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创业总裁李肃:2005中国市场格局分析



2004年1月6日,2004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调查报告发布会暨主题论坛在北京召开。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刘蔚:我们一直在回顾04年,很多人也在展望05年,05年是什么样子,我们请出最后一位演讲嘉宾,和讯创业总裁李肃先生,为我们剖析05年竞争格局。

  李肃:首先感谢会议主持者。05年到底市场格局走向特征怎么概括,很难拿出一个具体的客观标准。根据我们20年的咨询经验,干脆把历史纵向分,看哪些东西是中国企业最大的机会点,把这些抽出来。我定的题是改革开放20年三次重大改革与05年的四大市场机会。我到会场以后发觉我的题定的很对。

  广告者、企业家、媒体产业对微观领域里碰到的各种具体问题了解很深,而且讲的也非常到位。从咨询业的角度看中国企业的竞争格局和市场机会,我想讲一个引言,讲三个具体的问题。引言是我20年前介入中国的咨询业,而且是跟着中国非常重要的媒体介入的,我跟他们联合建立了咨询公司。当时在这种情况下,进入中国咨询业以后做了20年的咨询。在这20年中中国企业的需求有过两次重大的改变。80年代刚刚进入咨询业的时候,我们给联想、一汽、二汽做咨询,当时整个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需要这么的品牌问题,战略问题。到90年代,我们看的非常清楚,完成了一个重大转折。90年代转型分化的时候,大量企业抓什么样的机会发财?在这种机会运作的过程里,中国的企业分化是怎么完成的?我们看了十年,看得非常清楚。到了最近,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问题提出来了,战略问题、品牌竞争力问题、执行力问题,所有的企业要求我们做咨询是要求做出结果,是做出最终的市场结果。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看完了两次重大的转折,三个时代不同的条件,我们应该从历史的角度看05年面临的重大转折,到底是为什么?是重要的年份。每个年头看中国经济的时候,85、95、05年有一个共同特点,在十年一个时代里,5代表的重要性非常重要。我把三个年代的特征做一些大概的表述。

  第一个就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和85年的市场起动。中国的城市改革大体起源94年,当时的企业松绑,承包经营都在这个时期推出来,沿海开放横向联合和短期扩张都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的,85年是市场的起动期。在这个起动期有两个点非常明显的代表着这个时代到底谁能发财,发的是什么财。

  (图)在这个图上,有一个两点,中国的企业就在这个区域里发财,一个就是短缺扩张。当时有三个点,05年看的更加明显,短缺国企的扩张(图)要通过横向经济联合把各种生产能力结合起来,当时最短缺的就是资本。当时国有能用横向经济联合政府的资源重组完成短缺扩张。但是新兴的地区没有这种资本,港台这些地区就引用港资。这种扩张引起了私企的扩张,他们靠当时的机会扩张了。在另一方面,80年代我们看到的发财是双轨的寻租。在寻租点上,中国的企业发财始终延续到现在,还有最后的尾声。

  80年代看的这两个点,是中国企业发财的热点。我们看到了中国的企业都是单一要素在发财,在这个时期最明显。我们公司总结了一千多个客户,研究中国的企业都不是综合实力发财,要么找金融,要么靠资产国家的垄断,不细讲了。

  90年代的经济转轨和95年的市场动力。90年代我们在中国做咨询的时候看到中国的企业发生了三个非常重要的变化,而且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潜移默化中一步一步做。90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宏观的背景这张图讲的非常清楚,南巡讲话以后的经济过热,市场控制以后导致金融过剩,金融投机与市场分化,94年是银根紧缩的年代,朱溶基上来以后大幅度紧缩银根,所有95年的市场转轨特别重要,96、97年是更加明显的。在市场转轨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三个现象,第一就是乡镇企业的成本竞争,说到底完成了中国城市国企向乡镇私有企业制造能力的大规模转移,潜移默化就转过来了。80年代我们代表中国的国企到处骂乡镇企业,说乡镇企业浪费资源,都是作坊式的。90年代的私企和乡镇企业和城市经济是远离的,最后大规模的完成了资源的转移。现在在大谈特谈的跨国公司的品牌问题,在90年代看中国的经济现象,90年代在给中国的国企和中国的传统企业做品牌和做市场战略的时候,我们看的非常清楚,就是从93年开始,94、95年开始质的转变,大型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潮流。这个潮流越来越明显。在整个90年代完成了基础大规模的铺设。像宝洁这个公司,90年代已经完成了大规模的市场变迁。

  因此跨国公司的市场渗透,在这个时期我们看的非常明显,同时中国的企业新兴企业的资本运作也找到了大量的空间。最近我们有一次在金融公司在探讨,他们十年中没有找到机会,现在找到了,十年中我们复制了大量的企业,一个亿完成了一百亿的资本,大规模的资产重组使得一大批企业发了财,经济转轨期95年是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点形成了中国企业的大规模分化。在这个分化过程中,三类企业的文化差异是非常大的。我们在服务过程中看了很多现象。

  最后落实到本题来,21世纪国际竞争和05年的市场热点是什么?

  现在讨论这个时代的经济背景的时候,大体有三个重要的现象,大家应该认真的听,一个主题里说是后WTO的较量,入世接轨以后中国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制造基地重要的优势以后,到底怎么在竞争中抓住机遇进行大规模的全球扩张?这个角度来讲有竞争激励。

  第二我们现在要打到全球去,我们中国自己没准备好,国际也没准备好,而且在911以后整个事件动荡导致了国际的机遇,另外一方面,政府权利的交接和权利移交导致的政府的机会,所以这种机会也不断的提到日程。

  最后我们说到底中国现在经过的重要的现象是什么?其实是进入国际竞争了,进入国际竞争以后,我们现在2005年国际接轨性的竞争,重要的机会到底在哪里,怎么样去把握他的方向性的东西,我到最后根据我们公司四个方面的强势做的判断,大体的判断有四个焦点的问题。

  这个焦点问题就已经不围绕消费品的品牌进行,我们是围绕几个重要的要素,第一我们公司有一大批金融人才,我们董事长王明夫是原来金融证券的研究所所长,所以他从资本的热点看中国的机遇看的比较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资本最大的热点,现在的流向到底流到哪里去?是我们公司关心的重大问题,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认为资源短缺,资本的热点现在正在找到一个特定的原因,这个问题是什么问题?说到底中国的能源和资源持续的升温,也就是我们现在变成世界制造第一以后,在世界的资在全球范围内去大规模的强占资源的点,所以从这个角度,中国的过剩资源,过剩资本现在正在往资源角度倾斜。

  从另一方面讲,中国的重化工业,亟待国家的政策指导,我们钢铁过热,需要国家的政策倾斜重化工业,因为重化工业领域里面出现了大量的机会,重化工业的发展出现的机会,所以这个领域我们实际上是在研究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2005年我们认为资源的竞争,重化工业大规模的投资,可能有重大的机会,所以在这个领域里面,我们现在高度重视,给很多企业做顾问的时候在探讨这个问题。

  重组整合和产业的热点。

  所谓产业的热点,就是说到底品牌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现象,其实品牌的现象说到底我们认为是领袖的现象。中国的大量的产业在全球的竞争里面,没有产生领袖,很重要的问题和流通有关系,也就是没有一个完善的流通,导致大公司竞争的过程中,没有大公司的规则,所以到处做品牌,做广告,做到最后也做成标王也免不了死亡。所以我们现在经常看到,为什么中国企业走不到国际大品牌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在全球范围内,能够驾驭整个流通业。这种流通的能力,加上对我们整个品牌和现金流的支撑,导致出一个稳定的企业,回来再整合中国的产业,联想到底在干什么?其实就是这个问题,一旦把IBM联合起来,掌握整个全球稳定的市场,中国的企业碰到最大的问题是今天河东,明天河西,没有一个稳定的团队,然后形成他自己的能力,中国的品牌竞争和整个大规模的产业整合,将会跟国际的并购和国内的充分整合合为一体,形成产业的热点,也就是大规模整合出我们的领袖来,现在的资本市场,一定会推到这个体系里面去。2004年作为一个起点, 2005年我们认为,从2004年作为起点,到底哪儿要通过大规模的整合,能通过这种大规模驾驭市场的能力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就是讲中国的市场升级和创新的热点,2004年最近我们开了一次中国的创业板投资的峰会,最后大家谈起来2004是中国风险投资的丰收年。国外基金性的一批华人和公司,在今年整个推了七到八支IPO,上市,大部分高新技术的产业,推向股市,所以现在中国创新热点体系里面,市场亟待开发的产品和资本探讨业态的创新,也就是说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在这里面大家都看到了方向。2005年在内容的创新上,也就是追求到高消费阶层,追求到最好的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拿到最好的市场这种创新,也包括形态的创始和业态的创新,到底什么样的新业态,什么样跟消费者沟通的模式,能够稳定的占据消费者,这种大规模创新的热点,在2005年都会继续的往前推进。

  人才流动和管理热点,将会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热点。我们在2005年看到几个很重要的现象,一个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加速职业化管理。最近我们给江浙企业探讨的就是家族管理怎么转变为职业化管理,最近国外资金和国内的金融成本,进入中国的投资领域的时候,都面临着大的问题,就是说中国的资本市场和资本投资者和基金管理的经营越来越理性化,最近我们代表国外的资金收购的时候,就是好一个好团队,到底什么好团队我们能进去,然后能够抓住它的,能够认认真真的做好。

  中国的人才流动和管理的热点,越来越聚焦在能力上,在2005年竞争的趋势和中国市场竞争的热点,我们现在认为,你去罗列大量的热点你会发现这种现象。一个从资本的角度讲,大量的过剩资本,会越来越聚焦短缺的点上,也就是资源的点上能源的点上和重化工的点,大量的领袖型的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能整个驾驭我们的流通能力的时候,这种领袖大规模的增长,会带来整个国际市场的重组。谁成为真正的领袖,在2005年会取得我们21世纪的竞争强势,同样的技术的创新,导致出来对资本的吸引力,对市场整个驾驭,导致了新技术创新的领域,我们中国企业有一次巨大的机会,更重要是在于中国企业越来越关注执行力,人力资源大规模的流动,到底怎么样保护人才,到底怎么样吸引人才,怎么样激励人才,怎么样增进股权。因此从这个角度想,我们现在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都慢慢的聚焦到这个点。

 和讯创业总裁李肃:2005中国市场格局分析

  最近我们都探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中国式的管理,会不会具有国际的强大竞争力,我们在微观上谈的是大量跨国公司挤压中国的公司。我看到大量的媒体,实际上他正在探讨什么,在中国企业崛起的过程中,中国企业有最大的机会,我们现在四大机会,后面隐藏最重要的根源,就在于中国企业一定要看到我们自身特定的管理文化,能不能进行创新达到国际水平,也就是这场国际竞争在这十年里面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制造文化,也就是说日本的制造文化,曾经在七十年代打败德国和美国的文化,而我们现在看全球的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以后,中国的制造文化一定有比日本制造文化有更强的生命力,我们现在断定,中国的制造文化和日本的制造文化相比,我们更具有竞争力。第二我们现在看中国的金融文化,我们认为中国的金融素质是大大超越日本的,应该说我们的金融文化有强大的动力,最近中国大量的企业到美国去上市,而且最近各个公司现在全都在研究,在调动国外的闲散资金,建立他的基金队伍。联想在美国建立资金队伍,因此从金融文化的创新方面,中国有巨大的机会。中国企业的流通文化,应该说有非常重要的危机,也就是说在流通领域里面,实际上欧洲的流通是非常传统的,美国的流通是比较发达的,日本的流通是他们靠打着综合商嫁接国外的流通,但是没有培养自己非常根深蒂固的流通网络。只有美国在流通体系里面,传统的网络流通,直销的流通,网络的流通,现代的电子商务流通是最发达的。所以我们现在看中国的流通第一是没有历史负担,第二就是包括乡村、城镇各个点都需要有没有成本,他们会创造出中国的特色来,流通的这种机会和流通的文化,在中国在这几年里非常快的会形成自己特色的东西,最后就是讲中国的科技创新,应该最近我们看中国的科技创新,大量的海归派,拿了大量的技术回来搞,华人的智慧,需要华人的基础,在中国找到了最大的流通网络的时候,他非常迅速把自己的一项高技术转化和演变成一个大公司的时候,中国的风险投资和技术创新,将会具有取代国际创新地位的重要的地位。

  从这四个角度讲,我们公司是四部分人合起来,一直在研究中国式的管理,怎么样超越国际,怎么样打败国际的公司,怎么样形成21世纪中国的世纪中,中国企业大规模的起飞和竞争的优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讲的四个方向也是代表了我们从四个角度,去研究中国企业机会的各种各样的成果。我们认为就像85年和95年在中国的两次转变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样,2005年中国企业至关重要的一年,所以在这一年的过程里面,我们成功营销在后WTO里面,实际上在启发中国的企业,到底怎么样在国际竞争里面取得优势地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和讯创业公司,作为国内本土化最大的咨询公司之一,也希望跟在座各位学习更多的东西,创造更辉煌的成绩,我今天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3475.html

更多阅读

中天城投副总裁李俊:在贵阳不做大盘就没市场竞争力

     从去年开始,大盘云集的贵阳楼市就备受瞩目,外界的疑问一直聚焦在人口才400多万的贵阳能不能消化这么多大体量的大盘上,甚至有言论称贵阳会成为下一个鄂尔多斯。而对此,贵阳当地人士却极力否认,坚称楼市健康。  实际上,催生贵

易才集团李浩:创业企业“人才”问题更严重

     创业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资金?商业模式?还是人才?众多企业家纷纷指出,人才是创业的最大瓶颈。在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上,易才集团创始人、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浩分享了中国创新创业人才本土化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获得论坛论文

天狮集团总裁李金元:天狮集团的新置换理论

——与天狮集团总裁李金元一席谈   本报记者 赵健仲   本文刊于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8月5日   记者:我们知道您曾受邀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这是一个民营企业家难得的殊荣。这也证明了您的企业的确有实力、有知名度。   

李宁:打“中国设计元素”牌

李宁对强势海外赞助商的反击之道:打“中国设计元素”牌  左智越像往常一样,背着绿色棉质军挎包慢慢地走到了办公桌前。环顾四周,他静静地从包中拿出一双似曾相识的草绿球鞋,然后举了起来。这个动作立刻吸引了周围的同事,目光纷纷落在球

声明:《和讯创业总裁李肃:2005中国市场格局分析》为网友就系喜欢爱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