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实低价策略股票 从低价手机看洋品牌市场策略的转变



就在洋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重新攀升之后,一场针对低价需求的手机大战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此次由洋品排发力低价手机的市场攻势,表明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洋品牌营销策略的转变。而这场低价手机市场攻势,显然对国产品牌形成了新的围剿之势。其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表面看来是中外手机品牌之间的市场份额之争,但在这场洋品牌发动的低价手机攻势中,暗含着洋品牌对市场需求引导的长远策略。当国产手机通过比较优势建立起来的市场版图,在快速变化的手机应用技术加快了产品更新换代的节奏之后,洋品牌低价手机攻势背后,实际上手机开始了一个技术整合形成新的功能需求,带动的产业和市场格局的再次调整。

  国产手机惯性思维下的战略缺位

  在人们传统的思维中,手机的低价优势一直是国产手机反击洋品牌的杀手锏,但低价手机的专利其实市场竞争的结果。这从国产手机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清晰的路线图。以往国产手机的低价,是通过规模化形成价格上的比较优势,而这种优势对国产手机来说并没有在市场上对洋品牌形成“必杀技”。因为规模化建立起来的比较优势在市场竞争通过价格杀手在逼退竞争对手的同时,杀敌一万自毁八千。作为一种战术,短期迅速建立的市场效应立竿见影,但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却牺牲了保障企业技术创新的利润积累。今天国内手机企业的现实窘境就是对企业自伤的报复。

  在国产手机成长的初期,市场营销策略就是通过价格与洋品牌拉开差距,在“熟悉国内消费者需求”的美好理由的掩护下,跟消费者玩了一场“田忌赛马”的游戏。斯时的手机市场正处在供不应求阶段,特别是中低档手机的需求,为国产手机提供了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在这种背景下,显然手机厂商通过产能的快速增长,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将一个卖方市场变成过剩市场。

  而国内手机厂商在营销上,采用当年VCD铺天盖地的广告攻势,占据了央视的黄金时段,以致熊猫仅靠央视广告标王就要忽悠成国内手机业的霸主,范善可陈的广告至今留在人们心目中的也只剩下“手机中的战斗机”成为回忆。时至今日,在央视的广告中再也难觅国产手机厂商的广告踪影。随之而来的是洋品牌“汇聚你世界”反转天下。

  造成正中状况其实不能不说是国产手机在市场营销手段上的悲哀。

  而这种悲哀主要体现在三点上。一是短期行为。尽管国产手机厂商在“时尚”的名义下,为自己的产品推广在广告上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但由于经营上的短期行为(这种短期行为在国内的企业是一种普遍现象,产业投资一哄而上,缺乏长期经营的企业战略),大多数的产品传播基本上是就事论事,而没有品牌理念的支撑,要不然也不会出现像科键、熊猫这样的企业,短短几年之间就“物事人非”,以致退出市场。

  二是传播上没有延展度。对国产手机厂商来说,在产品传播上,基本局限在产品自身上,而缺少一种整体性的延伸,这种延伸实际上对品牌的延展,包括企业经营理念、产品战略、服务理念等企业整体经营战略的诠释和细化。但在国产手机的产品传播过程中,这些都被省略掉了。其实任何一个产品型号的的上市,从设计之初开始,就已经将企业对消费群体的认知和引导融入其中,但对国内手机厂商来说,注重结果的营销手段造成了对消费群体的冒进,以致最终变成“囫囵吞枣”的快餐式营销。对于手机来说,已经由奢侈品变为快速消费品,越来越快的产品更新速度在加快人们更新的频率,和厂商的产品设计速度周期正在打破“摩尔定律”,这种“双重破坏”正在改变人们的消费意识,基于这一点,无疑对手机厂商的产品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恰恰就是在一点上,国内手机厂商忽视了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深度认知。这从洋品牌的发动的低价手机攻势中,人们可以透过低价手机的信息,透视诺基亚、摩托罗拉的产品通过技术的变化完成了一种企业经营战略的延展,从而赋予其产品背后更多的品牌内涵。

  三是从苛刻的角度来说,国产手机只有名字,没有品牌。这么说,国内的手机厂商肯定不能接受,但事实就是如此(笔者无意贬低国内手机产业群体的崛起,但在这种快速崛起的背后,市场份额的狂飙突进,到快速滑落,其背后显现的是国内手机产业群体中各个企业没有建立品牌消费的利基。对于国产手机的发展,简单的民族感情不能代替市场竞争中的数据表现)。时至今日,国产手机只是在利用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以低价格从手机市场中抢走了消费者,但真正的品牌还未建立起来,而没有品牌的产品在市场上其产品使用者就没有忠诚度,没有忠诚度何谈品牌的利基。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验证。

  一是没有市场信任度。对于一个产品的消费群体来说,其忠诚度主要由产品的质量、再次消费、长期消费等建立起来的消费信心,从而形成长期的消费群体。但是在国内手机厂商的这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仅仅是依靠价格打破洋品牌对市场的垄断,但在打破这种价格垄断的过程中,只是完成了一次消费心理的预期,并没有形成二次消费的欲望刺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国产手机厂商的产品质量频出问题最终拖了后腿。自2004年国产手机厂商的产品质量问题频繁在媒体曝光,随后国产手机阵营开始下滑,以致到2005年跌倒40%左右。尽管人们不否认夏新、波导等手机厂商在市场上取得成就,但单纯依靠价格与洋品牌拼杀,显然并不能达到国内手机厂商像当年彩电业那样成为市场的统治者。尽管国内彩电业并不掌握张彩电的核心技术,但产品质量是国内消费者真正认可的信心。

  二是国产手机厂商没有长期的经营战略。在这几年的国产手机发展过程中,上演了太多的“灰飞烟灭”的故事,熊猫退市、科健频繁易主、东信、首信沉寂等等,这些手机企业的变化,其实在深层次上反映了国内手机厂商根本没有长期经营战略。而是随着一任任的企业决策者的更换,不断改变的企业经营战略。对于企业来说,经营战略展示的企业文化的外化,就像《基业长青》一书所说“一个企业要有超乎利润之上的追求”,这种追求是企业文化沉淀作用在每一个员工具体的日常工作之中,不会因为领导者的更替频繁“翻牌”企业经营战略。看看中国的手机企业和彩电业的领导更替所带来的变化,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中国手机企业在市场经营业绩上会大起大落。在这个层面上,产品更新对企业来说只是“术”,以“末”求“本”,意图使国产手机走出目前的困境,也是国内手机产业众多从业人员的悲哀。但是笔者对此并不悲观,因为中国更多的企业在期翼走向国际市场,冲击世界500强。以国内手机企业为例,必须解决企业文化如何固化在企业战略的问题,否则,依然是“壮志未酬身先死”。

  在这状况下,自然而然就是手机企业没有市场信任度,这也是国内手机企业发展中的第三个问题。试想,没有长期经营的企业战略,怎么能够通过简单的产品变化在市场建立信任度。笔者所说的这种信任度,是指企业在市场经营上的产业信任度,这种信任度不仅仅是来自消费者,更多的来自其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诸如采购、渠道、服务、研发、人才等等。

 嘉实低价策略股票 从低价手机看洋品牌市场策略的转变

  在手机产业已经进入一个技术应用集成强化功能需求重筑产业结构和市场消费群体的时代,以往“一招鲜”吃遍天下的做法已成为“明日黄花”,就像夏新的A8“单刀救主”难以应对当今洋品牌的“群发”攻势,这对国内手机的厂商来说,即更需要建立明确的战略,而不仅仅是几款“应景”式的产品。

  洋品牌低价手机为我们带来了什么

  在这一轮洋品牌发动的低价手机攻势中,决不是简单的抢占市场份额这种表面的文章,在洋品牌牢牢垄断手机高端市场攫取暴利的优势面前,不可否认的是其对技术的垄断使然,但高端市场增量缓慢,且很难形成对手机市场垄断地位,在这种状况下,产品向下延伸就成为必然。但是要完成这种延伸和垄断,必须有能够支撑这种市场整合的应用技术提供保障,而在这方面,手机技术高度集成整合功能应用技术的完善,为洋品牌具备了发动这场攻势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这与国产手机依靠中档产品玩的“田忌赛马”游戏有着本质的区别。

  低价手机是洋品牌在手机市场的一场“田忌赛马”,只是这次“赛马”是强化了功能的集成性,而消费者不用这些功能的集成再付出高昂的价格,利用功能集成堵截国产手机中高档位产品的价格攻势。

  一是功能集成下的产品延续性。

  在这场低价手机攻势中,不管是诺基亚,还是摩托罗拉,对于低价手机的上市采取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的诱导,而这种诱导更多是集中在品牌的号召力上。诺基亚、摩托罗拉这两家手机市场的领导品牌,过去人们一直习惯于其发布产品信息,而在低端产品和低价产品上,其实这些跨国公司根本不屑一顾。这样说,并不是其不具备这种能力,而是手机市场和产业竞争激烈的结果,推动了手机厂商要想成为领导品牌,必须通过技术创新完成产业和市场的洗牌,价格竞争只是技术应用创新之后外化在产品上。而一直被人们认为的国产手机在价格上保有的优势,必须能够通过应用技术的集成来保障这种优势,单纯的制造规模,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消费品上,并不能为国内手机厂商完成这种市场整合提供根本的保障。这也是洋品牌发动这场攻势的根本所在。这就是,在手机市场,洋品牌不仅仅拥有高端产品的技术,同时在低端产品市场同样可以控制市场。当然这种对市场控制只是暂时的,但就是这种暂时的控制和领先,对手机这种快速变化的产品来说,半年的时间足以。贯穿其中的是这些洋品牌技术领先的企业经营战略的延续性,在市场上对消费趋势的引导。

  二是诺基亚、摩托罗拉将低价手机的上市时间全都选在了九、十月份,这个时间对手机来说正是“一年之际在于秋”的关键时刻。这正是国内市场“金九银十”的旺季,手机的消费将为厂商一年的经营业绩带来绝对性的影响,而国内手机厂商的惯例是在这个时候,发动一场大规模的价格攻势,而今年的“金九银十”的价格攻势,显然被洋品牌提前瓦解了,这对国内的手机厂商来说,无疑是一种“腹背受敌”的夹击。因为以往的中档产品这个时候再祭起价格的利器,根本不具备只有500元左右的低价手机的吸引力。这不仅仅使国产手机在价格上失去了反击的能力,而且在技术上断了国产手机炒作的退路。

  三是这场低价手机的“田忌赛马”游戏,洋品牌在技术上掌握了主动权之后,通过舆论作用到市场上,首先赢得了一场心理战。而这种心理战的胜利将直接为洋品牌今后的市场整合提供更多的市场资源。

  四是洋品牌的低价手机回避了“低端产品”概念。仔细观察,在这场低价手机攻势中,人们没有找到低端产品的注释。取而代之的是产品功能的集成,将成为满足低价手机市场消费群体的传播概念。将低端与低价通过功能集成区隔开来。而在人们传统思维中,低端手机只是具备了手机基本通话功能,满足这种基本应用需求的产品自然是低价的。而在功能集成的概念下,对于国内手机市场需求来说,肯定是那些国内手机厂商一直要下沉三四级市场的第一次购机的消费者,在概念的转换之间,洋品牌轻松的瓦解了国内手机厂商投入巨资培育起来的三四级市场消费群体,即将装进国内手机厂商钱袋的银子,就这样被洋品牌“偷走了”。

  虽然国内手机厂商在精心策划“金九银十”攻势,但洋品牌的低价手机攻势,如果简单的看成是市场份额之争,也许国产手机厂商依然难以改变目前这种被动的局面,因为这次的学费,国产手机几乎被洋品牌“陶”走了未来。

  建立在没有根基的消费群体上产品,就像见在沙漠上的楼阁。

  就像洋品牌这次的低价手机攻势,国内手机厂商如果单纯依靠国人的民族热情来维护自己的竞争地位,在一个技术应用带来快速变化的时代,技术改变的不仅仅使市场格局的变化,更在改变人们的意识。

  但愿国内手机厂商能够早点认识到这一点,从这次洋品牌的低价手机攻势中重新找回自己的战略。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1664.html

更多阅读

嘉实QDII获700亿资金追捧 qdii额度

10图:神华昨日在A股挂牌,股价大升八成七 继南方全球精选配置基金、华夏全球精选配置基金成功发行后,第三只股票类QDII产品──嘉实海外中国股票基金昨日首日发售。本报获悉,原定40亿美元(约300亿人民币)的募集额度根本无法满足热情高

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 未转变者安全区

【摘要】本文论述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的形势下,要使安全工作上新台阶,降低事故的频率,必须把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放在首位,强化职工的安全教育,达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关键词】要我安全 我要安全 安全素质 安全

嘉实企业变革股票基金 企业大学变革之道

     “它是一种战略性的工具,其职责是通过实施能培养个体或组织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活动来辅助组织达成自身使命。”全球知名学习专家、《企业大学手册》的作者马克·艾伦这样描述“企业大学”的定义。  全球第一所企业大学

声明:《嘉实低价策略股票 从低价手机看洋品牌市场策略的转变》为网友捍卫梦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