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一点的人不会不知道红旗渠吧。
回转到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在那个物质生活相当艰苦的岁月里,河南林州人民抽出十万精兵,苦战十个年头,仅靠一锤一铲和两只手,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了211个隧道,架设了152座渡槽,硬是在太行山建成了一条1500公里长的人工天河。
远远望去,这条人工水道就像一条巨龙逶迤行进在崇山峻岭之中,它不仅将比油还金贵的汨汨清水源源不断送入大山深处无数严重缺水的村落,也滋润着每一个太行人民的心田。
红旗渠的外观是雄伟的,然而更加雄伟的是万千修建者艰苦卓绝的英雄行为;修建红旗渠的举动是壮丽的,不过更加壮丽的要数无数普通劳动者在最原始条件下表现出来的坚韧和挺拔。
前些年央视曾经播放过一部名叫《难忘岁月 —— 红旗渠的故事》的电视剧,艺术再现了修建这条人造天河的壮观画面,热情歌颂了太行山人民冒严寒顶酷暑,用自己双手创造历史的丰功伟业。
红旗渠不仅是用石块水泥垒砌而成的,其实也是太行山人用血汗和泪水凝结铸造起来的!
有的人为之牺牲了生命。其中有因洞顶坍塌不幸遇难的技术员吴祖太,是他为红旗渠画出了第一张图纸!
许多人为之损坏了身体!有一位姑娘叫李玉竹,她在开凿红旗渠的炮声中被炸药崩掉了一条腿,当时才18岁;还有位姑娘叫李改云,在关键时刻为救工友右腿终身致了残。
更多的人为之奉献了青春!像坚持十年不下山的痴心汉路银、连续打通五个隧道的钻探突击手岳松栋、被誉为“飞虎神鹰”的排险队队长任羊成等。
有人做过统计,仅被宣传过的红旗渠英雄就有1000多个……
最近通过一位叫罗建国的摄影记者,使我知道了许多当年英雄们现在的故事。令我对这些老英雄们肃然起敬的,不光是那些已凝结到历史中的点点滴滴,还包括他们对待自己劳动的态度。
特等劳模李怀书已经离开人世了,他一生最为自豪的财富是政府发的劳模奖状。说来也够悲凉的,他至死都不知道那张真的奖状其实早就丢了,而挂在墙上的那张是儿子想办法弄来的假奖状!
周新法当年负责的工程段没有死一个人,这很不容易。他是从头到尾参加修建红旗渠的人,经历太多了。虽然从未被人做过宣传,他却说一点不亏,村子里的多少工友都死了,自己还活着,老婆、孩子、孙子在身边,有大米、白面就是幸福!
李玉竹一家现在还住在高高的山上,和两个务农的儿子一起生活,五十来岁的人还从没有拍过照片,日子尽管很苦,意志依然坚强!
劳模王明义的双耳已经失聪多年,白天他都蹲在自家的小屋门口,马武也是一名特等劳模,罗建国见到他时,正静静地坐在村口晒太阳。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人当年积极参加修渠是受意识形态的推动,这个我暂且不去争论,但是你总得承认,他们如今的心态应该算是一种崇高吧?!
这种“超脱”心态企业最需要!当然我说的企业前面要加上限定语,不是所有的企业都符合标准。
日本经济学家小宫隆太郎1985年到中国讲学时不客气地指出“中国不存在企业,或者几乎不存在企业”,这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论,其实他说的是国企。而国企由于不能完全泡在海里放任自流,自然缺少某种应有的“悲壮”。
借用赵本山式的语言,航空母舰再好,你把它摆到鱼塘里训练是玩不出什么花花的。千万别拿舰长出气。
不过民企也绝非十全十美,周正毅那种游戏虽然有点刺激,但同样不属于企业正常的机会博弈,是神经而不是精神。
在古希腊神话里,西西弗斯是一个不断从山底向山头搬动巨石的人,尽管周而复始,但其乐无穷,现实中的企业主或许也得有这种底蕴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