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过很多企业,去之前都言称是地方一杰,但上门走一圈,感觉总与现代企业的印象差之甚远。这里的印象不是说非要学外企之类的‘时尚’office流,或者‘堂而皇之’般的华丽宫殿,正相反只要一眼望过去能让别人记住你特有的气质,无论平凡朴素,只要具备行业的专业品质、统一的视觉感受、朝气的远景气象,印象都会非常深刻,令人生敬。
我们国内的许多企业,虽说也有成千上万的资产,但你参观了他的企业后,你怎么都不能把他与现代企业挂上钩,令人怀疑他们一旦遇到风浪就会散架,原因何在?首先是这些企业没有品牌战略的眼光,其次是市场思维的起点太低所致,这也是我们许多企业的通病。
因为这些企业多数是靠‘某些’资源或机会产品发的际,从开始到长大都还停留在资本积累的角色上,也仅仅靠着机会主义与个人勤奋这点‘王牌’在市场搏杀,处在卖方市场时可以骄横一气,若处在激烈的买方市场时便四处救火,修了南墙又会塌了北墙,慢慢就沉沦在市场的最底端。
遇到市场受阻时可能才会想起品牌运作的好处,其实不知品牌运作是从过程中就开始积累了,等到参天大树,修剪起来难免疼痛,改革的步伐相对沉重,很多企业是这样,做到很大时,发现企业许多不规范处、许多顽障,想痛改之,找来外籍兵团帮助诊治,错误的路走的越长要修正的痛苦就越大,业已形成的模式不是一日之寒,内部的关系盘根错节,陋习的思维坚硬难拗,呆板的流程腐蚀僵化,真正碰一下所有的环节都会受到冲击、会起来对抗,那些溃烂处一旦显现,不堪入目,那些虚捧的市场见了阳光会下跌,当前状况令人生疑,不相信这就是自己,意志不坚强的就此打住,‘病体’与‘医生’分道扬镳。
这种现象,随处可见,类似科龙与屈云波的整合营销移植等。看到好的想学,但不清楚自己的目的,看不清自己本身,企业的远景也是模糊的,没有恒一的方向,自然缺少意志力,弄的结果四不象,这是最坏的结果。
很多企业中,领导者的素质决定了企业可持续向前发展的方向与动力,国外企业对聘请CEO非常慎重,因为优秀的CEO带来的决不仅是业绩,还有整个企业的朝然活力,有如韦而奇先生,受业界尊敬。
国内的很多民营企业, CEO往往就是企业的老板,兼顾企业的执法者与经营者,面对集团的管理与小企业的创业经营是两个世界。有话说,好的创业者未必是好的经营者,就是这个道理。经营若是内行还好,可多数是从白手起家开始一直拼搏成长起来,多数企业主是不善于虚心学习的,只凭着小时撑船的经验指挥着航母的前进,首先从市场思维上就无法与世俱进,他的企业管理的自然是四不象,如邯郸学步。
习惯性思维带给我们的是一成不变与保守,稍有成绩,就可能把市场行为看的过于简单,并容不得别人的言论,再甚者,企业里的大事小事都亲自把关,一切都用自己的观点来左右企业的行为,弄的一言堂没有下属再敢说实话,结果是企业的VI形象千变万化,公司的律令朝令夕改,财务的制度老总批条,奖励从没人信,惩罚下不为例,人人可为经理,事事没有大小。我们进到这样的公司,你一接触就原形毕露了,新进的员工很快失去联想与斗志,合作的客户多半只有一次牵手机会。这样的形象沉淀,宣传的越多销毁的就越多。
若是有心强大自己的企业主,感到亡羊补牢犹失未晚时,就应该痛下决心,在品牌战略迈出的第一步,应对自己的习惯性思维进行刷新,只有彻底的改变以往的陋习,我们的企业才有可能创新,走出另一片天空,刷新的过程是痛苦的,因为我们可能会舍弃一些你认为非常珍贵的东西,只有更彻底才能更光明。
思维的刷新,首先要在企业的外部视觉上进行反省,从未想过企业VI系统建设的公司,千万不要再小视怠慢她,对于企业形象的包装这一份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你吝啬一分在未来的发展中便会虚亏一分。另外着手品牌建设先从视觉上进行更新,也容易带动企业全体员工的习惯性思维的变化。
因为只有看到未来展望的脚步时,那些原本失去精神的团队才可能重新精神焕发昂然斗志。优秀的CEO都会用美好的远景规划逐渐凸现来激励团队不停的前进,只有实现了团队的信心才可能为企业主本人建立塌实的信心。
顾坚,曾先后在上海、江苏、浙江的企业中担任营销副总、市场总监与区域经理等职,有着深厚的销售与市场历练。奉行求实的原则为营销理念的核心。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