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药企中国市场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将举步维艰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外企即将逃离中国》文章,说是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机构博思艾伦咨询公司指出:今后几年将近1/4的在华跨国公司并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他们将只是保持收支平衡或者甚至亏本。而1/3的外资企业将在几年之后撤离中国市场。

它归结的主要原因有五个: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玩法有些外行;曾经成功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不适合于中国;跨国公司对突发公关中的表现糟糕;适应中国市场的能力不如本土企业;对中国市场的竞争环境准备不足。

我想,跨国公司“即将逃离”中国这样结局未必出现,但跨国公司将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这一点是肯定的。从《外企即将逃离中国》文章中,我们可以明白,外企是怎样做中国市场的。所谓对中国市场的玩法外行及对危机处理的糟糕,只是说明他们并没有像对待其它国家顾客的方式对待中国顾客罢了。

他们是怎样对待中国顾客的?从三菱事件、奔驰事件、雀巢事件可以看出来了,不必在这里详细叙述。为什么他们在中国变成这样的态度?可以明确的说,这是中国的市场不完善不健全和中国消费者的不理性造成的。这样说,跨国公司就没有责任了吗?回答是否定的。跨国公司有责任,有很大的责任,并且这种责任在很大程度是在道义上的。

跨国公司将在中国市场举步维艰的结论的得来基于以下四个理由:

第一,中国市场的日趋完善。

从表面上看,随着中国市场的日趋完善,跨国公司的经营应该更加得心应手才对。然而,事实却未必是这样。市场之所以存在并健全运转的前提是等价交换,任何不等价的暴利的行为将在完善和成熟的市场中立不住脚跟。跨国公司装着“成熟市场玩家”的面孔在不成熟的中国市场道貌岸然的赚钱,还将中国消费者因封闭多年而造成的新奇看作是中国特定的文化,看作是难得再遇的绝好商机。

这都不错。从商业的角度来讲,你赚钱就是有本事,但你也必须懂得,不会永远有人为你的不等价交易买单。稍举一例大家就明白了。日本汽车可算是闯出一条道路来了,但日本人是怎么做市场的?他们的做法是一流的汽车卖美国、二流的汽车卖欧洲、三流的汽车卖中国。这都罢了,人家只给你三流货,只说明你们只是消受三流货的料,然而,他们却要你们为三流货付一流货的款。你将世界各地价格比一比就知道了。

如今的奥迪更是“出其类而拨其萃”——据说,A6的替代款,中国的价格竟然比美国市场的价格高出20万元人民币。这样的“市场完善”下,上帝将会站在谁的身边可想而知。其实,看一个组织的兴衰也不必拥有多么高深的知识,看它的行为就行了。

第二,中国顾客的日益理性。

 跨国药企中国市场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将举步维艰
跨国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大举入侵,并取得一些骄人战线,如冷面所说,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中国消费者的不理性。最主要的表现是崇洋媚外。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年,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虽然崇洋媚外的风气一直被国人批判,但是这种恶劣习气却越批越扬,现在应该是“登峰造极”了吧。

看看那一张张丑陋的脸吧!北京人抢买日本的饺子;中国人争赞美国的茶叶……人的悲哀在于被人耍弄还对人感恩戴德。你可以拿着别人尿布当手绢还向他的同伙炫耀,但这只会是一次;你可以拿着尿布当手绢卖给别人,但也只有一次。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偿尽尿布当手绢卖的甜头,以为还可以继续贩卖下去,这种简单的思维未免荒唐。

中国消费者将会进一步地理智起来,进一步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相信中国人能够做好、做得更好;拒绝垃圾、拒绝侮辱、拒绝一切不等价不平等的交易。这样的日子不会很远。

第三,跨国光环的日近暗淡。

“跨国企业”这顶帽子实在是光芒四射,对权威、名人天生就有一种拜服心理的中国人来说,这就意味着你可以大把大把的将钱花在这顶大帽子上而不必问个甲乙丙丁。中国人说得不错,很多的形象都是“秀”出来的。所谓跨国公司,媒体将其描绘为产品质量过硬、管理经验娴熟、注重自己形象、售后服务完善等等。

现在大家都渐渐明白了,这些形象都是用金光灿灿的金币堆积起来的。现今的媒体如果不能代表(或者是理多一点的代表)社会的正义,所谓金光灿灿的形象也只会是让自己蒙羞的包袱。中国即将迎来没有神灵的时代,一切光环都会在理智的人们面前黯然失色。

第四,跨国公司的差劲形象。

跨国公司的真实面目越来越多的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我们没有理由再次选择。信任基于负责,光环基于信任。你即用钱把某些媒体的脸都砸破了,你仍然打不支消费者的心。

看看这张脸:

2005年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了一份儿童食品质量抽检报告,其中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被发现碘含量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其脸面是:

雀巢公司早在15天前就知道不合格奶粉流向市场,但该公司并没有及时警示消费者。

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商务经理,也是雀巢公司指定的此次碘含量超标事件的新闻发言人孙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按国家标准,这批产品是不合格。”

雀巢公司称其奶粉符合“国际标准”。什么是国际标准?碘含量没有规定上限!即你含有多少碘都是符合标准的。

孙莉说:“我们的产品没有问题,是非常安全的。”

是的,碘没有任何影响,你们请慢用吧——国际上没有规定上限呐!!

如此模样。

因为市场都是不断完善和成熟的,而市场的完善和成熟的前提是消费者的成熟。中国的消费者将变得理性,而不会再是以“跨国”为尊。认识都是从靠近开始的。因为遥远,所以神秘;因为接触,所以平淡。

从很大程度上说,崇洋媚外的中国人就是悲哀的角色。跨国公司没有预见到这一点,不注意改变自己的角色,还认为这里嫌钱简单、爽!

跨国公司在华市场真就没有救了吗?当然不是。如果只带着偿了一点甜头就梦见明天的想法,那真是没法救了。我还准备写一系列企业经营的文章,这些内容,在那里讨论吧。

茶恩位,北京中车时代汽车技术研究院第一策划人,主持并参与编写了 《中国汽车经理人》 《中国汽车经纪人》《汽车顾客投诉》 《旧机动车管理》《汽车物流管理》《汽车营销策划》《汽车4S店经理》《汽车营销公关》等。

如有需要联系者,可随时拨打电话:010-81431852。

本栏目所有文章均为作者原创,花费了本人极大心力,如需转载、摘录或用作它途,请与本人取得联系,否则,将追究一切法律责任。

联系电话:010-81431852

联系email:[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1336.html

更多阅读

在上海的外资 药企 外资药企中国行销术

     七成销售费用砸向学术推广  一款在国外销售平平的某药品,2012年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却达到了十多亿元,占其全球总销量的四成左右。当国内药企仍围绕折扣率相互比拼时,跨国药业已经通过“特殊”的营销术巧妙地绑定了医生,使之成

跨国药企高层创业 发改委取消20单独定价药品 涉多家跨国药企

  作者:雷震   国家发改委近日发出通知,取消已停止生产或进口的个别单独定价药品价格,包括13家企业共20种品种,涉及辉瑞、礼来、罗氏、先灵葆雅、拜耳医药等多家跨国药企。同时,取消阿斯利康公司生产的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的单独定

跨国药企 药物研发 跨国药企中国思变 强生升格中国研发中心

4月16日,强生制药研发中心亚太区总部(下称“亚太研发中心”)正式落户上海,此举让中国一举成为和北美、欧洲并列的强生三大研发中心之一。研发中心负责人李慧仪博士在接受CBN采访时,没有掩饰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主要是出于成本考虑。但

声明:《跨国药企中国市场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将举步维艰》为网友若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