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外交部日前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旨在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在对外投资方面对国别、产业进行方向性的指导,标志着对外投资促进政策体系正在构建。就此,记者专访了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副司长赵闯。 记者:今年以来,商务部陆续出台了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举措,这是基于怎样的背景? 赵闯:中国已进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新阶段,利用外资将从“引进来”的单向资本流动,向“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双向资本流动模式转换,政府的对外投资政策导向及具体投资促进措施,势必会对对外投资的国别地区、产业分布、投资方式等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在“走出去”的初期阶段,政府的指导作用更显重要。 另外,在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重组的链条中,中国正处在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之间,与高端及低端国家在产业上都有一定互补性。中国既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也能向不发达国家输出成熟、适用的技术,输入国内所需资源型产品。 目前,我国制造业生产能力闲置和浪费严重,而某些在国内过剩的产业并不落后,正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所需要的。通过对外投资将部分资产盘活,将大大提高其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优化。我国要从制造业大国成为名符其实的制造业强国,必须拥有自己的大型跨国公司,而对外直接投资则是企业从国际化经营迈向跨国公司的必由之路。 记者: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盲目性、恶性竞争等,这些问题商务部打算给予怎样的帮助和指导? 赵闯:目前一些企业的确存在着盲目国际化的倾向,特别是在行业和区域选择上盲目性较大。《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就是要在对外投资方面对国别、产业进行方向性的指导。根据有关规定,凡符合导向目录,并经核准持有对外投资批准证书的企业,优先享受国家在资金、外汇、税收、海关、出入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另外,《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是各级对外经济合作主管部门指导与核准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依据。 此外,对外投资行为从根本上看应是企业行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主要凭借的是企业自身的优势,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如制定对外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加强国际投资协调,运用双边、多边协议与公约,保护对外投资的利益等。 记者:《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中所列出的国别和投资领域是依据什么原则确定的? 赵闯:国别主要是根据以下原则确定:一是周边友好国家;二是与我国经济互补性强的国家;三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四是与我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国家;五是世界主要区域性经济组织成员。 投资领域的选择主要是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和优势、所在国吸引外资重点领域和市场特点确定的。产业划分是按照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来确定的。首先进行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划分;在各产业类别下又进行类别细分。 记者:在推进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工作中,下一步商务部还将采取哪些措施? 赵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构建对外投资促进政策体系。比如,我们最近搭建了促进企业走出去的信息服务平台。在企业境外投资意向信息平台上,企业可以将其境外投资意向,如投资行业、投资规模以及对合作伙伴的要求等信息及时对外发布,进行自我推介,寻找合作伙伴。 另外,政府要推动专业性较强、资质较好的境外投资中介机构发挥作用,包括境外招商机构、行业协会、投资银行、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中资企业驻当地的各类机构等,为企业对外投资提供良好的咨询服务。
资料链接
中国企业“走出去”概况
贸易型企业分布广泛,以发达地区为主。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港澳地区。
资源开发型企业分布以非洲、美洲、大洋洲及俄罗斯等资源较丰富的友好国家为主。如苏丹、委内瑞拉、印尼等国的石油、天然气开发,澳大利亚铁矿,赞比亚、秘鲁的铜矿,俄罗斯、美国、新西兰等国的森林开发,西非、西欧等地的远洋渔业等。 境外加工贸易型企业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纺织、轻工、家电、机械等产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国际竞争力较强,有关企业纷纷到海外办厂,将富余设备和人员投入到亚非拉国家,拓展了国际生存和发展空间。对外承包工程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多集中在亚洲。20世纪70年代末,中东是国际重要的建筑市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从西亚北非地区起步并发展起来;80年代中期后,东南亚市场崛起并取代了中东成为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最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