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的时候,喜欢上了台湾歌手姜育恒,不断的买他的磁带来听,感觉总是很好的,特别是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那种感觉,相信很多70年代的人都经历过。不经意之间,已经度过了很多年,但是还是依然喜欢姜育恒的歌曲,常常去姜育恒歌迷的网站,很多歌迷都谈到了一个感觉,就是姜育恒的歌曲定位非常明确,就是关于亲情、爱情、友情,在这么多年以后,仍然可以体会到其中对人生诠释的观点。记得他当年的《有空来坐坐》,确实把真诚的友情诠释到了极点,至今在坊间还可以不断的听到。
老实说,我感觉姜育恒的歌曲没有那么多所谓的音乐技巧在其中,似乎很是平淡,曲风总是轻轻的,柔柔的,给人的感觉是那么自然,那么的贴近生活。听姜育恒的歌曲,似乎是你在和一位久别的老友,喝着清茶,轻声的谈谈你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平静但是真实。
时代的变化似乎并没有阻止姜育恒的歌曲的流传,尽管今天的他不是什么偶像级巨星,但是在坊间,他的CD依然没有降价的痕迹,歌迷们依然愿意从不多的薪水里面,掏出弹药来珍藏他的CD。
姜育恒是一个成功的品牌,他所建立的品牌忠诚度,到今天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70年代他开始不如歌坛,到今天的《刘家昌之歌》,没有人把他遗忘了。这样的品牌忠诚度在今天也是不多见的了。
今天的年轻消费者,一说就是X时代,Y时代,最大特点就是善变,不要看周某人在今天红的吓死人,杜大哥一群崇拜者,不定那天两人消失的时候,连个问的人也没有。是今天的品牌忠诚度降低了?还是他们的品牌不成功?
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不敢妄下断言,但是缺乏真正的内涵,是现在这些歌手普遍的特点,如果从品牌树立的角度来看,可以说,他们的品牌塑造群无不执着在了表象上,没有去真正挖掘表象后面所蕴藏的本质。今天人们常说“快餐文化”,但是“快餐文化”不代表放弃一切本质,只一味的追求快速,执着表现的变化。
今天当我们环顾四周的时候,可以发现很多缺乏内涵的品牌,一味追求快速,坊间更有关于快速建立品牌的书籍。但是成功的有多少呢?真的不多,在短短的几年之间,这些所谓的偶像级歌手早已换了几批了,完全没有了姜育恒这些老歌手的持久。
但是品牌毕竟不是汉堡,很快下肚,就烟消云散了,它需要有持久,但是在持久的背后,应该看到,必须赋予品牌真正的内涵,而不是夹个牛肉就成的汉堡。当我们真正审视一个品牌的时候,是不是可以想一想,我们的工作要经得起消费者和时间的审视。
今天的姜育恒还是有万千歌迷在注视着,但他是过去的明星;今天的明星们有万千歌迷在为之喝彩,但是明天,他们还能够象姜育恒那样,依旧出彩吗?
我们不得不深思,品牌到底是不是“快餐文化”?品牌塑造真的可以快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