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口迁移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产生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空前加速。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各国提供发展的机遇,也给各国带来空前巨大的挑战。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我国政府采取了改革开放积极应对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且影响着全球化的进程。今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了WTO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为此,各行各业无不加紧考察全球化所可能产生的正面与负面影响,加紧研究对策,迎接挑战。华侨华人研究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如何与时俱进,这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从产生华侨华人的源头入手,考察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与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说明树立全球意识,从全球化角度研究华侨华人的必要性,分析中国人口国际迁移对今后华人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开展前瞻性研究的意义。华侨华人的现状是两次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的结果根据不完全的估计,目前海外华侨华人的总数约为3,300万人,(这个数字略多于香港、澳门和台湾人口的总和)分布的五大洲的151个国家其中,亚洲34个国家,华侨华人人数为2664万,占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的80%;美洲39个国家,502万,占总数的15.1%;欧洲25个国家,94万,占2.8%;大洋洲17个国家,56万3000,占1.7%;非洲36个国家,12万5650,占0.4%。若就国家而言,印尼711万5000;泰国649万7000;马来西亚,551万5400;新加坡243万5600;缅甸100万;越南100万;老挝16万;文莱5万3000,上述东南亚9国占了全球华侨华人总数的74.5%;美国280万,加上加拿大的96万,仅占了总数的11.6%.根据Poston和Yu的估算,1980-1998年间华侨华人的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2.4%.。目前80%以上的海外华人已加入居住国国籍,成为外籍华人。当前海外华侨华人的这种状况是怎样形成的?这种状况基本上是近、现代中国两次大规模人口国际迁移的结果。近代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潮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之后。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小手工业者因此涌向国外。从鸦片战争到了第二次世界战前前夕的一百年间,中国人口国际迁移人数多达1000万。移民形式主要是契约劳工和猪仔,至20世纪初才转为自由移民。迁出地主要是广东、福建而迁入地则为东南亚,也有一小部分迁至欧美各地。1880年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地相继实施排华法令,那里的中国移民人数锐减。这是今天华侨华人绝大多数集中在东南亚的重要原因。中国人口第二次大规模国际迁移是在第二次大战之后,特别是在70年代改革开放后。这次移民潮还刚刚开始,目前的人数估计在400万左右。(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和东南亚各地的再移民,大陆移民约100-150万)这次国际移民潮的主要移民形式是家庭团聚、留学、商业与技术移民,除一般劳动者外还有相当比例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迁出地也从沿海几省扩大到全国各主要城市,而移入地则集中美、加、澳、和西欧各国,迁入东南亚的为数不多。在这两次海外移民潮中定居国外的中国移民及其后裔,至今仍保留中国国籍者是为华侨,加入居住国国籍者则为外籍华人,回到祖国者为归侨,上述三种人的直系亲属为侨眷,非直系亲属为侨属。他们都是侨务工作的服务对象,而我们研究工作则侧重于国外的华侨和华人。必须对中国人口国际迁移进行深入研究上述历史和现实清楚说明,中国人口国际迁移是华侨华人研究中极为重要的问题。因为中国人口若不迁移,就根本无从产生华侨华人,中国人口若只在中国国境之内迁移,无论规模多大,距离多远,时间多长也不产生华侨华人。中国人只有越出国境,跨过国门进入另一个国家,并在那里定居一定时间才有可能成为华侨或华人。事实上,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的性质、规模、流向、方式以及移民成分等等是直接影响到华侨华人的地理分布,就业状况、产业结构以及社会发展方向等等的重要因素。而后继移民潮之大小强弱也对于此前建立的移民社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二战后,全欧洲华侨华人只剩1万多人,而现在已发展至100-150万人,增长了一百多倍,其影响可想而知。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在研究工作中对中国人口国际迁移这个产生华侨华人的重大问题却只当作一般历史问题看待,未能进行深入的研究,直至近年才有一些年轻的同志对新移民的出现进行新的探讨。笔者认为,长期忽视深入研究这个源头问题,将使得整个工作难以获得新的突破。我们应当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把近现代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的放到世界历史中考察。中国对外移民是世界移民的一部分,了解世界才能认识自我人们只要将目光从中国转向世界,便不难发现早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即相当于于中国明末和清前半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先后在美洲建立起殖民地并向那里大量移民。从那时起至18世纪末,已有200多万以上的欧洲人移居到新大陆。17世纪初,欧洲殖民者又在非洲兜捕黑人,将他们变成奴隶,贩卖到美洲各地去从事种植园和矿山的繁重劳动,黑奴是强迫移民,其人数,至19世纪中叶,不少于1600万。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即在上述中国第一次海外移民潮时,欧洲又有6000万移民涌向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非等地,印度约有3000万人出外谋生,主要移至南亚、东南亚、西印度和南非一带;日本约有100万人迁至美国和中国的台湾和东北。此外,在俄国境内还有700万人从欧洲部分迁至亚洲部分。欧洲内部也有200万以上人口在流动。在这100年间,世界人口的迁移总计约在1亿人以上,形成了世界移民史上的新的移民高潮。从二次大战结束至今半个世纪,世界各国间的移民,不但人数远较战前多,兴起了更大移民潮,而且出现许多新特点。据国际移民组织的统计,90年代中期,世界移民人数已达1亿4000万。由此看来,大规模移民乃是近现代史上的一种世界性的普遍现象而非中国特有的现象。近代中国大规模移民不过是世界性大规模移民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移民在二战前仅占世界移民总数的10%左右。而在二战后几乎降至微不足道的地步。大规模移民既是近现代史上世界性的普遍现象,那么要真正把握中国国际移民的特点就不能不对世界各国的国际移民情况有所了解。中国国际移民既是世界性大规模移民的一个组成部分,要真正了解部份,就不能不了解整体。管中窥豹,见其一斑,其实是连一斑也难于真正认识清楚的。人口大规模国际迁移是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也是经济全球化的要素为什么近一、二百年来世界上会出现亿万人计的国际人口迁移现象?这些国际移民潮给了我们那些启示?这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早在19世纪末社会学家莱文斯坦(E. G. Ravenstein)就对人口迁移的问题做了研究并试图总结出若干移民规律.近三、四十年来西方学术界又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在微观、中观和宏观三种层面对于近代以来的大规模国际移民的原因做了深入的探讨。以拉里.萨斯塔(Larry Sjaastad)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理论(Neoclassical economics)强调移民的根源在于国家之间的工资差;、以奥迪.斯塔克(Oded Stark)为代表的新经济移民理论(the new economics of migration),把家庭而不是个人看成移民的主体,其目的不全在于工资收入,更主要的是为了降低风险,寻求多种生财之道;以迈克尔.皮奥雷(Michael Piore)为代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segmented labor market theory),则认为发达国家内部存在双重劳动力市场,本地劳工不愿意进入下层劳动力市场,因而需要外来移民填补其缺;而萨丝凯.萨森(Saskia Sassen)等为代表的世界体系理论(world systems theory)则强调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此外在国际移民延续问题上还有网络说、移民文化说等等。上述这些理论虽然还不能单独完满地说明移民的原因,但将各种理论加以综合分析,取长补短,却能揭示出移民的若干重要原因。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间之所以出现亿万人口国际大迁移,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结果。世界大规模的国际移民,其核心与实质是劳动力在国际劳动力市场上流动。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也不是孤立的,它是与商品、资金、信息在世界市场中的流动分不开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源和各种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进行配置。劳动力作为创造剩余价值的特殊商品,是生产诸要素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移民大国。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人口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即南北朝“八王之乱”引起的"永嘉南迁"(307-312);唐代“安史之乱”后(公元755年)汉人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后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明初汉人的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这些移民潮,持续时间都很长,规模也很大,每次人数多达数十万,上百万。为世界历史所罕见。但这些移民,大体上都是在现今中国领土之内移动的。越出国境向海外移民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主要在周边地区,属于封建时期的人口国际流动,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华侨。中国人出国形成规模是近代以后的事情。明隆庆元年(1567)开放海禁,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日渐增多,至明末清初,估计约为10万人。300年后,即鸦片战争前夕(1840),人数才增至100万左右。但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迅速将中国卷入世界市场,西方的商品像潮水般涌入中国内地,与此相反,大批中国的劳工则源源不断地流向世界各地。在短短的一百年里,中国海外移民人数从100万猛至1000万。成为开发殖民地和发展国际贸易的劳动大军。由此可见,中国海外移民作这世界移民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历史过程中的产物,也是进一步经济全球化的要素。华侨华人与经济全球化之间不是一般关系,而是有着内在的关系。笔者认为,认清这一点十分重要。造就“全球意识”,从世界看华人华侨华人,作为国际移民,既是全球化历史过程的产物。在全球化进程加速的今天,研究华侨华人问题,就不能不树立“全球意识”,从世界看华侨华人。我们不但要关注和研究全球化在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对世界各地华侨华人社会的冲击和影响,尤其要关注和研究全球化对世界人口国际迁移的作用和影响,特别是对中国人口国际迁移的作用和影响。我们要积极吸收国外有关国际移民的科研成果,深入研究世界各国人口国际流动中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经验,从中获得启示和教益。侨务工作,大有可为那么,国际人口迁移的历史和现状对于华侨华人问题的研究有那些启示呢?笔者认为,从目前我们对国际人口迁移的观察和初步研究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如下几点认识:(1)在坚持改革开放的条件下,中国国际移民的人数,在未来50年内,即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小康到达中等发达国家这一时段内将大为增加。这不仅是因为全球化进程加速必然引起人口流动加速,而且因为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前期阶段,同时,国内人口的基数很大,海外移民与国内总人口的比例较小,现代交通工具为经济文化交流、旅游业的发展等等提供极大的方便,人们获得国外信息的途径和数量大大增加。特别是海外华侨华人网络的存在更为人口的国际迁移提供人极其便利的条件,在此期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渐达到中等国家的平均水平,移民人数必然大增,对此必须有所认识。(2)中国是人口大国,适量的人口外流,总的说来,是有好处的。但必须预计到大量人口的国际迁移,必将引起一系列的新问题,预先研究对策。过去,中国人是在国家衰败的情总况下大量外流的,人家没有顾虑,现在,中国人是在国家兴盛的情况下出去的,人家必然高度警惕,多方防范和限制,因此,在外交上必有一场官司。由于资源有限,大量移民必然会与移居国人民发生矛盾,需要很好处理,新旧移民之间的利益也须随时调整。此外,根据世界移民的经验,出去的多回流的也不会少。归侨的人数必将大增。国内侨务工作,有增无减。(3)侨务工作大有可为,任重道远,必须长期作计,未雨绸缪。华侨华人研究工作也不能仅限于关注历史和现状,必须进行大量的前瞻性研究,在理论和智力上给予实际工作大力支持。
更多阅读
《第八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单选复习题1
1、我国高铁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功范例,我们在引进吸收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掌握了不受制于人的核心技术,5年走过国际上40年的道路、从追赶者变为全球领跑者。这启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是A.国家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B.发
黑龙江林口经济开发区 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开发与黑龙江经济发展
一、图们江地区的国际开发与效应评析(一)图们江地区国际开发的重大进展图们江起源于中国吉林省境内的长白山区,向东经朝鲜、俄罗斯边界流入日本海。1886年,清政
中国外交战略布局2016 中国发展的国际环境和外交战略选择
“成霸业者,必欲占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对于大国崛起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可以说,大国崛起都是在一定的国际环境中完成的。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日益强大参与国际事务的机会增多,国际环境对中国崛起的影响亦是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 中国经济全球化在风险中前行研究
一、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很多中小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国内许多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扩大与增强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影响 中国经济全球化在风险中前行研究
一、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现状 我国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国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渐加快,很多中小企业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发展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大型企业,国内许多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扩大与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