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一个专卖店如能正确运用商品的配置和陈列技术,销售额平均可以提高10%,在当前所有的陈列技术中,最具销售力的是借势陈列。
合理的商品陈列具有展示商品、刺激销售、方便购买、节约空间、美化购物环境等多种重要作用。在当前所有的陈列技术中,借势陈列是最具销售力的。何为借势陈列?就是专卖店在陈列时通过借时机、借地利、借心理、借竞争及搭便车等手段,来获取顾客的注意,从而增加产品销售力的陈列方法。
借时机
某儿童服饰专卖店的业务主管小李很着急,他们店的儿童运动服装一向卖得不错,但新开发的儿童卡通服就是卖得不好。卡通服是指运用各种卡通形象作为服饰面料的图案、款式也是卡通式的特色服装,卡通形象都是孩子喜欢的流行卡通人物和小动物。
卡通服越卖不好,王老板把它们挂得越高,将好位置腾给好卖的产品。但小李认为卡通服不好卖的原因是产品一直放得太高,不容易进入小孩子的视线,而大人在给小孩买服饰时,更多的是按自己的审美观点来选择的,而这些形状特异,甚至“丑陋”的卡通形象往往无法获得大人的青睐。小李一直想把卡通服挂到最下一排,便于小朋友们看到,但因为其业绩不好,因此小李一直没有说服王老板。
机会终于来了,“六·一”儿童节到了,老板动员大家抓住孩子们的节日做促销,其中包括根据儿童特征重新进行卖场陈列。小李趁机对王老板说:“这些卡通服反正也不好卖,我们干脆就把它扔到店门口吧,有人要就卖,没有就算了。”王老板不知道这是小李的策略,想想放在那儿也不碍事,就同意了。小李把这些卡通服全部放在专卖店的大门口,又拿出几个小模特出来,给其穿上几件卡通服,立在这几摞卡通服边上。结果可想而知,小朋友们老远就看见了,并大都喜欢上了这些卡通服。
卡通服的热卖让王老板非常高兴,当天就宴请业务主管小李。小李旧话重提,把儿童卡通服放到最下一排。结果卖得火热。
这个案例至少说明了两点:一、对于厂家,要想将产品放到理想的货架上,特殊的时机之势值得一借;二、对于专卖店,货架的陈列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不同时机进行陈列调整,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人做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在专卖店陈列中,天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时机,常常是商家刺激消费者消费的兴奋点。比如节日、事件等足以调起消费者的购买兴奋的机会,都可以成为时机。时机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锁定目标消费者,将产品贴近他们,并吸引住他们。
借地利
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女大学生在一个化妆品专卖店里打工,由于粗心大意,在进行护手霜订货时多打了一个零,使原本每天只需10瓶的产品变成了100瓶。按规矩,女学生自己应承担损失——意味着她一个月的打工收入将付之东流。这就逼着她想方设法将这些护手霜赶快卖出去。经过苦思冥想,她把护手霜移到收银台旁边,并制作了一个POP,写上“××护手霜让你的手和脸一样嫩”。令她喜出望外的是,当天就卖了40瓶,第二天即销售一空,而且出现断货。谁也没有想到女学生戏剧性的举措给专卖店带来了新的销售增长点。从此,在这个专卖店中,护手霜就一直摆放在收银台边上。
借心理
绝大多数人在卖场购物会有这样的体会:商场里物品种类丰富,随意选择;专卖店面积小,货柜不多,购物选择的余地非常小。
因此,专卖店在进行产品陈列时,一定要注意顾客选购物品时的心理反应。如把产品非常整齐地陈列好以后,再对自己希望尽快销售的高利润产品进行“陈列破坏”,即从中随意抽出几件物品,以造成这种产品非常畅销的表象。另外,产品陈列可以给消费者创造很好的购物环境,像宽敞的通道、明亮的灯光、靓丽的陈列、舒缓的音乐……这些都能为消费者营造一种良好的购物心情,从而极大地促进销售。正如法国谚语:即使是水果蔬菜,也要像一幅静物写生画那样艺术地排列,因为商品的美感能撩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搭便车
一个烟酒专卖店老板进了一批新品香烟,虽然这种香烟利润相对较高,但他并不在意卖这个产品,可总是有人到店里来问,不能没有呀!开始的时候,他将这些香烟放在一个角落里,有人问了才去拿,卖得不温不火,他也不放在心上。
后来,此香烟企业的业务员巡视终端,见自己的产品陈列得惨不忍睹,忍气吞声给老板出了个主意:你把香烟放在你出售的酒旁边试试,我敢保证香烟的销售量肯定会翻几倍,而且根本就不会占多少地方。老板当然不信,但又觉得业务员的话有些道理,就试着调整了。结果正如业务人员所言,香烟的销售量成倍上升。
老板自然喜形于色,但他免不了纳闷起来:一般抽香烟的人都比较忠诚于一个牌子,怎么有人那么轻易就换抽这个牌子?于是,他问消费者,消费者的回答竟惊人的一致:你把烟酒一起摆放得这么漂亮,就忍不住拿了。再说,喝酒的时候会有很多人的,买点新香烟给大家换口味应该不错,说不定还适合自己的口味呢!
酒和香烟搭配摆放在一起会更加引起消费者的注意,二者之间又不会形成竞争。
产品除了核心价值,还有延伸价值。“时常被消费者看见”——是陈列时要考虑的问题。但这样的借势陈列,在一个专卖店里不适宜广泛运用,因为用得过多,卖场会显得凌乱,陈列没有规律,让消费者不容易找到他们更加经常购买的商品。
借竞争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去卖场购买自己已经想好的啤酒,在啤酒的陈列区,该啤酒旁边陈列着另外一个品牌,一看价格,一罐低0.3元。想想两者口味差不多、容量一样——好,就买便宜的吧。购买决定就这样被陈列轻易改变了。
大部分产品的包装、质量、款式、品牌都在伯仲之间,但是如果在你的专卖店里制造一种竞争关系,让你的某些产品比另外一个质量相近的产品价格更低,你的某些产品就会比平时卖得更快。很多专卖店都这样陈列产品:把价格相近的产品摆放在一起,形成高价、中价、低价三个明显不同的区域。其实,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弊端:顾客站在低价区观看物品时觉得没面子,赶紧走开;站在中价格区域的顾客想买更好的产品,但不敢走到高价区域去,担心那里的价格让他承受不起。如果把几种价格区域适当“打乱”,按高中低、中高低、高中低的价格间隔摆放产品,顾客比较容易搭配着购买。因为在这种陈列中存在着一种明显的价格竞争、质量竞争,让顾客更容易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购买决定。不要小看这种小小的价格签之争,这可能是你把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的一条捷径呢!
另外,专卖店将特价产品与非特价产品陈列在一起,也是快速消化库存产品的绝佳方式。但一定要展示出产品的不同个性,突出产品的区隔,如果能配合一些店内POP广告,则是体现产品个性最好的手段。
小结
陈列方面的可借之势绝对不止以上五方面,但是,无论借势陈列的方式有多少种,都得以产品和消费者为出发点。
很显然,搭乘相关产品便车,借地利推广产品,不同层面的产品摆放以突出某产品的优点等都是在借产品之势,这样的借势比较容易把握。但是,像利用消费者购买行为、消费者消费心理等进行陈列,就不大容易把握了,正因为如此,陈列才更值得大家研究,这也是将来终端之争的关键所在。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