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不断地在寻找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电视产品,电视产品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以迎合电视。
如果商业能与电视节目的本身结合得更为自然融洽,让文化和商业达到双项合作和充分沟通,那么就能起到比传统广告更好的效果。
资深营销策划人叶茂中认为,中国人喜欢含蓄的表达方式,谈恋爱都不直接说,都是慢慢相处,直到两情相悦,水到渠成。广告也应追求这种效果。软性、植入式广告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硬棒 棒的硬广告开始不能 打动观众,反而遭人烦。业界一致认为,软性传播观众不容易设防,是有心人做事,无心人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时下,以脑白金为代表的轰炸式、强奸式硬广告已经令观众越来越反感。叶的观点是,电视 广告已经从说服观众到感动观众阶段。就像中国人教育子女变化一样,开始总是习惯打骂,呵斥,后来是说服教育,其实最好的方式是感化和感动。商家对消费者也从品牌说服到品牌感动,于是文化营销从粗放型到整合型转化。植入式营销正是为企业提供了这样一种有效的营销传播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植入式营销(也称“隐性广告”、“置入式营销”)指在一部影视作品或一本书中,故事的主要角色使用一个现实生活中某品牌的商品,从而达到营销传播的目的。典型的表现形式是该产品及其标识在作品中出现,或者有利于该产品的特点、特性在作品中被提及,这种做法通常将产品置于具有较高曝光度的形式中。
植入式营销
我们可以借鉴电影与商业的融合方式,在国外,最早有据可查的植入式广告出现在1951年的《非洲皇后号》上,影片中明显出现了戈登杜松子酒的商标。星巴克咖啡短短几年间成长为大多数年轻人喜欢的品牌,在你的记忆里可曾见过它的广告?由汤姆·汉克斯和梅格·瑞恩主演的《电子情书》,星巴克在他们的爱情故事中频频闪现。其中浪漫的女主角每天清晨自信地走在纽约上西区的街头,总会先至星巴克咖啡店外带一杯咖啡,品牌的形象、个性,以及其所具有的社会象征意义,已经成为女主人公角色演绎的道具,同时影片中剧情,女主角的形象、气质,又在不断地强化着这些品牌所具有的符号意义。星巴克没有作过电视广告,汤姆·汉克斯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其实就是最好的广告词:“只要花2.95美元,你就可以得到属于自己的咖啡。”
在国内,《编辑部的故事》则首次采用了类似植入式广告的形式,当葛优和吕丽萍猜拳落败后,百龙矿泉壶嘲笑葛优:“因为缺了我(百龙矿泉壶)”的随片广告巧妙插入。
之后植入式广告被冯小刚在电影中发扬光大,2004年贺岁片《手机》中,摩托罗拉的手机在其中得到充分曝光;2005年的贺岁片《天下无贼》中,不断出现宝马汽车、惠普笔记本电脑、佳能数码摄像机和便携打印机、诺基亚手机、长城润滑油、《北京晨报》等一系列产品或品牌的画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 上,郭达提着“蒙牛”手提袋,演《浪漫的事》:“魏局 长”的两位真假夫人也拎着 “非常可乐”和“珍奥核酸”去《祝寿》;冯巩和朱军端着“某某啤酒”打开真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