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古代的16两秤杆上刻有3颗星,分别叫做福、禄、寿。缺人一两谓缺福,短人二两谓短禄,宰人三两则要折寿。这种简单的外化警示,可以说是古人对诚信为本理念最质朴的诠释。“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在中国这个有着六千年灿烂文化的国家里,礼、义、仁、智、信历来被看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现代文明如此昌炽的今天,我们本应将诚信操守发扬光大,然而无论是银广厦的黑幕,还是“蓝田神话”的破灭,一系列的大案要案,暴露出中国的经济生活正面临着诚信的危机,一些企业已走到信用崩溃的边缘。 一、诚信危机的危害
企业的诚信打破了市场竞争秩序的平衡,其结果不但使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整个市场也出现了萎靡的情况。白酒市场的现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前,白酒市场竞争激烈,很多厂家为了争得客户的订单,发展壮大销售队伍,不惜向商家承诺种种优厚条件:如巨额的广告支持、高额的返利、年底的“大红包”,一些财大气粗的厂家甚至以奥迪、凌志等高级轿车为奖品来引诱商家。于是在厂家所谓的“零风险经营”的承诺下,商家将大把大把的货款汇了出去。然而,接到商家的货款后一些厂家并不是马上派人去帮助商家做市场、建网络,而是一发货就万事大吉。配套的广告宣传迟迟到不了位,促销品不是数量太少,就是质量太差,当初承诺的送货车也只能是画饼充饥。更有甚者,见商家的市场刚有了起色,就背信弃义,另寻芳草。于是,商家为了减少损失,清货甩卖,企业的牌子砸了,市场就这样做死了,正因为此,白酒市场一年喝倒几个牌子的现象比比皆是。
类似上述的例子不胜枚举,“市以诚为本,诚以信为基”,在当今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就是公平竞争。如果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比喻成“舟”,那市场就是“水”,载舟覆舟,根本在于信用。因此企业若失去了诚信,也就关闭了通往市场的大门。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商业运作已进入到一个微利的时代。不少企业哀叹:“企业难办,产品难销,生意难做,日子难过。”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必须树立自己的诚信形象
二、诚信营销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温州经济刚起步的时候,曾经出现过一段时期的造假现象,主要集中在鞋类方面,那时曾有人把温州鞋称为“礼拜鞋”,意思是穿一个礼拜就坏了。温州货一度在全国上下成为了假冒伪劣的代名词。但这一现象并未持续很久,很多企业在迅速完成原始资本积累之后,就转入了正规经营。纷纷在重塑形象、锻造品牌上狠下功夫。通过制度建设、行业监督、自我监督、自我约束,温州已构建起了工商业诚信体系,并涌现出一批全国知名的品牌,如庄吉、高邦、银星等。凭借诚信的金字招牌,如今的温州基本摆脱了原来“草根”的一面,并迅速兴起了服装、鞋革、电器、打火机、制笔、阀门、纽扣等几大核心产业群。据报载,温州的12个老板仅凭签名就能向银行贷款两个亿。“一支金笔贷两个亿”,这足以说明社会对诚信企业的认可。
1、诚信营销离不开规则
现实生活中,诚信已演变成一种规则。坐火车通常会提前半个小时到达候车室,而乘飞机则多会提前1-2个小时抵达候机大厅,原因何在?是怕迟到。火车、飞机到点就开,不会因某个人的迟到而延长出发时间,因此如若不能按时前来,也就是说不守规则,不讲信用那就搭乘不上。这正印证了中国那句古话:“无规矩不成方圆。”若加以引申,规则其实就是宏观营销环境,诸如政治、法律、政策、人文、地理、科技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召集在WTO环境下,中国面对的是一个更加激烈,但也是更加规范和和平的竞争环境,中国企业要适应这样的大环境,就要学会规则化生存,遵守竞争规则。
2、诚信营销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西方将信用管理称作“最能使企业产生直接效益的管理措施”,作为企业立足市场的通行证,诚信铸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企业的资源一旦具有了稀缺性且难以模仿,也就具有了竞争力的价值。正如国际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专家所认为的那样,难以复制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有形或无形资产是创造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在企业的资源集合中,处于伦理层面的诚信以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模仿性成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进程,企业之间竞争已非单纯的产品竞争、资本竞争,取而代之的是品牌、信誉这些无形资产的竞争。
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再到信誉经营,这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更是企业经营境界不断提升的必然结果。诚信作为企业信誉的基石,它构成了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诚信营销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有了它,企业在无形中降低了交易成本,赢得了长久不衰的市场认同。
消费者靠品牌识别商品,而品牌又与信誉休戚相关。于是,“信誉—品牌—利润”三位一体,构铸成商业运营的“金三角”。企业要对产品质量做到精益求精,对服务质量完美追求,对顾客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来赢得顾客的高度满意和忠诚,并与之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关系。只要做到“信誉—品牌—利润”三位一体,企业自然财源广进。
三、企业如何做好诚信营销
资本积累是为企业蓄势,若想获取持续性的领先地位,企业还需要在战略上整合市场,在战术上讲究策略,贯彻诚信原则。
企业的资金有限,不可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全部需求,加之市场供求关系、竞争状况、用户状况的变动,企业要想保持竞争优势,取得高于竞争对手的收益,就要整合市场。整合市场最注重的是交易关系的持久和稳定,而这种持久和稳定是建立在长期信赖和互惠基础上的。以信用为基础的双边交易,要求企业必须从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转向互惠关系的最大化,并在营销战略和策略中贯彻诚信原则。
1、完美的产品和服务是诚信营销的基石
企业的诚信不是来自自我表白,而是在与广大消费者的接触沟通中体现出来的。一些企业百般努力创造出品牌,而产品却昙花一现,关键就在于忽视了内部的积累。消费者是通过产品的质量(有形的物质实体和无形的服务)来体验企业的诚信观的。如果产品质量低,就会有更多的维修、退换事件发生,也就需要更多的服务人员,增加更多的成本支出。因此,高质量是高经济效益的保证,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源泉。
在技术日新月异,新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消费者选择、购买产品,选择的是现在,购买的是未来。因此,服务质量高低也会给企业的业绩带来显著的影响。如著名的IBM公司,该公司最大的特点,也是其最大的优势,就是为客户提供完美的服务。公司专门挑选表现优异的业务人员担任为期3年的精力主管。在整整的3年时间里,他们承担的工作只有一项,就是对客户的抱怨或疑难问题必须在24小时之内得到解决。对有些重大疑难问题,公司甚至从世界各地调集精兵强将来诊断处理。定期的回访,根据顾客意见或建议进行设备、服务的改进,以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使IBM虽然计算机技术不能堪称世界最佳,但仍不失为全球计算机巨人。由此可见,保证服务质量实际上就是向消费者承诺,该产品在向消费者提供基本需求的功能的基础上,产品的外延价值可以使其获得更大程度的满足。这样就会提高顾客忠诚度,从而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企业的市场地位,获得超额利润。因此,在产品质量中贯彻诚信原则,可以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经济利益。
2、真诚沟通与传播是诚信营销的关键
从经营角度讲,如果企业销售能力差,客户就会被其他企业夺走,企业失去了客户,也就失去了利润。因此,为了扩大产品影响面,企业常常会使用促销手段,其中不乏虚假促销。那些为了在短期之内建立起市场份额的优势而采取的诸如制作虚假广告,以欺骗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贬低竞争对手;混淆商品和服务的来源之类的虚假促销策略,使企业随着对市场占有率的过度追求,而最终陷入了诚信危机的误区。作为沉没成本,促销费用后旦投入如果产品质量达不到消费者的预期水平,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该项费用就无法收回。所以,一个产权明晰的企业必然要提高质量,以各种途径收回这项投资。这就要求企业将广告、公共关系、大型公众活动、销售推广、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等手段进行一体化的运用,以消费者为导向,进行基于信用的“立体传播”。
3、渠道畅通是诚信营销的催化剂
企业具备了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也就打开了产品的销路,但要实现正常的销售还离不了渠道管理的畅通,因此企业不仅要与消费者搞好关系,还要与分销商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美国一家公司和国内一家企业签定合同,共同生产一种化工产品。该企业与外商签定了一份生产工艺保密协议,但是,随后这家企业一位其本人并没在该协议上签字的重要经理辞了职,利用外商的有关技术创办了公司,并以比外商更低的售价销往国外。于是,外商一纸诉状,原本的分销协议因一方的失信而寿终正寝。由此可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需要协议的保证,更需要用诚信来维持。
当市场日益成熟起来之后,市场的选择功能和淘汰功能也随之增大:微利取代暴利,消费者主权取代生产者主权,买方取代卖方,企业只有在社会的认同下,社会的需要下,才能寻求到自己的发展空间,而那些因缺乏诚信而得不到民众承认的企业和企业家,最终将会淘汰出局。企业在市场浪潮中航行,诚信营销定会为企业保驾护航。
范云峰,著名营销专家,中国营销学会副会长、中国市场学会理事,北京工商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范云峰营销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商贸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杰出营销奖评委、《销售与管理》、《中国经营报》、《市场周刊》等杂志顾问、北京万向思维管理、上海康洁连锁机构、昆明安雅达等数十家企业顾问、总策划人,200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策划人”,2002年度“中国十大杰出营销人”、2003年度“中国十大企业培训师”。2004年度“中国十大策划专家”。联系电话: 01083131245,电子邮件: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