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丽萍主创的《云南映象》是一部成功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目前已经在国内巡演300场,其上座率和购票率高达100%,在个别城市其票价从200多元被炒到800多元。创造了中国舞台阵容最大、巡演时间最长、所到城市最广、演出场次最多、上座率最高、票房收入最好的6个第一。《云南映象》还在2004年中国专业舞蹈最高奖项--第四届中国舞蹈 “荷花奖” 的比赛中赢得十项大奖中之五项奖项:舞蹈诗金奖、最佳编导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服装设计奖、优秀表演(打鼓设计)。 2004年11月,《云南映象》随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为配合国家领导人访问南美而主办的“感知中国???中国文化南美行”中外文化交流活动,赴巴西、阿根廷演出,拉开了国际巡演的序幕。《云南映象》在圣保罗演出3场,布宜诺斯艾利斯演出6场,得到当地观众的强烈喜爱,9场演出场场爆满,南美数十家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追访及报道。
《云南映象》在艺术上和市场上的突出表现来源于作品创作的匠心独运和成功市场运做,发掘其中的奥妙有助于提高中国艺术产业化的进程。
云南映象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其精心营造的三大卖点
一、 原生态概念打造作品差异化优势
厌倦了喧嚣都市钢筋水泥下的压抑生活,人们开始向往自然的乡村田园世界。在生活环境还无法真正回归自然之前,人们的心灵却展开了寻找自然和自由的翅膀。工业文明的巨大力量使民族融合世界趋同,伴之而来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和艺术的逐渐消亡,文化和艺术的丰富性降低。
中国的舞蹈艺术长期被个别艺术流派垄断,创作长期没有突破,观众越来越少市场越来越萎缩,《云南映象》的核心卖点就是民族区域原生态艺术。
所谓原生态艺术即指原始状态下的艺术,是真正来自民间的、原汁原味的、尚未被污染和扭曲的民族艺术。
《映象》所以感动人,因为它复原了最古老的舞蹈方式,用自然力量来安抚人们疲倦的心灵
原生态舞蹈不是简单的歌舞,它不仅要求演员动作整齐、技艺高超,更要反映少数民族的文化和生活特征。从服装、道具到造型,有很多文化内涵在里面。扬丽萍认为原生态艺术要“来源于生活,对自然、生命、生活、劳动、生产尊重”。
通过对最原始的原创乡土歌舞精髓和民族舞全新整合重构,再创云南经典民族风情,《云南映像》由云、日、月、林、火、山、羽七场组成,吸取了原汁原味的民族歌舞元素。 采用了六十二面鼓的鼓风、鼓韵和一百二十个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面具,展现了彝、苗、藏、傣、白、哈尼和佤族等云南九个少数民族的原生态生活和艺术。
作为一个显著的标志是《云南映象》里的百分之七十的演员是土生土长的少数民族农民。村寨里的人认为:舞蹈是和生命和情感联系在一起的,与生俱来的舞蹈是生活的一部分,舞蹈无处不在。”很多普通的村民是天生的舞蹈家,他们的原生舞蹈是任何专业人士也创造不出的,而他们的艺术理念也和主流艺术的观点截然不同。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的方式表现自己熟悉的生活体现了“原生”的价值、优越性和便利性。
一个产品的巨大成功,无论是艺术产品还是物质产品,都必然伴随着对传统的巨大破坏和冲击,大破才能大立,大立必然大破。与人们平时习惯的“民族”舞蹈和歌曲不同,原生态抛弃了传统学院派试图用西方理论规划民族艺术的尝试,《云南映象》的成功以行动颠覆了统治中国舞台艺术的清规戒律。
艺术作品成功进入市场的前提是顺利实现商品化,《云南映象》以原生态舞蹈艺术为核心卖点,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独特性,打造了强大的差异化优势,具备了切入市场的锐利性。
二、实验性为“产品”打上时尚标签
实验艺术也称前卫艺术,是指对于综合材料、电子媒体(摄影、Video和计算机艺术)和网络媒体等技术手段的使用和在文化态度和艺术形式层面上的相对实验和创新。
专家评价,大型歌舞集《云南映象》集独创性、经典性、实验性一体,是一台既有传统之美, 又有现代之力的舞台新作。美,即原生态之自然美;力,则实验性之视觉冲击力。
原生态艺术并非原始艺术的照葫芦画瓢,而是需要提炼和浓缩。由于原生艺术的艺术表现空间和表现目的与舞台艺术的不同,必须借助现代化的舞台表现手段进行改造,以提高视觉冲击力。
尽管主创者扬丽萍极力强调该作品的原生态,但是她在具体的舞台表现上自觉或不自觉的采用了前卫的舞台表现手法。
《云南映象》突破了以往舞台艺术的均衡布局,进行立体展现,《云南映象》大量使用了可移动、升降转换的装置,使传统的广场活动与现代舞台艺术得到了完美结合。舞台上使用了多达五六百盏灯,不同角度的灯光使得服装显现粗旧的质地与纹理的感觉。亦幻亦真的舞台灯光中穿梭于远古和现代,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构建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云南映象》局部灯光舞美和整体造型组合融入了古典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甚至立体主义的画面构成,加之三宝空灵而深沉、愉悦而厚重的音乐的注入,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温婉动人,心灵的回归、生命的激情、火的刚烈、水的柔美、灵魂的升腾被尽数诠释。
一个完整的产品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艺术产品也不例外。其中,核心产品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产品时所追求的利益,即顾客的核心需求;有形产品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即向市场提供的实体和服务的形象;附加产品则指顾客购买有形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附加服务和利益。
一件价值连城的珠宝如果不放在精美的盒子里而是放在一个土筐里,那么其价格必然大打折扣。通过借助现代化的具有实验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云南映象》顺应了目前主流的审美习惯,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为《云南映象》打上了鲜明的时尚标签。这样,一件优良的产品配以华美的包装,《云南映象》的商品化工作已经顺利完成。
三、名人效应突破市场屏障
产品被消费者接受并购买之前必须经历让消费者认知和信任的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就是产品的市场屏障。在商业化高度发达信息泛滥的当今社会,有限的消费资源面对着过多的消耗取向,消费者无暇、也没有能力进行自我判断,品牌消费是其必然的选择。
品牌是一种能够让消费者进行认知并识别最终获取信任的符号,作为《云南映象》的艺术总监、主要演员和主要投资者的杨丽萍,是一个极具市场影响力的品牌。
杨丽萍,云南西双版纳人,白族。12岁被选入西双版纳文工团。1980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以独创"孔雀舞"一举成名,被誉舞神,巫女,是国内第一个举办个人舞蹈晚会的青年舞蹈家,1987年被聘为菲律宾国家民间舞蹈家协会终生会员,1988年被《北京日报》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人物之一,1989年电视片《杨丽萍的舞蹈艺术》面世,她以独特的舞蹈造诣成为了舞蹈界的标致性人物。近年在电视剧《射雕英雄传》中成功扮演梅超风,借助现代化的大众传媒,其个人形象得到了极高的认知,个人品牌也从小众化转向大众化。
《云南映象》借助杨丽萍的个人品牌,消除了受众对新产品的漠视和怀疑,突破了市场屏障,在进入市场初期引起了很强的关注度,并产生了票房号召力,以此为突破口,通过作品的自身魅力征服了观众,形成口碑效应,引发了持续的票房高潮,造就了本土艺术作品的市场奇迹。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