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投融资热土。 根据相关报告预计,到2015年文化产业规模预计达2.75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0%。如此高速增长吸引银行纷纷入场。为此,各商业银行也大力拓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融资,摸索专门为文化企业开展信贷服务的新途径。 引入担保 降低风险 基金引导 信贷支持 近日,上海银行与上影集团签署银企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上海银行将在未来三年内为上影集团提供10亿元综合授信额度。 此前9月,由上海银行发起的“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银行文化艺术专项基金”揭牌成立,成为上海银行业内第一只文化艺术专项基金。上海银行去年1月与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签署了一项授信额度为1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扶持上海影视和演艺界的优秀创作剧目。 据了解,该模式中,文化发展基金会采取专家评审机制,对文艺项目进行内容评审和市场预测,而上海银行在此基础上做好项目风险评估,对推荐的项目根据金融政策和行业规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并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优惠利率。 “这种合作方式是国内首创。甚至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部分优质文化产业项目还予以贷款额度补贴。”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此一来,不仅能对需要资金支持的文化企业得到补血,同时也能弥补公益文化资助之外社会对于文化项目投资的不足。 此外,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工商银行对文化产业的贷款余额已达900亿元,较年初增加240亿元,同比增加151.98亿元,超过2010年、2011年两年贷款新增的总和;贷款增幅达到36.32%,贷款余额和增量继续位居国内商业银行首位。 与此同时,城商行也在力推文化产业。一直致力于文化产业的北京银行,在对文化产业的信贷力度上更是达到了每年增长100倍速度。截至2012年9月末,北京银行已累计发放文化产业贷款430亿元、2600余笔。 根据银联信推出的《中国银行业公司业务创新与营销专题研究报告》指出,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最低标准是占GDP总量的5%,以年增长率为7%计算,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按照5%的比重计算,文化产业规模将升至2.75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0%。

虽然文化企业得到了资金,但从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来看,文化企业普遍规模偏小、轻资产,商业模式具有不确定性,产业发展刚刚起步,投资风险较大。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影视行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典型子行业,不同于传统生产制造等行业,在形成可交易对价的影视“产品”之前,资金需求的实物保障度低,往往具有“看得见,摸不着”的特性。 “总体来看,文化企业存在较高的风险,而且这种风险难以评估。”某城商行一位公司信贷部负责人表示。 “虽然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行业的融资,风险较高,但通过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是能够很好地进行风险控制的。”陈少峰说。 据了解,上海银行在文化领域的融资业务中主要与担保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服务中小文化企业。“我们将影视剧公司项目的全部合同款转入上海东方惠金文化产业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惠金”),而担保合作银行的指定账户,这个账户属于东方惠金和借款人双控的,得不到东方惠金担保方面的允许是不能动的。另一条则是影视公司要同意把应收账款全部质押给东方惠金担保。”上海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对于同时获得上海银行及东方惠金认可的文化企业,上海银行会采取流动资金贷款等方式给予融资支持。 据最新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海银行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贷款余额将达50亿元,年均增幅超45%;同时,对于文化产业链上各个环节,如文化生产、交易、消费等各项信贷余额将达到150亿元,占比升至3%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