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导大东亚共荣圈 谁来主导东亚地区一体化?



 在现实世界、甚至可预见的未来,“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这一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一种理想。

  在地区一体化的过程中,谁来当“头”始终是一个敏感问题。实际上,这里说的头并不具有法律或行政意义上的隶属关系,而是一国对地区和国际事务的主导作用和影响力。这种作用和影响并非通过暴力、强制和法律来实现,而是由它本身力量、能力以及它的主观愿望所决定,是其他国家不得不承认和接受的,尽管有时出于无奈。

  “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仍是一种理想

  “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这是大多数国家,特别是中小国家最为欢迎的国际准则,甚至也成为一些国家的对外政策原则。这无疑能体现一种道德、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然而,在现实世界、甚至可预见的未来世界,这一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只是一种理想。

  在当今世界,霸权政治、强权政治、大国政治仍然是国际政治中的普遍现象。尽管很多人不愿意看到和接受,但实力依然是通行的原则。在地区组织中,霸权和强权政治愈来愈少了,但大国政治和实力原则仍然突出。“弱国无外交”仍旧是无情的现实。这主要表现在一些大国和强国作为核心国家在组织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目前世界上凡是富有成效的国际组织,几乎都有核心大国相互合作,共同发挥核心作用。联合国有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起主导作用的是出资最多的美、日、德、法等主要发达国家。在较成功的地区性组织中,核心大国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欧盟中的德国和法国,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国和加拿大都发挥了这种作用。

  核心大国主导作用看似不平等但有优点

  “虽然国家之间不可避免的不平等具有令人不快的特性,但人们不应因此而忽视不平等的优点”。核心大国及其合作对于地区合作组织的积极意义在于:

  第一,为地区合作组织提供最主要的推动力。一般来说,大国较小国更乐意于建立一个地区性组织。因为,首先,大国比小国在国际舞台上承担更大的责任,面临更大的挑战,追求更广泛的利益,因而它们比小国更需要超出本国疆域的区域性组织作为它们的后盾。其次,大国能够在地区合作组织中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获得比小国更多的综合和长远利益。因此大国往往愿意充当地区合作与一体化的积极推动者。如果一个地区没有少数大国的积极推动,即便其他国家再积极,该地区的合作组织也是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很难设想,没有德国和法国的积极推动,欧洲一体化能够发展得如此富有成效。

 中国主导大东亚共荣圈 谁来主导东亚地区一体化?
  第二,有助于地区的稳定。在一个地区组织中,如果各成员国实力不相上下,而且又十分平等,就必然出现众多成员国相互争夺主导权的斗争,结果导致地区的动荡和组织的涣散。如果有少数大国的存在,其他成员国将无可争议地接受被领导的地位。另一方面,少数力量相当的大国为了避免相互争霸而导致两败俱伤,宁可选择相互合作,共同主导该地区组织,使该地区变得稳定和有序。肯尼思·沃尔兹就认为“国家的不平等虽然不是和平与稳定的保证,但它至少使和平与稳定成为可能”。

  第三,使组织功能更加有效。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地区性组织,其中大多数无所作为,甚至形同虚设。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少数大国的核心作用。即使东盟这样的有影响的地区组织,因为缺少这种核心大国的作用而使该组织在应对区内和区外的各种挑战时无能为力。核心大国比小国有更大的天然影响力,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容易形成地区的统一意志;可以有效地组织、调动、整合地区力量,使之成为步调相对一致的整体;可以使组织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更加快速高效。

  第四,有利于保障地区公共利益,防止某一大国以本国利益取代地区利益。为了防止某一大国利用地区组织追求特殊利益,其他大国都会利用集体利益的名义限制该大国特殊利益。这样,其他小国也不必花太大的成本搭上地区合作便车,享受到地区的公共利益。

  核心国家必须至少是两个且要相互合作

  谁有资格当核心国?核心国必须是在构成国家核心利益的各个领域力量均衡的国家,在综合国力方面与其他成员国相差悬殊,是其他成员国公认的大国。核心国太多或太少都不利。核心国太多,不利于它们之间达成协议。“大国数目越少,最强大的几个国家与其他许多国家间的差距就越大。前者就更有可能以系统的名义采取行动,参与管理或干涉较小国家的事务。当大国数目降到两个时,大国试图管理系统最有可能”。如果一个地区组织中只有一个核心大国,情况会更糟。这个惟一的核心大国由于没有其他大国的制约和牵制往往滑向一家独霸的方向,使地区组织有沦为霸权工具的风险。这种情况往往导致两种恶果。一、使组织的凝聚力下降,直至分崩离析。前苏联主导的“经互会”就是如此。二、导致组织因内部矛盾而无所作为,印度主导的“南亚地区合作联盟”的现状就是如此。

  核心国家必须相互理解与合作。如果核心国家不愿合作,或有一方拒绝合作,那么,该地区组织是无论如何也建立不起来的,即使建立起来,其功能与影响也是残缺不全的。

  中日理应负起核心大国之责

  毫无疑问,在东亚的国家中,中日是两个无可争议的大国。在东亚一体化的过程中,中日两国责无旁贷地应该担负起核心大国的职责。然而遗憾的是,这两个国家至今没有能够达成相互谅解,携手合作发挥主导作用。其原因是:第一,中日两国都有发挥主导作用的心理障碍。由于历史的原因,东亚国家对中日两国都产生过程度不同的疑虑和不信任。因此,为了重建信任,中日两国都小心翼翼,不约而同地有意回避公开的主导角色。

  第二,中日两国剪不断理还乱的历史情结严重阻碍了两国相互理解、相互接近和相互合作。日本一而再再而三地否认历史,就是阻隔两国携手合作的重要原因。

  第三,日美的特殊关系对中日关系的离间作用。由于中日两国经济发展势头形成的强烈反差,日本对中国产生了无端的猜忌,而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和它在东亚的战略利益,日美安全防务同盟关系也始终阻碍着中日两国的接近与合作,进而造成了东亚地区合作中核心国家主导作用的严重缺失。这就是东亚地区一体化进展如此艰难的症结所在。

  东盟的特殊地位东盟不拥有核心国的功能,但它能够发挥不亚于核心国的作用。这种作用来自于其自身特点。

  第一,东盟是一个非军事的、非高度统一的小国集团,加之又倾向中立,因而对中日两大国不构成任何威胁。这样东盟便可以从中日两国对它的宽容中获得广阔的外交空间。

  第二,由于中日两国的相互制约,因此双方常常会默许甚至支持东盟走到前台以发挥牵头人作用。

  第三,东盟地处中日两个核心国的中间地带,中日两国如要发挥核心主导作用,势必要接近东盟。东盟的一举一动都会关系到天平的倾斜,从而导致东盟身价的提升和筹码的增加。利用这一地位,东盟可以在未来的自由贸易关系谈判中不仅有更大的影响力,而且可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这一地位可以使它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就是东盟惯用的大国平衡政策。东盟今天在亚太地区的显赫地位就得益于此。所以,如果说东盟不能发挥中日的主导作用的话,至少也是牵头人作用。

  首先,是东盟最先提出东亚集团化的构想,并发起和创造了10+3和10+1机制。

  其次,东盟有可能成为东亚众多双边自由贸易关系网的连接中枢,从而牵动东亚各国,结成自由贸易区。在此过程中,东盟有可能发挥中间协调人的作用,促进中日韩相互间的自由贸易关系的建立。

  再次,东盟可以调解中日两大国关系,促进两个核心大国的和解与合作。实践证明,单凭中日两国自身来实现它们的和解与合作是极为困难的,须有第三者从中撮合。在东亚,惟独东盟可以在阻碍中日和解的敏感问题上,利用现有机制发挥调解作用。

  但平心而论,东盟很难充当核心大国的角色。尽管在综合实力方面,人口达到5亿,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国内生产总值7370亿美元,贸易总额7200亿美元(1999年数据),但东盟毕竟是一个小国集团,其内部缺乏主导核心;东盟的运作方式过于强调非强制性和非干涉性;成员国间的差别较大,相互间的摩擦较多。因而该组织在面临一些重大挑战时显得力不从心。所以,东盟的“主导”作用具有独特的一面,它更多地将会体现在东亚一体化的初期阶段,即实体性的东亚共同体正式建立以前。

  10+3机制能够长久吗?根据“东亚展望小组”的报告,东亚地区一体化的目标是建成一个实体性的“东亚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东亚每个国家都以独立国家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共同体中央管理机构。显然,目前的10+3机制很难代替未来的共同体管理机制。10+3机制是在大国较为消极被动的特殊条件下诞生的,在地区一体化的初期阶段是绝对必要的,事实证明也是卓有成效的。但这毕竟不是一个对等的、完善的和成熟的地区组织机制。在10+3的框架内,东盟同中日韩之间带有浓厚的主客关系色彩,而且具有非正式性质。充其量它只是一个交换意见协调关系的论坛,不具有地区组织的集中管理职能。毫无疑问,未来的东亚共同体的最高机构应该由所有成员国以单个国家的名义平等参与。

  可以说,当东亚共同体中央管理机制建立起来之后,东盟作为牵头人的10+3机制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但是鉴于东亚情况的复杂性,10+3机制可能需要长期存在。只要中日两大国没有携手合作共同主导东亚一体化进程,东盟主导的10+3就不可或缺。

  此外,东盟成员国面临着中日两大巨人始终有一种天然的忧虑感。它们清楚地意识到,中日在未来的东亚共同体中发挥主导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但出于自身安全和利益的考虑,它们仍将会坚持保留这一机制,就像在东亚共同体中仍要保留东盟一样。中日两国要想争取东盟的进一步信任与合作,就应该允许东盟保留这一机制。

  因此,东亚共同体将会走一条同欧共体不同的道路。东亚一体化进程将比欧盟要漫长得多。在向东亚共同体过渡的漫长发展阶段没有必要逐步削弱10+3的机制,东盟仍可发挥它的牵头人作用。即使东亚共同体权力机制建立起来之后,10+3的机制仍可作为非正式首脑会议继续存在,实行具有东亚特色的“双轨制”,以便保护小国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消除东盟成员国的疑虑,从而使它们更积极地推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张锡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0481.html

更多阅读

满洲国 大东亚共荣圈

满洲国(1931年—1945年),领土包括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内蒙古东部及河北北部。当时中国国民政府不承认这一政权。国际上苏联、日本、法国、丹麦等国家或政府承认满洲国,国际联盟主张满洲地区仍是中国的一部份。

维基百科:大东亚共荣圈

大东亚共荣圈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2012年3月7日)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请协助添加来自可靠来源的引用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被提出异议而移除。大东亚共荣圈,为大日本帝国

济南恒大名都二期维权,谁来关注? 济南恒大名都二手房

关于恒大名都二期维权过程的一些说明近三个月来,恒大名都二期的业主针对恒大擅自更改规划和强行施工进行了维权活动。但期间经常有一些不明就里的一期业主及个别凤凰城的业主针对二期业主维权活动发表一些过激言论。在此,将二期业主

声明:《中国主导大东亚共荣圈 谁来主导东亚地区一体化?》为网友淡意衬优柔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