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气息 「就因为我是程苓峰」——自媒体人嗅到「春天」的气息



     媒体传播的环境发生了新变化:微博和微信们起来了,传统媒体的传播链条被打断了。互联网产品形态的发展为自媒体人“独立”准备了客观条件。

  程苓峰现在每天工作的时间是3个小时,采访、写稿、看新闻。

  其余的时间,爬山、磨蹭、看电视拉家常,或者是听净空法师讲《无量寿经》或者徐文兵讲《黄帝内经》。

  很轻松的状态,并不意味着他对眼下这种“自立自在”的生活没有担忧,“收入”是最大的问题,尽管他有保障正常生活的底牌。

  “自媒体人”的程苓峰,现在多少有些孤独。

  像他这样告别公司人的身份,脱离“有组织的生活”,全身心投入自媒体,以原创内容产生价值、获得收入,并以此为生存方式的人,还是凤毛麟角。

  不过,他说,在自己周围,有一群和他一样有专业见地、有表达欲望的人,他们与程苓峰最大的区别是,都还是“公司人”。是什么束缚着这些潜在的同类站到台前?自媒体稳定的收入,自媒体人清晰可见的未来。

  程苓峰是乐观一派。在他看来,互联网产品形态的发展已经为自媒体人“独立”准备了客观条件。

  尽管他现在还很难找到更多“以自媒体为生”的同类,尽管很多人还是以此为工具,尽管他必须面对“付费写作”是养活自媒体的权宜之计,但他坚信,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会越来越强,二者是雌雄一体,是大势所趋。

  “我要彻底自立”

  独立交付“产品”的时代来临

  “我选择不打工、不创业,专心做个人媒体,关注互联网。”8月份程苓峰一条“低调”的离职微博,被转发了6000多次,包括几十位CEO,这样的“高调”在他的意料之外。

  他曾给FT中文网、财新网等传统媒体兼职写专栏,是腾讯网媒事业群战略投资总监。而现在他过的“自媒体人”生活,则主要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发布信息,通过稿费和咨询获取收入。

  两件“非常不爽”的事,成为程苓峰离开腾讯,完完全全做自媒体人的“引爆点”。

  去年年底时,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颇有些为难地告诉他,不能再跟他约专栏了,原因是自己受到持续的压力,很多人打电话说程苓峰站在腾讯立场攻击对手。在此之前,张已经因为“程苓峰的立场”问题而被“骚扰”了近一年。

  事情的“爆点”是在2010年11月3Q大战火热时,程苓峰在FT中文网上写了一篇《战争的本质》,被认为“有腾讯立场”,后来随着程点评互联网公司范围越来越大,各方面都给张力奋施加压力,“顶了一年左右”以程苓峰停掉FT中文网的专栏为结束。

  第二个“触动很大”的事是在今年四、五月份,程苓峰撰文“攻击了一家公司”,对方明着说他“是腾讯枪手”,暗地里却通过腾讯内部的关系向他施加压力。那段时间,他尤其感觉自己处境两难,“里外不是人”。

  最终程苓峰选择离开腾讯。

  他不是没有犹豫。“如果说没有那些事情,我没有受到掣肘,我肯定不做这个选择。因为在腾讯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同时公司也从来不管我,他们觉得程苓峰是个媒体人,发表观点是一个人的自由,部门同事还尽量地保护我”。

  不过,这种“兼职的个人媒体”毕竟不自由,负面影响之一就是不管程苓峰写什么都会被视为“替腾讯说话”。

  “(公司人身份和媒体人身份)不能两全,我必须要放弃一个,我肯定是选择我热爱的,我热爱自媒体,那我肯定只能放弃那个(公司人身份)。”

  从3Q大战到今年8月正式离职这一两年间,程苓峰一直在为全职“自媒体人”做准备。期间媒体传播的环境又发生了新变化:微博起来了,传统媒体的传播链条被打断了。

  以前写篇文章,你必须发表到杂志或者报纸上,才能够接触到读者;有了互联网之后,你的文章可以直接发到门户网站、博客上,不再依赖于传统媒体;但它还是依赖于门户编辑选择与否,依赖于博客用户中有多少人订阅,而微博的出现,更多社会化媒体的出现,用户可以直接看你的文章、转载,以前博客的用户太少,但微博的用户相比增长了10倍,作为自媒体人“独立接触到用户的量一下子就扩大了”。

  在程苓峰看来,互联网产品形态的发展为自媒体人“独立”准备了客观条件。

 春天的气息 「就因为我是程苓峰」——自媒体人嗅到「春天」的气息
  他简单算过,自己在新浪微博上的粉丝大约14万,在腾讯上有54万,在各种博客订阅平台上的关注者也有数万,而且粉丝的质量很高。他的粉丝中,粉丝超过百万的至少有七八十个,“互联网业里的不少CEO、副总裁、VC都是我的听众”,换句话说,通过程苓峰就“能抵达互联网的核心人群”。

  “很多人去找你,跟你见面,真的不是因为你是腾讯的什么人,也不因为你是哪个媒体的专栏作家,就是因为你是程苓峰,能够帮他们提炼和传达观点,在微博等媒体上有很多粉丝听众,你有影响力。”当他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时,剩下的事情就是有没有独立的勇气。

  付费写作不都是魔鬼

  养活自己的权宜之计

  你有想过,即使多长时间没人为你的内容买单,也不会影响你的生活?还是你原本就对生活品质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我是后者。”程苓峰很肯定地回答,选择现在而不是更早一些做自媒体人,很重要的一点是他能够全款买房而且有所结余了,现在的他没有房贷压力,“每个月挣万把块钱的生活费就行”,“对生活的需求降到最低”。

  而且,他手里还有几张“底牌”:

  如果缺钱,他可以继续做诸如“产品家”这样的沙龙,之前已经做了六七次,每次都有赞助商,对方可以获得品牌曝光、与沙龙嘉宾的沟通、参会者的数据库,而他也“收入非常可观”,每次“纯收入好几万”;

  他还可以找人公益捐助。已经有至少三位互联网圈子里的老板,明确表示要个人身份公益资助他,且数额都不小,但程苓峰觉得这个钱很难拿。“就像寺庙里面的和尚,人家给你钱供养你,如果你做不好,你就对不起这个钱,所以这个钱表面上容易拿,实际上不容易拿,你要对自己非常非常地有信心才行。”

  现阶段程苓峰最主要、最稳定的收入来源还是咨询,2009时年他已经做过1年的个人媒体,那时就给一家杂志做选题顾问。“每个月都有稳定的收入,而且不需要做太多事情,定期开会、给意见就行了。卖的是脑子”。不过,他认为,无论沙龙、公益捐赠、还是咨询都不容易复制,比较难成为大多数自媒体的收入方式,付费写作将是很多自媒体赖以生存的重要收入来源。

  在当下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不是被人说出来就会有人关注,而要说的精彩才会有人关注。程苓峰认为,企业尤其愿意为“你的包装能力、提炼能力,你的时间”付费。谈到对付费写作的态度,程苓峰强调一点,你的写作是否在真实基础上创造了其他人不能创造的独特价值。

  他坚信一点,正因为是自媒体,他会更看重个人的信用,会更有动力去平衡自媒体的独立性与被采访对象利益之间的关系,他引用凤凰财经杂志主编张春蔚的一句话,“能够成为自媒体的人其实是最有尺度的人。因为他唯一的资源,正是他自己”。

  不过,付费写作的方式不是首选,也不会稳定,只是当大多数自媒体在没有沙龙赞助、公益捐赠、咨询等收入的情况下,可作过度之用。

  但这四条都不是程苓峰以为的理想的商业模式。

  如果“云科技”做到足够有名气能够吸引到冠名,如果他能够持续目前的内容产出水平和数量,如果自媒体人外围的平台环境成熟到支持用户事后付费,当这些“如果”的事都变成现实,那将是程苓峰最乐见的,他的预期是两年。

  “这条路是一去不复返的”

  从独唱到成团还有多远?

  某种程度上,程苓峰是孤独的。

  我们所熟悉的李开复、薛蛮子、周鸿、潘石屹等人,他们都只是将其微博等自媒体作为副业,作为主业、个人品牌影响力的增值工具,帮助旗下的公司做宣传,而非以此为生。

  “你确实很难找出更多的同类,最重要的是环境还不够好,收入无法保证。如果大家都重视了,像新浪、腾讯等公司能抽出精力来打造平台的话,更多人就都可以进来了。”程苓峰坚信,社会化媒体和个人媒体会越来越强,“这条路是一去不复返的”。

  事实上,已经有大的平台开始有意识地为规模化的自媒体人服务。比如,新浪的“微任务”,就是将微博作为中介平台,把广告主和博客主连到一起了。“如果新浪能够把这个主流化、规模化,让很多的人通过这个方式挣到钱”,这对自媒体的发展、自媒体人队伍的壮大无疑是重要的推动力。

  另外,平台型公司在支付方式上的创新,也将极大影响到自媒体人的未来。用户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一直是传统媒体网络化的大难题。典型的如《纽约时报》,认为有价值的内容不愁生路,因此它先办了一个线上版,免费发展读者,等达到一定用户规模的时候即转向收费,结果用户全跑光了。自媒体人能否逃离“纽约时报的悖论”?

  “不是事前付费,不是订阅,而是事后付费,是打赏。”程苓峰认为,自媒体向用户收费,需要借助平台来改变收费模式和收费方式。

  在他看来,App Store对自媒体人而言,就是一个生态环境比较成熟的平台。比如在App Store里你做个应用,用户下载得付费,或者是免费下载应用,之后需要为更多更好的内容付费。程苓峰相信,诸如支付宝、Q币、微信等很有可能构建这样的体系,并且使其主流化,如此一来更多的自媒体人将通过这样的生态系统赚到钱。

  不仅仅是大的平台型公司有望打通自媒体的产业链,更有一些创业者已经开始在这样的方向上有所尝试。

  程苓峰认为,创立于硅谷、报道硅谷一线创新的Pingwest,前《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主编李岷创业的“虎嗅网”,申音的微传播公司NTA,都正走在“逼近原创、为原创加大扩散并获得财务回报”的“正确的路上”。

  “平台越来越多,渠道越来越丰满,这个趋势肯定是会走下去的。微博是不是最终形态、微信是不是最终形态我不知道,但这个方向肯定是。”程苓峰在采访结束时,只补充了一句“更多地呼吁”,“呼吁有这种公司更多地帮助搭建平台,让行业更成熟一点,让有志于此的人都能如愿走上这条路”。

  谁才是自媒体的宠儿?

  暴风冯鑫:【自媒体】也许类似淘宝,貌似C2C,实际还是小B。因为毕竟只是少数精英才可以玩得起来。不过值得期待的也在于都是精英!另外是媒体从业人适合玩,还是明星适合玩呢?谁才是自媒体的宠儿? @程苓峰

  程苓峰:首先,能够独立交付产品的行当,都可能诞生类似自媒体的自由职业者。造辆汽车,造门大炮,这些需要流程,需要配合,这个不行,比如记者就是非常典型的能够独立交付产品的行当;其次,你是否能够通过社会化媒体把你的产品传播出去,销售出去。只要符合这两个条件,各行各业都会产生这种独立的类似自媒体的自由职业形态,比如记者、设计师、老师、咨询师、医生、律师、各种技师其实都可以。现在社会化网络还没有为他们构建起一个基础的平台,我觉得未来3年、5年,这些东西一定可以起来的,而且会有很多这种创业的机会。

  记者做自媒体人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

  第一,即便你不在任何机构,你能不能见到你的采访对象?能不能写出比在机构里更好的文章?

  第二,你有没有把握把你创作的内容传递出去,你的直接听众和通过转发和推荐到达的间接听众,是不是不亚于一般的媒体?其实只要你的内容够好,这就不是问题。

  最后,你能不能够挣到足够买房、养老的钱?

  如果这三个问题你都OK,或者说老子不挣钱,不在乎挣大钱,自由和独立比什么都重要,那也行,你回答前两个问题就行了。

  其实,对于这种人我是最看好的。只有这种人才可能创造出真正有大价值的内容。而行业一定会给你一个合理的回报。

  《三个傻瓜》里有这样一句话:追求卓越,成功自然会追上你。追求梦想,卓越自然会追上你。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453.html

更多阅读

我是如何学习日语的

我于1986年考入西安外国语学院旅游系日语导游专业。在高中时代,和许多人一样,我学习了6、7年的英语。就因为喜欢外语,英语成绩也不错,所以报考了外语类。结合我自己学习外语的经验,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学习外语,特别是记单词。就拿学

我是怎么样申请香港大学研究生的 香港研究生申请时间

这是我在多伦多图书馆里翻阅考研的资料,因为太多了,所以都拍下来后回家慢慢研究,拍了29页呢。最近接连有圈友问到香港读研的问题,看来妮妮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了。那在这里一并和大家说说到香港读研的事情。如果是明年想到香港读研的朋友

我是真的付出我的爱 再爱我吧 周华健

今天是第一次在上班的时候写SPACE,有点小罪恶感,因为我一般都很努力地工作的今天事情不多,所以来自己的家小小休息一下,告诉你们,我的朋友,我最近的生活时光还是一如既往地飞逝感觉忽地一下子天气就从上个星期的瑟瑟发抖变成了秋日

声明:《春天的气息 「就因为我是程苓峰」——自媒体人嗅到「春天」的气息》为网友时光如酒你如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