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代表2016生存状况 中小型医药保健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8大纲领(上)



近来,中小型医药保健品营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中国医药技术经济网、中国食品科技网、博瑞管理在线、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国医药网等全国各大网站纷纷刊登或转载一篇题为《谈中小型医药保健品营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文章,真可谓是“一文激起千层浪”。作为笔者来说,也感到意外地吃惊,看来随着政府的严管力度非常大,在这样情况下,一些小作坊式的经营将面临着倒闭或停业,于是中小型医药保健品企业如何能够顺利渡过这个“严冬”成为医药保健品营销人士关注的热点。笔者再次以《中小型医药保健品营销企业生存与发展的12个纲领》为题材,抛砖引玉,希望医药保健品行业专业营销人士共同参与“寻求新的出路与发展”。

前两年,医药保健品行业的确成就了一个又一个百万、千万富翁,近来尽管还有“黑马”不断窜出,但现在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现在药品营销越来越难做,原因当然很多,如行业自律、专科医院、平价药店、广告性价比缩水、市场供过于求、消费者成熟理性等。医药保健品营销人对广告爱恨交加,多有“切肤之痛”, “广告难做”只是“药品难做”的一个方面。不管从“小报时代”到“媒体炒作”,还是从“义诊时代”到“会议时代”,总之,医药保健品营销的环境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所谓“市场如战场”就是医药保健品的真实写照。检点医药保健品市场,潮起潮落,风云变幻,只有创新与变革才能取得更新、更大、更快的发展,笔者现将多年总结得一些见解与大家共同分享。

一、认清市场,找准定位

不管你是做“终端营销”、“会议营销”、“专科营销”、“临床营销”的,还是靠“广告营销”的,总之要对目前的市场环境要有充分的认识,有人说夏季是“医药保健品的淡季”,但我认为绝对不是“市场的淡季”,海尔集团张瑞敏老师说过一句话:“只有淡季的思想,没有淡季的市场”不无道理,我们在营销中最易犯的错误就是学上一两招就想常年用,年年用,不愿意去做一些新的尝试,不愿意做一些细节上的创新,最近国家药监局、国家工商局、卫生部等各大部门对医药保健品的监管力度应该说事前所有为有的,有一些医药保健品企业抱着侥幸的态度说2005年8月份后就会松一点了,笔者认为其实未必,从国家的法律来说可以说是越来越健全、执法队伍也是越来越壮大,抱着侥幸的心理去做市场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了,我们必须规范自身的营销行为,按照市场的游戏规则去操作市场,笔者最大的市场因素是消费者(患者)及家属的因素,并不是政府的监管因素,尽管国家药监局强调处方药(疑难杂症等方面的)不能在大众传媒作广告,但是还是在大众传媒屡见不显,这一点也非常符合中国特色,笔者在此强调的是市场环境主要是“消费者环境”、“同类产品竞争环境”,以及“产品功效环境”。

目前的消费者环境(患者及家属)已经趋向“理性消费”,尤其是“城市(镇)市场”,现在消费者对广告的免疫力愈来愈强,对五花八门的营销行为已生厌倦。1995年前后,街市上发“报纸”人们会主动去领、去要,去“抢”,甚至准备花钱“买”,现在则是避之惟恐不及、只看一眼随手就扔,所以商家只好往车筐里硬塞了。从三株、红桃K“专刊打天下”到络欣通的“义诊活动”,再到速立特的“活动营销”和珍奥核酸、双灵固本散、中脉、天区、天年的“会议营销”,以及各种各样的“专科营销”,有的消费者在一周时间能接到“杂志、光碟、书刊、磁带、邀请函、电话通知”若干,消费者什么阵势没见过!这是其一;其二,媒体纷杂,广告竞争异常激烈,上广告即使步步小心也难免劳而无功,目标消费群不见兔子不撒鹰,迟迟不能、不肯浮出水面,靠撒胡椒面就能一抓一大把的时代已经逝去。

在医药保健品领域,有“蒙药、藏药、云药、苗药”等等说法,向这些药的效果都比较好或者说比较神奇,具体又没有说得那么神奇,也没有临床数据依据,应该说几乎都是医药保健品营销人造出来的神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能说是与“药材”的原产地有关,有没有疗效笔者认为,因该与“配方、加工技术、GMP、原料真伪”等有关,与“藏药、蒙药”之类的没多大关系,消费者可以被蒙一次两次可以,但是次数多了自然会露馅,因为患者所要的结果是不管你是黑猫、白猫,都得有效果,把病能治好,治不好病说啥都白搭,最后只能影响大的市场环境。所以中小型医药保健品不管你是卖啥药的,还是用哪种方法卖的,都不要紧,重要你卖的药品、保健品必须要有很好的疗效或功效,并且你所承诺的功效必须与产品的实际功效、患者心理价位相符,否则你不仅“做不大、做不久”,还给整个医药保健品市场留下了后遗症——消费理性、理性、再理性。所以,中小型医药保健品企业更应该共同去维护这个“消费生态环境”,因为你的企业几乎没有品牌价值而言,绝大数中小型都处于“卖产品、卖服务”阶段。资深药品营销人士李武菁指出:“药品是特殊商品,它惟一的核心是疗效,与日常用品不同,它对售后服务、品牌价值没有太大的附着性。以往我们常用售后服务来弥补药品效果的不足,但随着消费者的成熟和营销手段日益同质化,售后服务也变得愈来愈雷同了,每一种药品的市场启动期普遍拉长,真正能在市场上立住脚的只有疗效了”。

同类产品“多、滥、杂”是中国医药保健品市场的普遍问题,就拿六味地黄丸,全国有上千家药厂都在生产,宛西制药广告宣传它自己能占受益,只得我们每一个营销人思考;治疗心脑血管的心脑康全国也有几百家生产,谁比谁的好!“换汤不换药”的时代已经过,除非我们面对的消费者都是痴呆傻文盲瞎子之类的患者,就算患者是这类任务,他或她的家属业生存在这个信息时代和市场经济时代,他们虽然不懂行道,但他们会简单地区分说明书、商标和产品名,除非你胆大包天篡改说明书或像“苦乐康”一样篡改成份。拿个“仿制品”或“换汤不换药”的大路货要参与目前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明智之举了。中小型医药保健品企业一上产品就是一大堆,你有的他有,他有的你有,你说你还有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比价格,比价格的结果就是都不赚钱,市场都做不大,都没有什么发展,都很艰难。

结论:形势严峻,亟待创新。作为每一个中小型医药保健品企业和每一个医药保健品营销人,必须认清目前的市场形势,包括政府监管形式、消费者消费形式、广告媒体可信度下降形式、同质化产品形式、相似性营销模式形式、相似性宣传手段形势和相似性售后服务,在这个信息时代(什么东西在你第二天起来时发现不是自己独有的了),我们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结合企业现有的资源去更大限度地持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环境。

二、认清行业、细化操作

自从1992年起,蜂王浆、太阳神等保健品一时席卷全国开始,中国的医药保健品市场就开始趋于火爆的形势。1997年以前,国家没有取消保健药品之前,医药保健品行业是不分家的,都称之为“卖药的”,从1998年,国家药监局成立,一大批“药健字”开始向和“国药准字”“卫食健字”转型,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正式成立,标志着医药保健品行业的又要经历一次大转型,即卫食健字向“国食健字”的转型。随着国家组织机构的完善,医药保健品行业的相关法规日趋建立和完善,标志着医药保健品行业越来越规范了,在这个行业,靠钻空子、投机倒把一夜暴富的时代已经过去。随着国家医药保健品的细化管理,OTC、RX、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各类产品的运作模式也必须细化,不同类型(新药与普药)、不同价位(高、中、低)、不同成份(西药、中成药)、不同批文(药品、保健品、器械)、不同剂型、不同品牌的营销方法和手段也应该细化,应在国家现有的法律内,通过合理避法、健全手续的方式或方法去操作市场。

从营销上讲,不管是“招商模式”,还是“自建网络”,不管你采取的是 “终端拦截”、“会议营销”、“专科营销”、“临床营销”、“数据库营销”、“服务营销”、“电话营销”的,还是靠“广告炒作”的营销模式,都有其利弊。现代营销认为,首先要正视消费者(患者),掌握消费者的需求,让消费者感到买你的产品比其他的产品值,愿意花这个钱,另外我们必须考虑如何锁定目标,如建立相应数据库资源,然后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最后考虑为消费者或顾客解决实际问题或便利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你的营销实际问题,作为一个专业的营销人来说,我们讲究“形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讲究内容或实际价值意义”,我在这儿举一份例子就会明白:一样的内容,用打印机打一份给你和用漂亮的字体亲笔认真手写一份,你觉得那封信感觉好一些?我想90%以上的人感觉手写的有价值。

从经营上讲,要想小投入大产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 急功近利的营销心态也不大符合目前的市场形势。当然谁都想花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这是众人之心,没有对错之分,问题的关键点是找谁花、如何花、花得值?近两年,由于一些大型医药保健品企业转型或体制改革,前几年初中毕业发报纸的都在代理产品,都在独立操作市场,向这样的经营环境下,挣钱的可能就是:电信通讯、印刷厂、媒体等相关行业,曾经一个操作大品牌的朋友告诉我,一年一个产品在一个省销售1300多万,媒体投了600多万,往后打越打越不起效,当我问利润时才100万左右,并且这个产品做了一年多就不行了。另外一个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大投入未必有大产出,一上来就是整版、整版干的人大有人在,从气势将很过瘾,结果干了一段时间后无影无踪的比比皆是。这就是对市场没有充分的掌握,盲目经营的结果。为什么我们非要去跟风呢?为什么不结合自己的产品特点制定一套营销方案呢?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方法是一直有效的,应该细化市场、细化产品、细化营销、细化经营,将风险投资转为战略投资,而不是盲目广告投资。

结论:细化操作势在必行。比如说修正药业在营销公司旗下建立了“斯达舒事业部、坤药事业部、通药事业部”等,还有的营销企业建立了“OTC事业部、处方药事业部、保健品事业部”等,像傅山集团以产品品牌建立事业部运作市场,还有以病的类型或销售模式建立的项目部或事业部等等。也可以专作某一类市场,如目前市场最热闹的是“心脑血管市场”,还有“肝药市场”、“胃药市场”、“壮阳补肾市场”、“美容市场”、“减肥市场”、“怯痘市场”、“补血市场”、“维生素市场”、“补钙市场”、“妇女洗液市场”、“前列腺市场”、“抗癌市场”、“洗肠洗肺市场”、“糖尿病市场”等等,除了对组织机构、产品细化操作外,还得对销售模式进行细化。所有的市场你都做了,所有的方法你都用了,未必能成功,专做一类市场或用一种营销模式也未必不能成功,如吉林九鑫集团专做“除螨市场”、并不断地细化产品、细化渠道、细化宣传,做得相当出色。做市场关键是做细、做精、做透,不再品种的多少。在中国,一个产品一年卖几亿的也很多,做几百个产品卖百万、几千万的的不计其数。所以能不能立于市场关键在细化操作,细化经营。

三、认清自己、发挥优势

对于一个中小型药品保健品企业来说,论资金、技术、实力,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都无法相比,但它们同样要生存,要发展,要效益。脚下的路也许有千万条,但最根本的一条应该是:尽中小企业最大的能力“整合自身资源”,并根据增值、扩张后的资源,积极寻求企业发展的出路。在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销售网络、产品、品牌、营销、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要素中,你必须知道你的优势在哪儿?在“政策法规、消费者、经销商、广告、零售商、媒体、社会团体”等社会资源中哪些是我们可以利用的。然后将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充分地结合与运用,创造出一种特色的、、标准的、双赢的、可操作的营销行为。比如说,你在营销、资金、人才有优势,你就可选上一两个有卖点、有特色、功效好的产品好好包装一番,集中优势兵力、集中资金、集中精力操作一把,响彻全国不是没有可能;如果你在销售网络方面有优势,你可以细化网络、并网销售、整合传播。总之,发挥自身优势,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才是谋求发展的出路。

有比较才有差距,同是做“整版炒作、会议营销、旅游营销或服务营销”的,水平肯定是不同的、有差距的,不能认为看起来和别人做得差不多,细节制胜时代,差一点就会差一大步,不能雾里看花,用大概、差不多、基本上一样来安慰自己。要学就得学系统、学明白,不能走马观花,盲目模仿,就拿心脑血管市场来,60%以上的销售是医院销售出去的,再经过各种各样的讲座、健康教育之后、吃了许多药都没有明显效果的情况下,你单纯用“媒体广告”启动市场恐怕有些难度,除非你不怕赔钱。医药保健品行业,除了特别知名的外,其他中小型医药保健品的各级市场操作者其实质都是个体户,那个人一年能承受起几百万、上千万的亏损。

结论: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认清市场是基础、认清行业是根本、认清自己是出路,每一个年代、每一类市场、每一个市场都有它固有的一些特点,只有不断地“升级换代”才能取得胜利的果实。著名医药策划人李武菁曾经说过:“就拿络欣通“义诊”、速立特的“大型(会展)活动”、天曲的“会议营销”、甘必康的“中华无肝炎”,其实质都是适应国家政策法规、市场形势下的一种新型的义诊活动,只是玩得“级别、档次、气势、形式、名堂”不同罢了,相当于英特尔的奔3、奔4的概念。做医药保健品策划,除了用专家、赠药、患者证言、协会、学会、几联疗法、这工程那爱心之类的,还有啥东西可用”。就拿某些城市市场来说,赠药没人领(患者知道领猴群追不摄)、专家没人心(患者知道一见专家就得开药)、患者说法不轻信(患者知道有医托)都是正常现象,像这样的市场就让营销专家做也有难度。因此,市场需要回归原点,谁能把握住消费者(患者或家属)就能取得胜利。

 中小型医药保健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8大纲领(上)

四、明确方向、制定战略(见下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5586.html

更多阅读

微信群裂变营销模式 保健品营销裂变的十大趋势(2)

3、 保健产品结构两端的分化:中低端保健品还将主要成为老年人的热衷,也将延展到三、四线城市的大众消费人群,故保健品最大的占比销售份额还是中低端。他们对功能的诉求和希望,还将成为产品的核心的购买动机,这块市场可能会再次掀起需求

裂变式的活动营销方案 保健品营销裂变的十大趋势(1)

中国保健品市场历经起伏跌宕的五个发展阶段,从80年代末的初发期的18个亿,到90年-95年的高速发展的300亿,到95年-98年的低谷期的100个亿,到98年-2000年的复兴期的500个亿,到2001年-2003年的再低谷期的200亿,到2004年-2006年的再次复兴期50

医药企业商业模式创新 医药保健品企业如何进行营销创新

当医药保健品企业经营陷入困局时、当销售停滞不前时、当竞争对手势头凶猛时,老板们大概都会想起两件事,创新、营销,但如何进行创新营销,创新营销如何和企业自身资源相结合,老板们普遍感到迷惑不解。创新的口号都会喊,重要的是如何去做。

保健品企业:一市一年销售一千万(下)

系列专题:一市一年销售一千万六、健全的销售网络。保健品企业之所以在一个地级市场上的销售业绩不够理想,主要是两个方面做得特不到位,一是单店或专柜的销售业绩上不来,二是销售网络不健全。事实上,正如沈海中老师在《中小企业:一市一年

保健品企业:一市一年销售一千万(上)

系列专题:一市一年销售一千万保健品行业在前些年走向了辉煌发展的一个顶点后,现在基本上又滑落到了销售与发展的半山腰,甚至是谷底了。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广大消费者对保健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可以肯定的说:保健

声明:《医药代表2016生存状况 中小型医药保健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8大纲领(上)》为网友浪漫果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