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新电视 新电视大战



 平板电视时代已经开始,等离子和液晶的降价战正愈演愈烈。随着面板技术的不断更新,液晶飞速攻城略地,并在与等离子的角力中占据上风。价格战还远未结束,对于消费者来说,现在重要的是看清你买的是什么

    

  临近五一黄金周,平板彩电仍在继续降价。在背投电视、平板电视(以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为代表)等新电视过去三年持续不断的攻势下,传统CRT(模拟)彩电正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今年五一整体促销活动中,平板彩电将成为推广重点,列入促销范围的包括从20英寸到42英寸全系列平板彩电,最高让利幅度将达30%。”五星电器企划中心总监景星说。

  其实,国内平板电视时代的开始可追溯到2004年。当年10月,平板电视在国内几个主要大城市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传统CRT(模拟)彩电。

  此后,平板电视的销售更是势如破竹,“目前的北京彩电市场总量的65%来自平板电视的销售。”北京国美电器有限公司采销中心采销总监张广滨说。

  平板电视成功的原因在于,它不仅身材轻盈,而且迎合了人们对越来越大的屏幕的追求。相比之下,有着庞大身躯的传统CRT彩电最多只能提供34英寸的屏幕。

  但人们仍然难以作出选择。选液晶还是等离子?同样大小的平板电视价格竟然会相差数千元,为什么?

  

  什么决定价格差

  4月23日,记者在大中现代城店看到,所有的平板电视厂家都推出了五一的降价活动。降价热点产品几乎都是27英寸以上的大屏幕产品,尤其是32英寸和42英寸这两个门类上,光是参与活动的特价机价格就能让人犯迷糊。

  以32英寸为例,“液晶之父”夏普的价格有9990元和11918元两个特价,国产新科特价是8999元,刚刚成为全球第三大液晶面板供应商的明基价格是8900,降幅达2000元,美国前三大液晶供应商之一的奥丽维亚更是推出了6999元的限量供应……全部是特价机的情况下,一个型号的价格差4000多元。

  而42英寸以上的大尺寸,LG的42英寸和50英寸等离子不仅降价还送冰箱和家庭影院。其中42英寸等离子价格上,LG是12900元、松下是13998元、日立是12998元,这个价格相比明基37英寸液晶的13499元、夏普的37英寸14900元、TCL40英寸液晶的14999元和奥丽维亚的42英寸液晶的15999元都有价格优势……等离子和液晶不同产品的同样型号差距也是3000多元。

  乱云飞渡的价格面前,你该如何选择?同样型号的产品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厂家们也很为这个问题着急,不得不站出来作些澄清。

  对于市面上出现的一些低价47英寸液晶电视,厦华电子就指责说,这是部分厂家为争市场购买46英寸屏冒充的,利用国内消费者不注意丈量屏幕对角线距离的习惯,以小充大,蒙骗消费者。而46英寸与47英寸的面板价格,因技术、生产流水线的差距,相差数千元(40、42英寸液晶相差3000到5000元),尺寸越大,价格差距就越大。

  按照厦华方面的说法,液晶电视画质越高,其屏幕分辨率就越高,47英寸的分辨率达到1920P,而1920P顶级高清晰屏幕的量产很少,目前市面上只为部分洋品牌及厦华电子所垄断。

  虽然海信和熊猫等厂家开始牵头规范液晶电视的尺寸,但是短期之内这样的尺寸猫腻带来的价格差,在消费过程中还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

  

  等离子还是液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中国电子商会家电课题组最新推出《2006年平板电视一季度调研报告》表明:目前平板电视品牌已经多达40多个,将进入市场淘汰阶段;由于大尺寸液晶电视需求加速,等离子能否坚守最后份额成问题。

  在很多人看来,液晶就是等离子的掘墓人。

  康佳集团平板事业部总经理刘丹认为:等离子和液晶电视目前的客观形势是,液晶比等离子卖得多一些,占比是八成,等离子占两成。原因在于,一是液晶覆盖的尺寸从15英寸到47英寸,它们适用于卧室等各种环境。二是从供货商看,液晶电视的竞争更加充分,等离子电视的竞争没有那么充分。

  但奥丽维亚中国区总经理林祺信认为:“等离子在42英寸以上的市场价格还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奥丽维亚公司不仅在美国上市,还拥有一家台湾的上市公司。

  在他看来:平板定义下的等离子和液晶关键的区别在于———等离子是气体成像,液晶是液态的晶体成像,主要是成像原理不同造成了两者在对比度和清晰度上面的差距。至于屏之间的差别,同一尺寸的等离子或是液晶,主要是看屏幕的成像效果,同样的液晶屏间的质量都有很大差距。

  在42寸的等离子和液晶的选择中,“六成顾客的选择还是等离子。”大中现代城店LG的促销员表示“不管液晶清晰度多好,两者之间相差4000多元的价格,肯定是等离子的竞争力要强些。”

  这位促销员认为,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平板电视。大家主要是挑选一个大屏幕,还要价格适中。而大家自己家里的信号源是分辨不出太多的问题的。

  同样拥有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的消费者孟醒认为:等离子的优点是对比度高层次分明,弱点是大功率、比较费电。液晶电视的优点是低功率、低辐射、色彩好,缺点是反应时间慢、图像拖尾严重、层次感亮度不强。

  之所以会有液晶取代等离子这样的市场看空,主要来自于上游资源的配置。去年以来液晶面板成品率提高,迅速从32英寸突破到英72寸,今年年初LG更宣布了100英寸液晶的上市。所有市场动向表明,未来液晶市场更大的作为将是目前等离子占优势的市场。但是在年内能支持大屏幕液晶量产的7代液晶面板线和明年下线的8代液晶生产线没有充分量产前,等离子和同尺寸液晶之间4000元的价格差使得它的市场影响还将继续存在。

  但从长远来看,液晶上游厂家将会改变这种格局。一条7代线、8代线的投资成本在35亿到50亿美金,而且液晶面板在液晶电视成本约65%,面板厂家更希望发动可能改变市场占有率的价格战。但是等离子面板在整机成本中仅占40%多,而且等离子目前只有松下、三星、日立、LG这几个外资品牌生产,它们更大的市场在海外,而在国内市场由于没有国产品牌竞争对手存在,主动的降价调整完全取决于同等尺寸液晶价格的调整。

  

  液晶降价的周期

  虽然液晶在中国平板市场占八成的份额,但是液晶价格的跳水也让人疑窦满怀。

  就在大中电器的卖场,记者看到四五个消费者都要求商家出具五一期间如果降价商家要补差价的证明才肯购买。

  “去年国庆海信第一个宣布40英寸液晶突破2万元价格门槛。”国美张广滨承认行业价格变化太快了,“现在你看看42英寸的液晶都才16000元了。”

  “照这个速度,今年主流销售已经从去年的20英寸、26英寸液晶变成32英寸液晶了,但是40英寸的液晶也正变得越来越好卖。”张广滨认为,应该看到去年的国庆降价和今年的五一降价主打的都是国产品牌,而元旦和春节期间的降价是外资品牌居多。价格战的多发地带是尺寸越大降幅越大。

  照这样降下去,液晶电视的价格底线究竟是多少呢?

  “左右液晶价格的原动力还是占整机成本60%以上的液晶面板。”在台湾IT圈打拼多年的明基电通外设产品事业部高级经理田芝颖介绍说。

  她认为,32英寸的液晶面板在供货价理想状态下最低能到320美金,那么这个价格将很长时间内不会有大幅变动。如果按照这个公式换算一下,32英寸的液晶电视从目前的6000元价格跌到4500元谷底价格将还有市场空间,但没人知道这会在什么时候实现。目前能做到这个指标的,也只是在20英寸这样的小尺寸上部分实现。“很难有人说多长时间降一次价。”林祺信承认,另一种行业计算方式是,每寸液晶的价格在15美金,但是这样的底线价格需要漫长的时间来突破了。

  这两种行业计算方式都是对生产预期计划进行指导的,而不是销售市场的参照系。“现在已经是4月中了,但是面板厂家还没有人对4月的面板供应价报价。”田芝颖说。比消费者更谨慎的厂家,无论上游的面板还是生产整机厂都对价格保持着高度的敏感。

  明基电通的另一位经理也承认,目前PC液晶面板领域15英寸、17英寸、19英寸在年初的供应价分别是130美金、150美金和190美金,但是他不肯泄露现在的报价,只是指出大家拿货的时候都很谨慎,先进货的人可能是最倒霉的人,而先报价的人可能是最找不到买家的人。

  “这个行业目前是被高额资本的高额投入牵着鼻子走,以前大家认为的平板时代的高行业利润并没有如期而至。”林祺信表示:“目前我手中拿到的国产品牌的外销报价和国内市场的零售报价基本没有差别。如果加上增值税和关税的因素,这些厂家在国内的零售市场绝对是赔本赚吆喝。”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承认:目前真正在液晶市场赚到真金白银的还只是夏普。其他更多的厂家还是在培育市场。

  

  外资品牌与国产品牌

  在液晶电视消费中,另一个令人迷惑的地方是:外资品牌的价格一般超出国产品牌近30%。那么,这些产品之间到底在技术上有多大差距呢?

  所有的中国台湾代工商都觉得2005年是台湾面板厂家的一次突破。这个突破的标志是2005年10月底索尼产品的规模性降价,这直接引发了整个液晶行业的价格雪崩。但是这次降价的背后核心事件是:包括友达、奇美等面板厂家在软件上的突破。

  “你买一个面板,再加一个壳,自己就可以做电视。”这是广东省信息产业厅产业管理处副处长杨学说到奇美在广东佛山投资的面板生产线集成制造工艺时讲的一段话。

  在林祺信看来,2004年底台湾主流液晶厂家的A屏(完全符合行业标准的合格屏)面板质量和日本、韩国产品的差别已经不大,但是以索尼为代表的日本企业拥有软件优势,他们在除去面板的60%以外的领域获得高额利润。

  台湾面板厂家迅速进入到集成整合制造领域,有数据表明目前已经登陆内地市场的奇美等台资厂家出品的集成模具已经完成整机的90%的工艺。这使得面板厂家从上游向中游资源拓展,传统厂家的资源仅仅变成品牌和通路。

  一位不愿意透露名称的液晶厂家承认:换上索尼的现场演示碟,各个品牌的产品差别并不大。目前的主流产品,只要国产品牌用的是真正的A屏,那么产品之间的差距仅仅是品牌价值的不同而已。

  当然对A屏的说法背后,延伸出一个彩电市场长期存在的不合格屏充当市场价格屠夫的现象。稍稍对比,人们就能发现,分辨率是720P、1080P的产品会有价格差;对比度是800∶1的和1000∶1的产品也有价格差。

  TCL彩电的王一飞表示:“以前CRT彩电时代,彩电用上三天没有问题就基本没问题了,但是液晶产品是数字产品,原材料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使用期限。”

  “对于液晶而言,价格是相对的,技术也是相对的。”林祺信表示:“为了更好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将目前行业的整机质保一年变成质保三年。”但这个想在中国市场实现完美表现的美国品牌还是没有实行美国最热门的促销方式———三个月无条件退货。

  (P1160311)

  

 新电视大战
  中国电视机发展之路

  

  1958年,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同一地点诞生,从此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序幕。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1982年10月份竣工投产。不久,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我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并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5年,中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663万台,超过了美国,仅次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但由于我国电视机市场受结构、价格、消费能力等条件的限制,电视机普及率还很低,城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量分别只有17.2台和0.8台。

  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1985-1993年,中国彩电市场实现了大规模从黑白电视替换到彩色电视的升级换代。

  1993年,TCL在上半年就开始推出“TCL王牌”大屏幕彩电,29英寸彩电的市场价格在6000元左右,到年底已经售出10多万台。

  1996年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随后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当年4月,长虹的销售额跃居市场第一,国产品牌通过价格战将国外品牌大量的市场份额夺在了手中。这场降价战后来也导致整个中国彩电业的大洗牌,几十家彩电生产厂商从此退出。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在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赢利只有1分钱,这种局面直到2002年才通过技术提升得以扭转。

  2002年,长虹宣布研制成功了中国首台屏幕最大的液晶电视。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英寸的传统业界极限,屏幕尺寸达到了30英寸,当时被誉为“中国第一屏”。

  2002年,TCL发动等离子电视“普及风暴”,开启了等离子电视走向消费者家庭的大门。海信随即跟进。

  2003年4月,倪润峰掀起背投普及计划,背投电视最高降幅达40%。

  2004年,美国开始对中国彩电实施反倾销,导致中国彩电无法直接进入美国市场。

  2004年,中国彩电总销量是3500万台,其中平板电视销量不过区区40万台,占整个彩电产品的1.14%。

  2004年10月开始,平板电视在国内几个主要大城市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了传统CRT(模拟)彩电。

  2005年上半年,我国平板彩电的销售量达到72.5万台,同比增长260%;城市家庭液晶电视拥有率达到了3.56%,等离子电视拥有率也达到了2.8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5413.html

更多阅读

刀口谈兵:中国拥有最先进的潜艇技术才是最值得关注的

81军旗 发表于2015-6-27 18:36泰媒:泰国海军决定采购中国潜艇发表时间:2015-06-27 08:28:37昨日,《曼谷邮报》称,泰国海军已经确定采购中国潜艇,泰国海军1951年后不再拥有潜艇。据悉,参加这次竞争的还有德国、韩国、瑞典等国的潜艇。负

新、旧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 新水浒传主题歌

新、旧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新、旧版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的主题歌有很大的不同。新版《水浒传》的主题歌,照录如下:(念白:兄弟一二三四五,兄弟个十百千万……)(一)兄弟相逢,三碗酒,兄弟论道,两杯茶。兄弟投缘,四海情,兄弟

声明:《泰国新电视 新电视大战》为网友白开水旳滋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