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余年来,中国的民营企业获得了惊人的发展,他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力量之一。但尽管我国民营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却仍然无法否认民营企业集群整体发展水平偏低的事实。
一、民营企业发展现状
1978年,全国14万城镇个体工商业者代表中国民营经济的阵容,“夹着尾巴”为温饱操劳奔波;1997年,“十五大”报告把民营经济确定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使民营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成分”的差别正逐渐淡出;1999年,“私营经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中占有了前所未有的地位;2002年,“十六大”报告进一步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强调不能再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国家对民营企业的肯定以及民营企业家社会地位的提升,造就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巨大飞跃。它们从最早的小摊小点,已发展到当今经济生活中的中流砥柱,有些还发展成了超大型企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成功上市(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上市的民营企业已近200家)。今天,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得非常富有活力,不断地锐意进取使得它们在很多方面已经摆脱了小家子的局面,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回顾民营企业短暂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民营企业已经从最初的原始状态完成了两次重大飞跃(即一次创业和二次创业),现已进入到理性的第三次创业时代。新时期民营企业的主要特征有: 1、不求规模求竞争力曾经无节制膨胀的民营企业都纷纷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模式,删繁就简,放弃某些产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深圳万科公司董事长王石认为,规模大的企业往往会不打自死。许多人对王石卖掉旗下很赚钱的怡宝矿泉水而专注于住宅开发曾经表示不解,但如今房地产商们纷纷落马而王石傲视群伦时,当初他的决策意义不言自明。国家曾经仿效韩国捆绑了江苏三大石化企业,结果没有创造出“巨无霸”,只捏造了一头经济“恐龙”,因为它徒有规模而缺乏核心竞争力。 2、理性多元化面对市场机会空间急剧缩减的形势,民营企业变得更为理性。在“多元化”遭受普遍非议的时候,新希望总裁刘永好却从饲料主业挺进到房地产、医药、国际贸易等领域。但是他对多元化的态度相当谨慎,多元化项目不得超过总资产的40%,并且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次投资前,他首先让专门部门去考察立项,然后经专家小组反复批驳论证后,只有批驳不倒的才放手去做。因此他很少出现亏本生意,房地产项目光是置地就获得巨额利润。 3、高级经理持股如今,民营企业家不再独霸资产,而是实行股份制改造,让高级经理享受优先认购权,把他们的利益与企业命运捆绑在一起。因为民营企业家们认识到,人才结构的不稳定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尤其对于高级经理来说,监督成本很高,他们的懈怠会给企业带来危机。美的集团早在1998年底就已经开始了相关的尝试。4、引进职业经理人克服自身认识局限的民营企业家认识到仅仅依靠在摸爬滚打中培养起来的能力和素质,已经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变化,此时急切需要求助于外来的人力资源来打理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于是,职业经理人相继进入许多大型民营企业。5、上市融资民营企业以前只能通过买壳上市来募集资金,而现在上市融资不再是一个梦想。《证券法》的出台,使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上市方面变得没有什么差别,香港股市的二板也将重点放在内地民营企业上。有学者说,企业的竞争在某种意义上是资本的较量。一些有资格的民营企业上市后,如虎添翼,将获得更大的竞争力。 6、风险投资逐步形成民营科技企业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先导力量,但缺乏风险投资一直以来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1998年3月,民建中央向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风险投资开始受到国家的重视。另一方面,国际风险投资已经登陆中国,例如四通利方于1997年8月成功引入650万美元风险基金,深圳金蝶于1998年5月公司引入了国际数据集团(IDG)设立的“太平洋风险投资基金”2000万元人民币。民营科技企业正在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 从国际背景上看,民营企业正面临入世后跨国公司的全面冲击。民营企业的机制优势正逐步淡化,此时需要与跨国公司在同一个拳击台上较量。这是一场资金、技术、人才、管理和经营能力上势力悬殊的争夺,致力于培养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已成为民营企业的当务之急。因此,虽然中国民营企业正处于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但是第三次创业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它们以更好的竞技状态,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二、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误区
在中国做大做强了的民营企业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民企还在苦苦挣扎。尤其是当面对日益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时,许多潜在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民营企业看上去是市场造就的,但面对真正的市场经济,他们又显得无所适从。 粗略而言,民营企业目前存在的误区主要有:1、战略缺失 中国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靠的不是战略思考,而是抓住了某个机遇。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空间很大,基本上产品都是供不应求,因此,我国的民营企业随之兴起。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家不能在天下大势、“敌我”现状方面作通盘的战略思考。有的人甚至认为,现在没有几个民营企业家能对自己企业目前所处的地位说出个一二三,也没有几个能对自己企业未来的走势作出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判断。回首20世纪90年代倒下的市场巨人,爱多、秦池、三株等等,大多到最后死掉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其实,他们所犯的错误或失误是相同的,那就是将偶然的成功当成了必然的成功,甚至当成了一种永恒的成功。他们忽略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忽略了市场发展的规律和经济发展的规律,缺乏对内外部环境的战略考虑。2、运营理念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首先,民营企业家们忽视知识的重要性,甚至蔑视知识。在经营管理中,他们的经营决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凭经验,而非靠知识。现代社会瞬息万变,有许多过去听都没听说过的名词或事物不断浮出水面。如果民营企业家不及时地去学习并掌握新知识,总是凭经验来做事的话,那么这个企业也就离“滑铁卢”不太遥远了。其次,民营企业家们不擅发现人才,忽视人力资源管理。无数的实践表明,现代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但许多民营企业家整天都在抱怨没有人才,其实问题在于他们自己有没有发掘人才的胸怀和眼光。这也就是那句古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道理。企业家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伯乐”,已经成为了民营企业成败的关键。 3、多元化发展陷阱 有许多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应该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房地产、金融证券、生物保健、酿酒业、IT行业,什么都想来一把。企业的经营完全变成了“游击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最后,“四面出击”的结果就是“四面楚歌”,结局大都是“各线告急”,企业也就在这种游击战中渐渐地消灭了自己。搞“多元化”发展的民营企业成的少,败的多,其最主要原因有:第一、能力不足。一个人的知识面是有限的,一个企业家不可能在每一个行业都堪称是专家。任何一个行业虽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都有其各自的取利之道和回避风险的办法,这一点作为一个外行是不会看到的。第二、资源不足,包括人力、资金等企业发展所必需的资源。每上一个项目,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而企业的现状却是根本无力去“四面开花”。于是各个项目都被拖住,一个好端端的企业就这样垮了下去。 4、企业制度更新慢 在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初期,很多企业靠着机制灵活而迅速发展起来了。但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资本进来了。他们也具有很灵活的机制,有的甚至比我国的民营企业还要灵活。在此背景下,外资企业的制度优势开始凸现。但遗憾的是,许多民营企业却对此不以为然。民营企业如果不能在企业制度方面迅速更新,有可能最终因为制度缺失而丧失原有的机制优势。我们认为,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在机制优势的基础上构筑企业制度优势,两翼齐飞,均衡发展。 5、民营企业家最容易犯的几种具体错误 (1)经验主义几年前在什么地方、靠什么项目、以什么方式赚到了钱,几年后以为在相同的地方、靠相同的项目、以同样的方式还可以赚到钱,孰不知早已时过境迁了。 (2)追随跟风人做我亦做,人云我亦云。不从自身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经济规律、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去综合考虑,而只是盲目追风。 (3)过度创新不考虑产品在市场营销方面的可操作性,盲目求新。结果事实证明,市场并不是什么创新都会接受的。 (4)盲目冒险由于对现代企业经营的知识知之甚少,总是认为求大财就一定要冒大险,张口闭口就是“富贵险中求”。最后,利润反而并不多。 (5)急功近利,只攻不守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来不及考虑诸如市场环境、管理规律等问题,满脑子只有利润,全面展开攻势,结果发现自己的资产是越做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