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顶级商学院都虎视眈眈盯着中国市场采用各种方式扩大自己的影响时,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斯隆管理学院(Sloan)却悄无声息地迎来了自己与中国商学院合作9年的毕业生庆典。早已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斯隆管理学院高级副院长阿兰·怀特(Alan White)认为下一阶段,商学院的竞争将集中在师资力量的竞争上。
商学院的市场导向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商学院之一,从1996年开始,斯隆管理学院就已经开始了与清华、复旦的合作。
在学界享有盛名的斯隆管理学院,和其他商学院相比,显得比较低调,除了与中国国内一些合作院校进行定期交流外,从未操办过大型的经济管理论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视市场。”阿兰·怀特说,“作为一所商学院,我们是以市场为导向。不同学校的定位和运作手法不同而已。”
他所说的“市场导向”指的是,在斯隆,所有的项目都配有专职的市场总监和公共交流总监,这些进行市场推广的工作人员基本都拥有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对项目推广的专业程度不亚于大企业的品牌推广部门。”
“实际上,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来区别于其他商学院。”阿兰·怀特表示。作为最早进行国际化的商学院之一,斯隆40%以上的学生来自于世界各地。作为严格控制招生人数的商学院,每年仅有350人能够通过层层面试、考核进入斯隆学习。由于招生人数有限,它独特的“小班教学”在业界也享有盛名。
“长期以来,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我们坚持不扩招。在不超过30个人的小范围内,学员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可以更深刻。”
“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出一流的创业型学生。”阿兰·怀特对自己的学生颇为自豪。在教学中,斯隆的教授非常鼓励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有完善的创业指导中心,也有专门的机构帮助学生与企业进行交流,有些学生甚至在读书时都已经创立了自己的企业。”
除此之外,斯隆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商业创业竞赛。因此,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学生比例也占美国十大管理学院首位。有调查显示,如果把斯隆的研究生和教师建立的公司组成一个独立的国家,这些公司创造的总收入将使这个国家成为世界第24大经济强国。
商学院的竞争将是师资的竞争
“商学院的竞争将不再是生源的竞争,未来的竞争将集中在师资上。”阿兰·怀特指出商学院竞争的新趋势,“很多商学院都在高薪聘请教授,这会挑战不少学校的财政预算。”
“师资的问题,在中国表现为不少商学院的教授几乎照搬美国模式。”阿兰·怀特认为,中国的MBA教育要向更为成熟的方向发展,需要一些具有中国背景、了解中国国情的老师。
“有些商学院的MBA教学大纲只是把美国的拷贝下来,没有任何改动,我个人认为这是个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在他看来,即使是MBA教育,也应该体现中国的文化、历史、道德规范。“比如孔子的一些观点,以及其他中国的优良传统,都应该在商业教育中得到体现。”
“虽然照搬美国的模式,美国模式中的一些优秀部分,却在中国的商业教育中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
他所说的“优秀部分”指的是,美国商学院的教授多数有着大公司的工作经验,或者在教学之际也不间断自己的咨询和研究工作。
“毫不客气地说,部分商学院的教授与企业已经脱节了,这样在教学中,并不能为学生带来什么新鲜的观点。”
正因如此,从与国内商学院进行合作以来,斯隆一直将对合作方教师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迄今为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已经有41%的教师到斯隆管理学院进修。斯隆管理学院每学期也会选派4~5名教授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举办讲座或开设短期课程,甚至还会参与到相关MBA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完善,并且与学院的教授共同授课。
“商学院的竞争已经从生源的竞争变成师资的竞争,决定中国商业教育是否真的能够再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教师的培养将成为关键。”在采访结束时,阿兰·怀特不忘再次强调他的观点。
斯隆管理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是麻省理工学院(MIT)下属的商学院,它旨在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它具有浓郁的创业环境,另外别具特色的小班教学也令人耳目一新。在《商业周刊》的全球商学院排名上历来位于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