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事物本身解释不了的东西往往可在另一个事物上找到答案,不同的学科进行综合,更能作一个整体认识。因此,我尝试将营销的一些原理与哲学进行结合,形成一门营销哲学。通过该种系统思考,可以更有利我们看清一些营销界的现象,了解到其本质的东西。 哲学中最基本也是最有争议性的是”物质与意识的决定权问题”,也即”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并由此形成了两种主义---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同样,很有意思的是:在营销界中这两种主义也照样存在。
首先是表现在营销的各种理论上:从整合营销到知识营销、关系营销、绿色营销等等营销理论,众说纷纭,但都是在产品及人们的心理上做文章。而这实际上也都是在解决物质与意识上的问题,同样也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分。
其次是在各个营销流派上:各个商家,在自已的营销历程上形成自已的营销管理模式。有好事者将它们划分为”技巧流”、”艺术流”、”宇宙流”、”功利流”、”自然流”等流派。主要是根据它们的渠道的构建方式及战略长远来划分,但实质也是以考虑它们对物质的控制方式及意识的高度来进行衡量。对战略意识的重要性,各个厂商都有不同的认识。是重”物”还是”重”心”,都存在分歧。
最后是在营销的三大问题上:
第一是”品牌”与”销量”带来的思考。众多厂家从无品牌意识,到近几年品牌风的刮起,纷纷在进行品牌构建。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在物质上再做不出文章时,只能在意识上做了?但很多人也因此在担忧:各行各业的品牌越来越多,会不会有一天因而没有品牌?同时,众多的品牌竞争者也造成了要打造一个成功品牌,成本越来越高昂。因此,也有人提出了”不做品牌做销量”,这究根到底还是要在物质再做深的文章,以期在意识上得到他人的认可。
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抑或是意识在先,物质在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进行了多年的争论。但做为营销人,通过该问题,我们更多的发现物质与意识作为相互作用的两个因素,两者应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品牌是人塑造出来的,有意识的先动性;但品牌形象又必须有物质来做为载体,因此就必须有个销量来支撑。
第二是”兵法”与”剑道”之分,这也可以说是”战略”和”战术”之分。很多策划人员注重在战略上做文章,寻求在意识得到突破,立足于长远计划。而市场的很多不可预见因素又要求有较灵活的战术,很多公司的销售部与市场部的纷争也正源于此。有些策划人员已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从后方运筹转移到前线作战,从研究 ”兵法”到注重”剑道”。这是”点”与”面”的问题,并从微观扩大到宏观,它的区分是在意识的整体性与物质的独立性上。个体的不良必将影响整体的效果,整体的不全也会影响个体的不善。
第三是”理论”与”实践”的争议。理论高深者,人家会请你去做顾问;有丰富工作经验者,同行往往来挖角。因此,你不必担心英雄没用武之地。但在企业中,尤其是在国内的企业,新的营销管理人员上任,你这两方面都得具备,而且两者的水平都要求相近,否则下面的人往往不服。”理论”大于”实践”,老员工会跟你摆资格;经验丰富而没有高深理论者,有人会说你是土包子。
其实营销人不单是在评价他人时,会有”理论”与”实践”的争议;在衡量自已时,也存在困惑。营销人在有一定经验后,有的已满足于自已的实践,而不再进行理论学习的提高;有的过于追捧理论,而脱离实践,没能在实践中找出新问题来。实践可以提高物质的产出,而理论也可以提高意识的认识。
而这些引申开来可以探讨到企业所追求的物质贡献及社会贡献,这已经有很多人在进行了研究及探索。不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国家,虽然还存在一些意识认同的分歧。但所有人都相信这两者能找到一个结合点,能达到统一。
同样,虽然在营销界中也存在各种主义,但我们也相信我们会找到结合点,统一认识,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