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反思:刀郎为什么只“叨”了一口



国内的营销圈与娱乐圈和流行乐坛十分相似,风起云涌,气象万千。在影视娱乐圈,你既能看到象刘德华、谭咏麟、周华健这样的常青树、不倒翁,更能经常看到是昙花一现的应季红星,一时间大红大紫,风头占尽,继而烟消云散,销声匿迹。比如刀郎,“2002年的第一场雪”后,刀郎一曲走天涯就只听见炒冷饭和打官司的声音。没有新作品,没有新形象,大有退隐江湖的意味。作为一个现象,这倒是真的应该引起营销人员的关注和思考:刀郎为什么只叨了一口? 

  从营销的观点看:作为一个产品或品牌,“刀郎”的推出和打造的确触犯了许多营销禁忌: 

  1. 什么样的独门暗器帮刀郎一夜窜红?刀郎的迅速走红首先得意于他简单明了的品牌定位:将带有浓重阿拉伯风情的西域民歌旋律融入流行因素和摇滚音乐的节奏感,配合他沙哑沧桑的音色,就形成了独特的沧凉、漂泊的品牌风格。另外,在歌词创作上,刀郎用最平实的语言反映了现实中平民化的生活状态。这是刀郎的产品“卖点”。这样的卖点对接了最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经验,于是,希望怀旧,试图在漂泊与闯荡的人生历程中寻求感应,寻找释放出口的人(不论上了年纪的还是年轻人)就都成为了这个品牌的消费者(这是心理需求作为定位要素的成功实施)。也就是说:他的目标市场清晰但相对狭窄。从这一细分市场切入成就了刀郎四两博千斤的乐坛神话。其次,刀郎迅速由幕后走向台前,在几乎所有媒体上高密度爆光。在销售终端,刀郎的歌声也是从第一家店唱到最后一家店,形成了“无处歌声不刀郎”的风景线。这样两件法宝成就了刀郎的市场神话。 

  2. 单一诉求的品牌形象——易于切入但难于突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单一的产品诉求和产品卖点一旦遭遇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只能有两个结果:市场萎缩或品牌再定义、再包装。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现象是前者;结果是:产品奇迹般地进入和完成成长期(据说刀郎的盗版碟卖到了800万张,正版销量的保守数字也在150多万左右)。又不可思议地迅速结束成熟期而滑向衰退期。这无疑是刀郎营销策划上的“致命硬伤”:不做品牌挖掘和延伸;不做品牌的二次包装;不做消费市场(消费群体)的拓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港台的明星生产,他(她)们哪一个不是影视歌全攻全守?哪一个不是“上致99下致刚会走”三代通吃?哪一个不是用尽浑身解术甚至不惜造绯闻雇狗仔地进行品牌保鲜?结果当然也很公道:我们看到了“跑调天王”黎明至今活跃在歌坛。 

  这种现象在营销圈也同样存在:许多企业或经销商在推出自己产品的初期,广告轰炸和终端拦截的立体营销战打得翻天覆地,力度之大,摧枯拉朽足以攻下任何市场防线,所以产品一夜走红也就不足为奇了。问题在于,多数企业的操作方式简单,大开大合,不愿跟进市场做深度挖掘和调整,用句时髦的话讲:不能与时俱进。其结果自然是:产品或企业持续的获利能力低。比如:保暖内衣市场和早期的羊胎素市场就这种方式的典型代表:高密度地炒做,人为地过早催熟市场,致使产品迅速进入衰退期。 

  3. 不按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组合---打尽王牌,又缺杀手锏!众所周知: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是一项成本巨大的系统工程。比如:新药的研制要历时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耗资十几亿美元。艺术创作虽然没有那样昂贵,但也决不是三朝两日就可以拿出传世精品。因此,所有企业都试图通过商业包装的方式将一项技术或产品的生命周期尽可能地延长从而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比如:电子记事本,包装后叫“商务通”;增加词典功能就叫“学习机”。丙纶纤维包装后叫“丝普纶”,几年后产品原封不动,商品名改叫“暖卡”依然风光无限;钙片改变包装、改变含量至今热销。歌星们更是这样:老酒装新瓶、女歌男唱照样风风火火天南地北的卖唱片做演出,赚钱一点没耽误。相比之下,刀郎就显得太实在了。一张唱片中几乎曲曲是精品,随便拎出一首歌都是原创、都是精品;扔进哪个专集都能当主打,是个货真价实的实力派。但一张专集把弹药用完以后呢?出不来新的就只好原封不动地复习旧的,有点江郎才尽的意思。没点新鲜的,消费者能不烦吗?相反,如果我们用市场营销的观念和方法运做刀郎,将第一张专集中的精品分解到几张中去,在几年中陆续推出,并不断辅以商业演出和宣传炒做等,是不是有可以成就一段歌坛常青树的神话呢?所以说:营销和营销策划比拼的决不单纯是实力,更重要的拼的是营销的技巧、技术和智慧。从某种意义上讲:延长产品线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杀手锏是高明的营销策划。 

  4. 后续产品开发生产不力----新品推出只能强攻不会智取。一个专集过后就再没有新作品问世,消费者不忘记你那才是怪事呢!其实是一种产品的创新模式可以有多种多样,比如:模仿或者在别人的产品上注入新元素或者换个新包装,就一定有消费者喜欢,就可以进入新的细分市场,产品本身也可以建立新的区隔和壁垒。这是中国消费市场的一大特点,这项工作浙江商人把它做到了极致。比如李书福的吉利汽车,有人说,吉利汽车是奔驰车的外观,宝马车的空间,加拖拉机的价格,应该说这也是创新。这种创新需要的是对市场的敏感性和资源的整合能力。刀郎的新品、新歌完全可以采取这种方式:内容上的沧凉、漂泊感,节奏上的跌宕、洒脱成为刀郎品牌的基本元素、核心卖点。这个卖点完全可以植入老歌包装成新品。另外对刀郎本身进行重新定位包装也是一条出路,当然这项工作需要从对消费者的需求分析开始,按照某一消费群的具体需求量身定做。 

 营销反思:刀郎为什么只“叨”了一口

  回顾近年来营销圈内成功的案例,无一不是后续产品延伸开发成功的典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1269.html

更多阅读

十三陵为什么只挖掘了定陵? 明十三陵定陵挖掘

十三陵中为什么当时选择开挖了定陵对十三陵的考古挖掘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最早提出这个计划的,是当时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份由历史学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计划。在挖掘计

燕京大学,那个曾经的世界一流名校消失了 刀郎为什么消失了

凤凰卫视2012年05月21日《开卷八分钟》文字实录:消逝的燕京,大学的灵魂今天还知道燕京大学的人并不多了,但是其实你想知道燕京大学是个什么样的学校,你随时可以发现它,那就很简单,你到今天的北大,现在北大的校址原来就是燕京大学的校址,是

“妈妈,买一只小香猪吧!”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妈妈,买一只小香猪吧!”昨天下班才进门,牛仔就搂着我的脖子撒娇:“妈妈,买一只小香猪吧!”我被他没头没脑的话吓了一跳。“老师说,可以放在幼儿园养!”他喜滋滋地又加了一句。牛仔的表情一本正经,我赶紧当一回事,认真地咨询了老师。果真,

声明:《营销反思:刀郎为什么只“叨”了一口》为网友转念成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