释放民间资本的巨大潜力。政府有关部门还支持私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支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苏南过去的乡镇企业,如今已有95%实行改制,其中1.1万家“红帽子”集体企业还原为民营企业。去年常熟市税收的32.4%、工业收入的40%、工业投入的50%来自民营经济,农民增收的60%来自民营经济。
聚集效应效果凸显。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经济园区集中,实行集约经营,发挥了经济聚集效应。目前,苏南共有省和国家级开发园区48个,苏南工业发展进入了以园区经济为特色的新阶段。苏南抓园区建设的主要经验是:把园区建设的突破口放在扩大利用外资上,把发展高科技产业作为利用外资的主攻方向;大胆创新园区的开发机制,确立经营园区的理念,把市场机制引入开发建设的各个环节;视环境为园区发展的生命线,按照国际水准狠抓园区的环境建设。园区外不批任何工业项目,“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办工业的时代已经过去。
规模经济蓬蓬勃勃。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激烈竞争,苏南人通过资本经营、加快合资、兼并重组和加大投入等办法打造“经济巨舰”。在苏南,曾被喻为“草根工业”的乡镇企业已长成参天大树。2003年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县、市社会经济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苏南的江阴、张家港、常熟、昆山四市的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层次的33项指标,位居全国县级市前10名。2002年苏南还出现了沙钢、小天鹅、波司登等一大批销售额达几十亿元、上百亿元的企业,出现了一批销售额超百亿元的乡镇。新兴产业方兴未艾。
(1)信息产业。形成以“七地五园”为代表的信息产业高地。“七地”,即苏州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南京江宁开发区、无锡高新区、昆山开发区、江阴开发区、南京珠江科技园区等7个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销售收入超亿元的IT企业有100多家。“五园”,即国家认可的南京、常州、无锡、苏州四市的软件园及江苏软件园等,集中了全省60%的软件企业,创造了70%以上的软件销售收入,成为江苏软件产业的主要聚集地。(2)城市产业。在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土地使用权和服务贸易等领域深化改革,运用市场机制调动民力,借助外力建设新城,促进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3)环保产业。无锡市环保产业已基本形成以水处理为主,包括气、声、固、仪及配套产品6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4)现代物流业、旅游业、生态农业以及化工、钢铁、造纸、能源、食品加工、汽车和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新医药等一批产业崛起,逐步形成苏南沿江新材料产业带、重化工产业带和新医药产业带。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沿江开发是苏南构筑21世纪经济新高地的一项重大战略。苏南沿江“工业走廊”正成为长江三角洲新一轮发展的核心区域,出现了一批高水平产业群。目前,常熟沿江形成了钢铁、能源、造纸、化工四大产业群,张家港市的江苏扬子江化学工业园已具雏形。苏南跨江开发正在启动,南北联动,整合资源,共同发展。苏南各市积极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利用上海吸收先进技术、人才和资本,努力把苏南建设成我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几点启示
自觉地把率先发展作为工作导向。十六大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苏南诸市具有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健康的发展态势,有条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国的发展大局多挑重担、多作贡献。因而,他们始终坚持把率先发展作为工作导向,自觉、主动地在学习中前进,在比较中追赶,在竞争中领先,坚持以率先发展的途径推动社会繁荣和进步,用率先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靠率先发展的成果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富裕人民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之所以备受国内外瞩目,重要原因是苏南人创造的苏南模式及其创新的理论和实践。但在苏南人看来,对苏南模式要科学理解。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总结出来的苏南模式,是对苏南的发展经验、特点、路子比较全面的概括,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三为主、两协调、一共同”,即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产业结构以乡镇工业为主、运行机制以市场取向为主;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社区人民的共同富裕。其最本质的内容是工业化和市场化,即通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和政府带领农民闯市场、奔小康。近几年来,苏南通过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与改革,尽管集体经济已不占主体地位,但苏南模式中的工业化、市场化、两协调和共同富裕等经验至今仍然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苏南人与时俱进,埋头实干,在实践中推动已有经验不断深化、发展,形成了开放型经济、园区经济、民营经济、规模经济、新兴产业、城镇化等一系列新的苏南经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但首要的是坚持发展优先的原则。正如苏南人所说的:“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他们咬定发展不放松,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以贯之地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锐意改革开拓,反对求稳怕乱,发展能快则快,该出台的改革措施及时出台。在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注重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以中心城市带动城乡基层的依法治理和文明建设,始终保持稳定的发展环境和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使越来越多的城市成为信誉城市、安全城市、竞争有序的城市和人居环境优越的城市。
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创建生态城市,通过改革完善城市的决策、管理办法和生产、消费方式,逐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社区。(2)实行绿色行政。把生态平衡、节约资源的理念贯彻到政府决策和执法过程中,抓好环保审批,普遍开展绿化
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可持续发展逐步落到实处。(3)注重全面发展。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同时,以人为本的城乡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欣欣向荣,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创建学习型城市的活动全面推开,一个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新苏南将在苏南地区人民的共同奋斗中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