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式卷烟的发展回顾
中式卷烟可分为中式烤烟型、中式混合型、中药型(新混合型)、外香型、雪茄型。
1、中式烤烟型卷烟的发展
中式烟烤烟型卷烟的发展可分为建国前、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以后三个阶段。建国前以英式烤烟型为主。1890年英商“老晋隆有限公司”在华推销卷烟,开始了我国卷烟的消费。1891年邦萨克(BonSack)卷烟机进入上海,这是我国使用机制烟机生产卷烟的开端。此后又在豫、鲁、皖发展烤烟,就地产销卷烟,垄断了中国卷烟的原料、生产和销售。自1902年起英美烟草公司以“PIRTE”牌(“海盗”牌,1919年改称“老刀牌”香烟)为代表,敲开了中国烟草的大门,此后英美烟草公司在华以独资、合资的形式,以“大前门”、“白锡包”、“红锡包”、“三炮台”、“大英”、“哈德门”、“老刀”、“老巴夺”等品牌占据中国烟草三分之二以上的市场。
由于卷烟和烤烟生产都是英国人在中国开发的,所以我国烤烟重颜色,轻成熟度,中国卷烟类型基本是英式烤烟型卷烟。特点是配方中高档烟原料以进口美国烤烟为主,中低档卷烟配方掺用不同比重的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烤烟。
在这一时期,我国烟草品牌、包装、内在外观等诸多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英式卷烟”的影响。
中国卷烟工业借助风起云涌的民族爱国运动与英美烟公司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历经艰难曲折,逐步形成了原始的民族工业基础。新中国成立后,英美烟公司撤出,中国开始发展自己的卷烟生产体系,并沿袭以前的习惯,保持了原有的卷烟风格。但是由于列强的封锁和我们的闭关锁国政策,烟叶不能进口,只能逐步改用国产烟叶。于是大力开发了云南、贵州、福建等地具有不同香味风格的烟区以保证卷烟的香味品质。当时的烤烟供应不足,陈烟缺乏,卷烟配方中的烤烟需要用自然陈化一年以上的烟叶,原料不能满足工业需要,于是采取人工发酵来加快烟叶发酵,以保证卷烟质量。由于中国地处亚洲,受其气候、水土、种子、烟草种植习惯、技术装备等诸多原因,长期以来“英式卷烟”吃味、吸味、市场、生产方式等方面对中国烟草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因此中国烟草绝大多数均为烤烟型卷烟,具有“英式卷烟”的影子,发展至今已形似而神不似了,具有了中式卷烟的品质风格。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形成了我国的中式烤烟型卷烟。
所以说,中式卷烟客观上已经发展并存在着,但那是无意识的,没有人意识到,或者有人意识到但没有人提出和强化这一概念。
2、中式混合型卷烟的发展
1949年建国以前,相对于英国的强大和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封闭,美式混合型卷烟对我国民族卷烟工业的影响微乎其微,真正意义上的影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1913年美国问世一种混合型卷烟,它由烤烟、香料烟及白肋烟等混合而成,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二战后的强大,美式混合型卷烟迅速扩展,与英式烤烟型卷烟一起,并列成为两大“国际型”卷烟,占领了世界烟草市场。代表性的品牌是英美烟草公司的“555”和菲利普莫里斯(现改名为奥驰亚)公司的“万宝路(当时日式混合型卷烟还没有崛起)”。 “万宝路”成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我国改革开放后,进入国内市场,并从此影响了我国中式混合型卷烟的发展。
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国门大开,以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为首,分别以“555”、“万宝路”为代表的英式烤烟型卷烟和美式混合型卷烟抢滩中国市场,先从沿海,而后逐渐扩大至广大内地。在这一时期,国家建立了烟草专卖系统,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领导下,中国烟草行业奋起反击,牢牢抓住了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从引进高技术装备,培养高素质现代烟草技术型人才及开创公司加农户型烟草种植体制入手,培育了一批中式烤烟型卷烟,如“中华”、“红塔山”、“云烟”、“哈德门”、“将军”。同时,在美式混合型卷烟的影响下,产生了“双马”、“金桥”、“玉兰香”等混合型卷烟品牌。
回顾20多年来中国混合型卷烟的发展之路,国产混合型卷烟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曲折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至九十年代初期是群龙无首阶段。各个企业纷纷阐明自己对混合型卷烟的理解,并且以多种形式将一切可以利用的相关技术在产品中加以运用,国产混合型卷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但由于混合型卷烟工艺加工技术的相对复杂性、工艺加工技术手段和产品研发手段的落后,特别是对混合型卷烟复杂而又特殊的工艺没有吃透,加上缺乏系统理论的支撑,白肋烟处理设备的简陋,国产白肋烟、香料烟品质达不到要求,造成产品粗放。在吸味风格上表现为突出的白肋烟味、氨味,劲头和刺激性大,让人难以接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是在国家局集中指导下的发展阶段。90年代初,国家局曾经提出:“发展混合型、改造烤烟型、稳定雪茄型、开发疗效型”卷烟的发展战略,加快了混合型卷烟的发展速度。“万宝路”被认为是国产混合型卷烟的榜样和方向,各个企业纷纷仿效。1997年以后,国家局加大了对混合型卷烟关键技术攻关的组织工作,许多企业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混合型卷烟。行业内科研人员对“万宝路”进行了多个角度的分析,最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烟叶原料有较大的差距,我们的调香水平太低。这样的结论反映了是一个方面的事实,对今后国产混合型卷烟的发展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关键是我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一味地分析自己的差距,而忽略了我们的长处,特别是忽视了我们的市场需求,忘记了一个基本问题:“万宝路”是我国消费者所需要的混合型产品吗?1999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全行业要高度重视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的研制开发和市场开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调整产品结构的重中之重,作为关系行业长远发展和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项系统工程认真抓起来”的要求,国家局制订了具有指导作用的低焦油混合型卷烟开发实施方案。低焦油混合型卷烟的发展在技术、产品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就在同一时期,深受美式混合型卷烟影响的日本,成功研发了以“柔和七星”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日式混合型卷烟,不仅夺回了被“万宝路”长期侵占的市场,稳住了本国70%-80%的卷烟市场,而且成为争夺“万宝路”国际市场的世界级品牌。
通过前期的波折和受日式混合型卷烟的启发,我们终于明白了只有立足于消费需求,立足于我们的工艺技术基础,立足于我们的烟叶原料特色,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式混合型卷烟才是成功之道。2000年以后,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大多数企业主动放弃了混合型卷烟的努力,部分企业发挥自主技术优势,立足国内市场,面向国际市场,继续混合型卷烟的努力,开发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混合型卷烟。北京卷烟厂经过不懈的努力,在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具有自主(低自由基)技术的低焦油混合型卷烟——“中南海”,占领了国内混合型卷烟市场,走向了国际市场,产品出口日本等国家。如今,“中南海”已成为中式混合型卷烟的代表性品牌。
3、中药型卷烟的发展
中药型卷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新混合型卷烟,是一种添加中药制剂后而具有一定疗效作用的卷烟。之所以将其命名为中药型卷烟,是因为“新混合型卷烟”与“混合型卷烟”比较,在烟叶配方结构、吸味风格、目标市场等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并非来源于混合型,也不是来源于烤烟型或其它卷烟类型,是基于中国几千年的中药技术和文化,与混合型卷烟一样是相对独立的一种卷烟类型。既然称之为新混合型,为什么不可以称为新烤烟型?中药型卷烟仅是卷烟类型的区别,根本上是“卷烟”而非“中药”,为什么不可以称为中药型卷烟。
中药型卷烟基于中国几千年的中药技术和文化发展而来,中药型卷烟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吸烟与健康的问题,市场需求的问题只是外部推动因素而非内因。
在市场需求和吸烟与健康问题等外部因素的推动下,中药型卷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但仅是一个新生事物的萌芽。虽然有几千年的中药技术和文化基础,中药与卷烟的结合毕竟是一项新技术,还有许多技术问题、市场认知问题。造成中药型卷烟药香与烟香不协调,突出的中草药味和没有明显的疗效。九十年代中期,“人参”、“葆春”、“痔烟灵”、“黄芪”,“水仙”、“金键”、“长乐”、“丹健”、“灵芝”、 “祝尔康”、“罗布麻”等一批开拓者勇于探索和实践,为发展中药型卷烟奠定了基础。
1993年3月,南昌卷烟厂与江西中医学院中药研究所联合成立了中药型卷烟研制课题组。从《中国药典》收藏的药物中开出了一个又一个处方,对每一个处方进行对比分析,筛选了100多种药物,确定了独特的药方。另一个技术难题是药香与烟香如何协调的问题。在选遍国产香料之后,又与世界著名香料公司合作,开发“金圣”烟的专用香料。经过很多次反复尝试,一种“药在烟中存,不改烟之本”的中药型卷烟终于面世。 “金圣”的崛起,推动了整个南烟的快速发展。2002年,南昌卷烟厂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2亿元,实现税利突破17亿元,实现利润突破3亿元,分别相当于1998年的3.08倍、4.11倍和31.2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在全国行业内排名由116位前移至第13位,成功创造了江西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4、其它类型卷烟的发展
从卷烟类型在我国的演变来看,建国前以英式烤烟型为主,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在英式烤烟型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式烤烟型卷烟。这一时期,兖州、烟台、什邡等烟厂的雪茄烟有所发展,拥有了一小部分消费者,占领了局部市场。但由于市场需求量极小,降焦降害技术难度大等原因于二十世纪末基本消失。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些可可、薄荷香味的外香型卷烟得到部分消费者的认可,“凤凰”等曾一度成为全国名牌,但突出的外加香不是卷烟消费者的实质需求,最终失去了市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