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勤国际中国区总裁 孙红伟/文
在中国正在为每年500亿美金以上的境外直接投资傲视群雄而引起一阵艳羡时,我们的外资利用却传来了一个不和谐的音符,曾经外资的攻抢天下,眼中的香饽饽---电力,如今是一派狼藉,美国电力,赛德能源,阿尔斯通,西门子等一批国际电力巨头纷纷转头,大量的外资正在迅速地撤离中国电力行业。
中国出了什么问题?一时间,国内国际的媒体均以显著位置刊发了相关的消息,大家不禁诧异!尽管更多的外资对中国还是坚定信心,但这种传导作用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最近的整体外资利用!
现在社会上比较一致的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因为外商“后院起火”。由于美、加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后,鉴于美国民众和政府的强烈要求,美国的公司为筹资金变卖部分中国资产来整修电网,对输电网升级改造。另一原因是获利问题。
如果第一个原因可以解释美国的企业外撤,而对于别国的企业显然这种解释未免牵强!而利润问题恐怕才是真正的原因,对于绝大多数外资电厂来说,2004年成了不折不扣的亏损年。
要理解这种亏损的成因?就得看一下我们改革开放后的电力外资发展史。早在90年代,为解决当时比较严重的缺电情况,政府大力鼓励地方集资办电,特别是引进外资,一些地方政府在吸引外资时,在购电量和电价等方面,给予外方非常优惠的条件。但后来启动的电力改革确定了电力竞价上网等市场化方案后,由于以前的固定回报等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地方政府的利益要求,这些协议便失去了生存土壤,外资发电项目的市场风险因而大大增强。而2004年煤运等生产资料价格连续上升,但电力价格却仍然由于国家控制而没有相应的市场化变化,对于本已陷入困境的外资电力雪上加霜!而中国由于缺电的局面造成的“有市无价”的虚假繁荣市场使得竞争更加残酷!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悖于市场经济的现象:一方面中国面临严重的“电荒”,已经给中国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大量的外资因为在中国的尴尬境地而无奈地撤离中国!
一位对中国电力抱有信心的美国朋友最近也无奈地面临着是否投资的选择:中国电力市场化是未来的趋势,但市场的声音代替目前脱节情况的遥遥无期确实成了不争的事实!而这可能也是上述中国电力悖论的症结所在!
那么,对于这样的事情,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
笔者认为:对于外资,我们还是应该正确引导,因为毕竟电力投资的规模和数额还是比较巨大,而外资可以较好地弥补资金和技术缺口,同时对于我们更好地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还是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其次,也不必过分惊慌,因为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我们在经济基础和技术进步上取得了重大成就,我们的相当需求可以在现实的投资能力中得到满足,而我们的国家电力也正好利用时机整合资源,做强做大,增强在市场环境下的抗风险能力。
而对于我们的民间资本,在开发电力上,还是要花大力气做好引导,即要避免“一窝蜂”,造成未来的无序竞争和社会财富的浪费,又要引导做为国有电力体系的有益补充;同时,民营资本本身也要引以为戒,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对于盈利周期的不确定性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总之,尽快平稳有效地进行电力改革,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发挥应有的作用才是我们破解中国电力投资迷局的有力武器!
(作者孙红伟,融勤国际中国区总裁,法国语言文学学士,管理学金融学硕士,法国维亚大学客座讲师,波尔多经贸大学金融案例库国际部主任,瑞士环球金融大学访问学者,主持与美国内华达州立大学金融管理项目合作,融勤国际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电子邮件:[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