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手机:如何打赢“不对称战争”?



近日,“TCL移动旧部加盟长虹”的消息屡见报端,有人怀疑长虹在暗箱操作。这种怀疑不无道理,长虹要进入手机产业,需要媒体乃至社会关注,找这么一个由头来炒作,正好吸引了媒体的眼球。

  但是,长虹以这种方式开始它的手机之路,多少有些让人不屑。在观察人士看来,人员流动是一件正常不过的事情,不值得大肆炒作。而且进入国虹通讯的TCL移动旧部,最高职位不过大区总监,没有可以称得上“TCL移动高层”的。事实上,长虹空调副总经理梁伟仅仅加盟两个月即离去,对于媒体的报道,长虹用“没有什么影响”来回应,也算是平常心看待人员流动了。观察人士告诫长虹:中国手机产业形势不容乐观。和TCL、波导等已经赚了许多钱的本土企业相比,无论进入手机产业的时机还是企业积累,长虹的劣势都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于长虹而言,当务之急是建厂子,搞研发,搭渠道,三者缺一不可,把精力放在炒作上,是走歪门邪道。

  尚未跨入手机行业门槛(因为长虹没有拿到手机牌照,等于没有取得做手机的资格),即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浮躁心理,真让人担心长虹能不能把手机产业做好。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如果我们把本土手机企业放在整个行业大背景下来观察,我们发现,时至今日,本土手机企业依然没有走出寒冬的迹象,因为本土手机企业深层次的问题依然存在。

  第一是核心技术、专利技术缺席的局面没有丝毫改变。作为典型的技术主导型产业,手机对技术的依赖性,远比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传统家电产品更强。但是,恰恰在这个最重要的环节,本土企业基本上没有话语权。为什么本土企业推出新产品的节奏总比国际巨头慢一拍?根结就在这里。2004年,本土手机集体遭遇寒冬,对此有多种多样的解释,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恰恰被人们忽视了,那就是本土企业始终没能跨越技术和产品创新的门槛,它们在中国手机产业链条上,一直扮演着“来料加工者”的角色。这样的产业角色定位,怎么可能领风骚于长久?遗憾的是,本土手机企业以及营销界,至今不愿意承认技术缺席是中国手机最严重的问题,他们更喜欢把戴尔拿出来说事儿:你看,戴尔不是也没有技术吗?殊不知戴尔拥有的直销优势本土企业没有,戴尔拥有足够的资金优势本土企业没有,美国拥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而中国没有。

  第二是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事实上,这和上面的问题是一枚硬币的两个方面。但是,鉴于产品对企业的重要性,我更愿意再此予以强调说明。所以,当别人推彩屏的时候我们还在推黑白机,当别人推30万像素摄像手机的时候我们还在推彩屏,当别人推百万像素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推30万像素,当别人推300万、500万像素的时候我们百万像素手机还没有形成市场……本土企业只能扮演追随者的角色,只能永远疲惫地跟在别人后面跑啊跑,这似乎是一个宿命的结果,但是,当本土企业不能建立自己的产品创新体系的时候,谁敢说这不是宿命呢?

  第三是品牌形象集体败落。经历了本土手机集体遭遇寒冬的事实之后,许多消费者形成了这样的印象:本土手机“技术含量低”、“产品多有缺陷”、“返修率高”,这些零碎的印象综合在一起,自然得出“本土手机品牌形象糟糕”的结论。试回想一下,你身边有几个人连续两次购买国产手机?再回想一下,你身边有多少人说过“下一次还买诺基亚手机”的话?你就会明白本土品牌和国际巨头之间的品牌差距。

  第四是产业链架构不完整。虽然历经长达四年的疯狂成长,本土企业仍然没有一家建立起完整产业链条。2004年上半年,一度出现本土手机企业“有能无产”的局面,原因就在于关键元器件供应不足,而这些元器件绝大多数靠日韩台企业供应,本土企业不具备自供能力。这事实上形成了本土手机企业的严重依赖性。

  第五是营销优势被逐步弱化。本土手机企业一度冲顶到60%的市场占有率,和实施强大的营销战略密不可分。这个营销战略集中体现在“强大的广告宣传攻势、始终比洋品牌低一档的价格、庞大的销售渠道建设”三大方面。把技术主导型产品以营销主导型产业来做,这是本土品牌实现快速成长的秘诀。但是,当跨国巨头纷纷加强渠道建设,实施销售重心下移,并不断推出廉价机型的时候,本土企业的优势顷刻之间便荡然无存。

  为什么同属产品创新能力不足,本土手机曾经辉煌一时?这主要由市场属性不同所致。2003年之前的手机市场,属于典型的机会主导型市场,社会对手机的渴望特别强烈,只要有产品不怕卖不出去。但是,当手机市场逐渐由卖方市场蜕变转型成为买方市场的时候,老百姓不仅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而且逐步建立了品牌意识,他们不再轻易相信广告的宣传,也不再唯价格的马首是瞻,这个时候,他们开始挑剔起来,于是,权衡再三他们离开了本土手机的柜台,本土品牌的寒冬由此开始。

  我们知道,决定一个企业市场地位的因素有两个,一个是产品(技术也可以放在产品的范畴内)因素,一个是营销因素。企业的市场表现是二者的乘积。长期以来,本土企业长于营销而短于产品,跨国巨头长于产品而短于营销。本土品牌用营销之长补产品之短,在卖方市场的时代这一招很管用。但是,当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时候似乎就不行了,因为消费者可选择空间大了,如果你的产品不具有竞争力,就很难赢得消费者青睐。我们知道,产品因素和营销因素属性不同。产品因素具有很强的壁垒性,产品或技术优势很难被别人复制,你不能说别人拥有核心技术我照样能够拥有,别人能开发新产品我也能。但是,营销因素就不同了,你能打广告我也能,你能建渠道我也能,你能降价我也能,前提是只要我愿意,就这么简单。现在,本土企业能架构的销售网络洋品牌都能架构,甚至长期以来洋品牌不愿意做的低价机也开始做了。这个时候,本土手机企业的优势在哪里?没有了。你能做的人家都能做,别人能做的你未必能做,这种优势的不对称性,使本土品牌和洋品牌之间的较量,成为一场“不对称战争”。这就是当前本土手机企业的现实。

  事实是严酷的。这种严酷的现实缘起于本土企业当初的短见。因此,本土手机企业的东山再起,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那么,中国本土手机企业如何实现二次崛起呢?

  从理论上说,建构本土手机企业对洋品牌的“对称优势”成为根本性选择。所谓“对称优势”,就是洋品牌具有的优势本土品牌也必须具有。

  第一,建构本土企业的营销优势。目前的现实是,本土手机企业在营销优势上与洋品牌不相上下,洋品牌自2003年以来,逐步架构了从一级市场到四级市场的全覆盖销售网络,和本土品牌形成强大竞争性。但是,仔细研究跨国巨头的渠道特点,我们仍然能发现它有机可乘。目前,洋品牌基本上采取国包、省包、地包“三包结合”型销售,同时实施大客户直销和运营商定制。在自营即企业自己销售方面几乎没有任何作为。那么,拥有人力成本优势并深谙本土消费者心理的手机企业,应该好好向彩电企业学习,加强自营力度,从而使渠道优势超然于洋品牌。

  第二,建构本土企业新产品开发优势。长期以来,本土企业最大的短板就是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这与本土企业缺乏核心技术息息相关。但是,新产品的开发是多层面的,并非只有解决了核心技术的问题才能实施产品开发。事实上,从次核心技术入手不失为最佳选择,换言之,通过工业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是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有两个企业值得学习,一个是三星,一个是TCL。三星手机并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但是,它凭借精良的工业设计,逐步建立了全球领先地位。TCL手机在中国市场的快速成长,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工业设计的胜利。

  本土手机企业在建立了自己的次核心技术优势之后,再逐步切入核心技术的开发,使技术优势的架构成为一个由潜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这句话送给本土手机企业再恰当不过。正视问题,深刻反思,是本土手机企业迈向二次振兴的第一步。因此,戒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做事,成为所有本土手机企业必须建立的正确态度。

  原文发表于2005年6月期《新营销》

  作者为广州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2004年中国首届金凤凰营销奖唯一特别金奖获得者。联系电话:020—38291799,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

 本土手机:如何打赢“不对称战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5866.html

更多阅读

女性必知:如何打腮红

女性必知:如何打腮红——简介 女人必须学会怎样画腮红,腮红占具了妆容的很大部分,因此学会怎样画腮红是很重要的。小编就教大家怎样画腮红。女性必知:如何打腮红——方法/步骤女性必知:如何打腮红 1、腮红刷的选择无论是柔和的还是强烈

人力资源外包管理系列:如何防范信息不对称风险

      人力资源外包在给企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其中很大一部分风险在于由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如果忽视了对相关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则不仅难以给企业带来预期的优势和效益,反而可能使企业遭受巨大

毛衫行业:如何打好品牌的持久战?

      做毛衫品牌是一件比较复杂的是事情,很多做加工的企业都尝试着转向品牌之路,但是他们的路都走的比较艰难,因为他们运作品牌没有经验,不知道怎样给品牌定位,不知道怎样建立自己的设计团队,不知道怎么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不知道如

高手过招txt下载 与高手过招 打赢“不对称”的竞争

这个提法儿的由来是我对“不对称”战争理论的思考和理解。“不对称”是美军近些年提出的新军事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不对称战争特指当代某些局部战争。美军《2020年联合构想》指出:“今天,我们拥有无可匹敌的常规作战能力和有效的核威

声明:《本土手机:如何打赢“不对称战争”?》为网友动我女神全撸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