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并购 2004年十大外资并购案



这是一个大并购时代。就在中国企业苦苦为国际化生存而求索的时候,跨国资本对中国的行业整合一刻未有停息。这是经济全球化时期的中国的必然特征。

2004年无疑强化了这一特征,外资并购国内企业已经成为国内并购市场的亮点,各种行业的并购风起云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外资的并购更加注重产业链与产品链之间的整合,产业深化的趋势非常明显。

加入WTO后,随着一系列允许外商收购国内企业的规则陆续推出,中国已经为外资并购敞开了大门。作为直接利用外资的一种方式,外资并购可为中国企业解决很多如资金、技术和管理等问题,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迅速占有市场,形成竞争力。专家认为,外资并购今后将成为中国招商引资的重要形式。

为此,《环球财经》特别评选出2004年著名的十大外资并购事件,其参照因素包括交易规模、对行业的影响、在本行业的知名度、并购潜力和趋势(对未来的影响)、并购格局和周期等,并特邀专家对每一并购案做出点评,以期能对本年度跨国资本对中国行业的整合做一评判。

事件的本身尽管可以引来茶余饭后的种种嗟叹,但我们更关注的,是事件过后中国企业的因应之道,以及在“走向世界的中国”这么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所经历的巨变、痛苦与再生。

本文点评由安邦集团的陈伟、张宏君、张晓龙执笔。

威立雅收购深圳水务集团45%股份

12月22日,法国威立雅联合其合资公司首创威水投资公司出资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3.1亿元获得深水集团45%股权,期限为50年。威立雅水务投资持股5%,威立雅水务和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首创威水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0%。据悉,这是中国水务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宗并购交易,也是迄今为止全球第二大水务并购案,交易额达4亿美元。

★点评

中国的公用事业这一块尚未开发的“边疆”,早已经成了外资的战场,威立雅与合资公司收购深圳水务集团45%股份就是其重要一役。

目前,有着自然垄断产业特点的公用事业在中国一直由政府负责,然而政府目标的多元化使得其对公用事业的经营效率低下。显然,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不断放松管制、下放职能,公用事业走向市场化已经成了必然趋势。

特别是中国水务市场的确值得关注。水务被外资认为是“黄金产业”,威立雅曾经表示过,投资中国的自来水厂具有高达12%—18%的回报率。而国家统计局曾经在提供的报告中也证实,外商在中国投资的所有产业中,最有利可图的产业是自来水厂,其利润和成本的比率高达24.8%。应该说水务行业是一个收益相对比较稳定的产业,这个特点注定外资会对这个领域更感兴趣。

此前,外资主要是在水源方面做的多些,这两年逐步进入了管网。将来很有可能一个城市或一个区域的管网都是由国外的供水企业来经营——总之是随着政策的放开,外资水务也在逐步向中国的深层市场渗透。在这种情况下,威立雅并购深水显然具有进一步的战略考虑。

从更大的层面看,这次并购也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部分。目前,在全球水务市场,法国威立雅、法国苏伊士昂迪欧集团和英国泰晤士水务集团三大公司正在进行激烈的竞争。威立雅水务是威立雅环境公司的子公司,而威立雅环境公司又是威望迪的子公司。而威望迪集团近来资本改革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专心致志于扩张水务产业,可以预期,威立雅水务将不断追加投资它在国外的水务收购和项目参与。威立雅已经决定在未来几年内,将亚洲市场业务占集团业务的比重从现在不足2%增至10%—20%。核心目标正是中国。现在的问题是,威立雅水务的下一个目标将会是谁?

朝日、伊藤忠30亿入股康师傅

1月5日,亚洲著名饮料企业朝日啤酒及国际贸易集团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以3.848亿美元(约30亿元)收购中国包装食品及饮料业巨头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上市:0322)50%的权益。

康师傅饮品将全资拥有原先康师傅旗下的13家饮料子公司的全部权益。本次交易将康师傅饮料事业的企业价值作价9.5亿美元。这是近年中国消费品市场中涉及交易金额最大的并购案。

★点评

就像很多的收购一样,康师傅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其出售权宜的主要动因。在国内茶饮料和果汁饮料市场,康师傅和统一的竞争早已白热化。而除了这个主要竞争对手之外,中国本土企业也使康师傅如坐针毡。另外,碳酸饮料两大巨头也一直难掩对非碳酸饮料市场的觊觎之色。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已经开始进军非碳酸饮料市场,其 “天与地”水等非碳酸产品、“酷儿”果汁、雀巢冰爽茶在市场已经开始和康师傅产生竞争。在市场上取得了相当的知名度,多重挑战之下,康师傅面临挑战自是不言而喻。

但是,康师傅在业界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没有动摇,中国饮料市场的巨额利润和巨大成长空间以及康师傅的市场地位正是朝日、伊藤忠斥巨资入股的重要原因。朝日虽然名气在国内不大,但研发先进,而伊藤忠商事,在零售业态和原料采购方面功力深厚,此次合并,无疑是品牌、技术、渠道的强强联合,三方都会有所获益。三巨头也明确表示,新成立的康师傅饮品在进一步提升现有产品及竞争力的同时,还将开发功能型及咖啡型饮料等新产品,以迎合中国新一代都市消费者的口味。

2003年饮料市场“脉动”的意外走红,激发了中国饮料市场的许多不安定因素。众多饮料厂家摩拳擦掌。三家企业的联合无疑可以看作新一轮饮料市场大战的序曲,谁将一战成名?谁将败走麦城?

欧莱雅击败宝洁吞并羽西

1月28日,法国欧莱雅集团正式对外宣布收购科蒂集团旗下的中国彩妆及护肤品牌羽西。此次收购还包括位于上海的一投资2000万美元,1997年底落成,目前年产量达6000万件的生产基地。

自1997年进入中国以来,欧莱雅集团已经向中国市场输出了旗下的10个品牌,位于金字塔塔尖的是兰蔻、碧欧泉、科罗娜,塔身中间有薇资、理肤泉、欧莱雅、塔丝,其下是大众消费品牌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熟悉欧莱雅的人士称,不久的将来,羽西应该和小护士一样归于欧莱雅集团的大众消费品部。

★点评

作为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公司,法国欧莱雅集团正在快速占领中国市场,迄今短短7年时间里,便将其全球主要核心品牌植入中国市场。尽管到目前为止,欧莱雅在中国的销售额尚不到其全球销售额的1%,但中国却被欧莱雅集团看做是未来具有战略意义的市场。

此次收购,已经被业界认为是欧莱雅完成其中国产品链的重要一环。一直以来,欧莱雅在中国都是以中高端产品著名,欧莱雅已经意识到,在中国市场要想更快地发展,仅仅靠中高端产品,要实现2004年销售额25个亿的目标,必须将战线拉向市场空间更为广阔的大众化妆品领域。可以说,收购“羽西”是其既定的战略步骤。

目前,欧莱雅在中国彩妆领域已经排名第一,在护肤领域因完成两次成功并购,已坐上老二的位置,在药房、高档化妆品和专业美发领域都稳坐头把交椅。

事实上,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国际国内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特别是宝洁公司在战略战术上都在和欧莱雅针锋相对,在各个层面的市场贮备和欧莱雅角逐。而欧莱雅的连环收购无疑是在应对这个巨人的挑战。此时,这些国际化妆品巨头已经意识到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平均消费能力仍然偏低,对中低端市场的争夺也尤为重要,不然很难拓展市场份额。收购整合成熟的本土品牌,并藉此迅速扩大销售网络,构建更完整的品牌线已经成了目前最好的选择。

跨国巨头资本市场走并购之路已经暗流涌动,加速市场扩张的战略将在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中大行其道。欧莱雅与宝洁两大巨头将在中国中档日化市场发起新一轮激烈对碰,类似的收购还会频频发生,此消彼长之间,真正的决战显然才刚开始。

荷兰喜力啤酒入股粤啤

粤海啤酒集团与荷兰啤酒商喜力1月28日正式签约,喜力以5.8亿港元入股粤啤21%股权。喜力每股作价1.85港元收购粤海啤酒的1.338亿股新股和1.655亿股已发行股。作为粤啤3个生产厂之一,正在建设中的金威啤酒(汕头)有限公司很有可能成为喜力啤酒的生产工厂。

★点评

中国啤酒业目前已形成了青岛、华润、燕京、珠啤等几大集团围攻全国市场之势,而喜力(HEINEKN)入股粤海啤酒,成为后者第二大股东,此举给中国的啤酒市场平添了几分变数。

无疑,此次并购,双方是各有所得。一直以来,尽管金威在广东威风八面,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区域品牌,而其他区域的竞争对手,青岛、燕京、珠啤等都与国外巨头联手大步扩张,在华南市场已形成对金威的围攻之势,金威已经面临不进则退之势。

事实上,金威早已为扩张做好准备。在扩大产能的同时,金威已将目标盯紧了福建、江西、湖南等市场,而这些市场青岛和燕京均已布兵,金威若要突围,兼并扩张将是上策,首先就要完成其在广东的布局,然后再行图谋,一个好的合作伙伴的必要性已经凸现。

同时,相对于金威来说,喜力的扩张愿望显然更加迫切。在世界四大啤酒商中,喜力可谓是最低调的一个。目前,其他三大巨头均在国内并购连连,在中国市场,喜力显然已落后于另外三者。而从全球战略来看,喜力的当务之急也是进行跨地区的兼并扩张。在全球,喜力的重点地区有两个,一个是东欧,一个是中国。现在喜力缺乏的是对中国地区的战略布置,在这方面喜力处于劣势。据悉,喜力已经加大对中国方面的投资,计划今年在中国的资金投入将比去年翻一番。今年4月,在已拥有两个中国分厂的基础上,喜力与亚太酿酒公司又重新组合了另一家新公司——喜力亚太酿酒(中国)公司。

入股粤啤以后,并不意味着喜力会放弃以往的高端路线,相反,喜力会利用粤啤在广东良好的销售网络进行拓展。而喜力在品牌管理、产品技术、资金发展等方面与粤啤形成互补。粤啤可以利用喜力的科研力量加强产品研发。由于品牌内涵不同,两者也必然走上差异化经营的道路。现在的合作可以看作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同时对中国整体啤酒行业的格局也会是一个极大的触动,因为这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号:喜力在中国要发力了。

英国BP公司收购广顺燃气

3月2日,英国BP公司投入巨资收购了顺德区的民营企业广顺燃气有限公司。BP中国液化气通过收购顺德区广顺燃气公司的相关资产,以经营BP绿色专用瓶、广顺专用瓶的零售业务及其服务的形式,进入珠江三角洲的液化气零售市场。

★点评

迄今为止,BP已经成为在华投资最大的能源公司。此次,BP又看中了广东的液化气市场。不过,和以往不同的是,以前BP投资总是选择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性的城市,而顺德显然不具有这种条件。但是,如果对BP的一贯作风有所了结,就可以知道,BP之所以能够取得行业的领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公司在商业活动中都能够“先行一步”——最先抓住发展机遇,最先进入潜在市场,最先创造巨额价值。

BP之所以并购成功还在于它对珠三角燃气市场明晰的发展思路。BP在LPG(液化石油气)上、中、下游都已经有所布局。 正如BP中国液化气白洛斌总裁所表示的,他们看中的是,“顺德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非常好的完善的市场,这对我们进入珠三角以至整个广东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和跳板。”

其实,这只是BP的一个考虑因素,就在BP收购的同时,香港也在年初成功取得了顺德区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此外,世界500强之一的荷兰能源公司也有意染指顺德的瓶装液化气销售市场。强敌环伺之下,BP此举无疑是出于中国市场整体布局的战略性考虑,而珠三角地区的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收购广顺燃气以后,BP还有一系列计划,其中对珠三角零售市场的争夺将是重中之重。随着珠海40万立方米的冷库建设完成,将加快BP垂直整合液化气产业链的速度。BP在珠三角LPG零售市场拥有的优势更加明显,尽管还缺乏对零售终端的控制,但是,以BP的实力,相信这只是时间问题。

宝洁收购和黄所持股份

5月12日,美国宝洁公司宣布,以18亿美元收购和黄中国所持中国内地合资公司宝洁-和记有限公司余下20%的股份。至此,宝洁与其在中方的最后一个合资伙伴分道扬镳,成为一家彻底的独资公司。

在和黄公布交易第二日,德意志银行发表研究报告,将和黄评级由“持有”调高至“买入”。德意志银行指出,和黄高价出售中国内地宝洁股权获利137亿港元,完全抵消3G业务对和黄今年盈利的影响。

★点评

事实上,从全球竞争的角度可能更容易理解宝洁为什么会进行此次收购。中国日化市场的飞速发展无疑使其在宝洁的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日渐重要,而这次巨额收购反映的是宝洁希望加大企业控制能力的意图,其背后必然是中国市场策略的调整。

在中国市场上,宝洁面临诸多压力,各种各样的品牌正在蚕食宝洁的市场,以前的高额利润也因为激烈的竞争不断稀释。宝洁并不会贸然加大新品牌进入中国的步伐——由于诸多压力,宝洁希望做好现有的品牌。显然,如何巩固市场进而发展才是宝洁的当务之急,而一个有力的独资公司将会强化宝洁的控制力以应付挑战。

在宝洁完成独资以后,业务上的调整已经开始。10月份,广州宝洁表示将和天津宝洁合并,两公司合并后的公司名称仍为“广州宝洁有限公司”,天津宝洁则在合并后不再存续。

宝洁把生产肥皂的天津宝洁吸收进广州宝洁,应该是重新布局中国业务的第一步,估计宝洁今后将陆续有新的在华业务调整方案出台。而未来收购的基础无疑要归功于在5月份的这次收购,在独资之后,宝洁终于可以着手调整其在华的业务架构,此次广州宝洁合并天津宝洁,估计仅是一个开始,今后宝洁在华业务还将面临更多调整。

另外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在宝洁独资以后,一些国际日化企业也出现了独资的趋势,化妆品巨头雅芳就收购了其合资公司美晨20%股份。可以大胆猜测,外资日化企业的“独资”行动将会加速,以此相伴随的就是未来在国内市场上的拓展和深化,与国内日化企业的竞争也会趋于白热化,尽管最终结果难以预期,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行业的并购整合将会波澜壮阔。

Tesco收购乐购超市50%股份

2004年7月,英国第一大、世界第六大的零售商TESCO集团,将斥资1.4亿英镑(相当于21.3亿元人民币)收购乐购连锁超市50%的股权。乐购由台湾顶新集团在中国大陆创办,目前在全国拥有25家超市。至此,外资零售商一改自建或合建单店进入中国的方式,打响了外资并购中国超市的第一枪。

★点评

中国加入WTO后,零售业对外资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到今年12月11日,外资零售企业将得以在中国设立全资公司。在零售业全面开放之前,很多外资企业已经在中国经营多年,那些一直徘徊在中国之外的零售企业则把全面开放之前的最后几个月看作是进入中国市场很好的契机。Tesco此时进入中国,一方面是华联、联华这样逐渐成长起来的本土企业,一方面是早已进入中国市场的沃尔玛、家乐福的竞争。惟一不同的是,Tesco之所以选择与乐购合作,看重的是顶新集团在通路管理方面的长处,能够使Tesco在中国更快地进入角色。

在零售业,兼并选址成功的卖场,就等于兼并了成功的市场。业界认为,Tesco选择乐购是明智之举。乐购的营运情况比华润、物美等国内企业要好很多。乐购拥有25家卖场,规模合适,容易改造。在欧洲,Tesco要面对家乐福强劲的竞争;在世界其他市场,沃尔玛更是Tesco的宿敌。Tesco与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较量成为了关注的焦点。虽然Tesco进入中国有些姗姗来迟,但是选择这个时候也是很明智的。如果它提前几年进入,政策的限制不会允许它在与中方的合作中占如此多的股份。

可以预见,未来的几年内,会有很多不同业态的零售企业选择以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对于Tesco而言,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在中国的实战经验。它还需要两三年的磨合期。不过作为有备而来的企业,肯定事先对中国市场作了充分的研究。Tesco在家乐福、沃尔玛、麦德龙、7-11之后进入中国市场,使得国际连锁零售巨头基本在华会聚一堂。由于整个中国零售业正在酝酿着多起并购合作,Tesco收购乐购股权的价格和模式,无疑将对今后的收购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AB收购哈啤

6月2日,世界第一大啤酒巨头美国AB公司,投资51亿港元,在香港股市上全面收购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的已发行股份99.66%的股权,将百年哈啤这个地方品牌收入麾下。哈啤原第一大股东,世界第二大啤酒集团SAB宣布接受AB以每股5.58港元收购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0249.HK)股票的报价,SAB将向AB出售它所持有的29.6%哈啤股权,从而使AB成为哈啤第一大股东。

★点评

近年来,国内几大啤酒巨头纷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规模的跑马圈地,加速全国啤酒市场的整合。在强大攻势下,数以百计的区域性小啤酒品牌被收编麾下。随着势力范围逐渐划分完毕,各大啤酒巨头纷纷与外资结亲,借助其强大资本,开始将触角伸向其他啤酒巨头的地盘。目前,在国内几大啤酒巨头中,仅剩燕京啤酒一家血统纯正。而在此次收购中获胜的AB也已持有国内最大的啤酒公司青岛啤酒10%的股份。

在成功收购哈啤后,AB则有机会将哈啤部分股权与青啤互换,或再组策略联盟,借哈啤在东北市场的地位,协助青啤扩展东北,与华润啤酒竞争。

而AB的此次天价收购,还将影响国内几大啤酒巨头日后的收购成本,使得内地啤酒市场的股权竞争将更趋激烈。

中国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消费市场。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庞大市场让世界啤酒巨头垂涎欲滴,这次AB收购哈啤,再加上此前,英特布鲁收购浙啤、苏格兰纽卡斯收购重庆啤酒、荷兰喜力参股粤海啤酒等,掀起了外资进入中国啤酒市场的第二轮高潮。

1984年外资啤酒首次进入中国后,由于绝大多数外资啤酒企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不能适应中国环境,加之中高档啤酒市场消费不旺,地方保护、地区封锁和价格大战严重,洋啤酒“水土不服”,纷纷溃退。之后,外资啤酒公司纷纷以资本渗透的方式向中国啤酒市场发起了第二轮攻势。此次哈啤退市表明,外资有能力并且可以通过高价收购强行整合国内啤酒市场。

 2004年十大外资并购案

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中国啤酒业已全面对外资放开,面对外资啤酒巨头掀起的新一轮资本攻势,中国民族啤酒工业能否与之抗衡,还是逐渐弱化甚至淘汰出局,人们拭目以待。

TOM收购中国移动娱乐公司

8月13日,TOM在线宣布收购中国移动娱乐公司 Treasure Base Investments Limited (“Treasure Base”),双方已就此签订最终协议。双方协议的交易总额为Treasure Base2004年收入的3.5—4.5倍和2005年收入的1.0—1.75倍的总和,但最高收购价不超过5.5亿元人民币(约6640万美元)。交易为现金形式、分三次支付。

通过此次收购,TOM 在线将获得60多家电视频道分销推广渠道,覆盖约1亿中国家庭。同时,还将为 TOM 在线带来约150万的付费用户。

★点评

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一直在困扰着国内的IT精英们,从2000年初互联网泡沫的破灭,到今年国内互联网上市潮的再一次兴起,有关这方面的探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线业务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项新业务开始进入门户网站的眼帘。

从今年年初开始,很多的网站都对此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搜狐公司相信2004年无线业务的增长来源于彩信,彩信将成为搜狐新一年的业务重点。”在2004年的年初,搜狐的张朝阳满怀豪情地向外表达了这一观点,“搜狐的彩信业务将在年内超过空中网,成为国内第一。”他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无线业务异军突起,本来中国的互联网要到2003年才要回暖的,可是因为无线业务的发展而提前了,搜狐2002年三季度就开始盈利了。张朝阳的这番话显然是把无线业务既当作“救命恩人”又当作财神爷了。但业界却忘记了其中所蕴藏的政策风险。

从今年8月中旬开始,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开始配合政府对短信等业务进行整顿,国内的网站和移动数据增值服务商纷纷“遭殃”。这项政策给这些网站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其第三季度的财务报表中有明显的体现。财报显示,曾经让国内互联网企业从泡沫中起死回生的无线增值业务,尤其是短信业务在顶峰出现下降,新浪下滑6.6%,搜狐下滑30%,网易更是下滑近50%。TOM在线的无线互动话音服务(IVR)在第三季的收益只有550万美元,较第二季大幅下跌达33%,一心“专注无线业务”的王雷雷也将第三季度形容是艰辛的一季。

而与此同时,互联网最原始的盈利方式——广告却开始再一次显示出其蕴涵的活力,其中搜狐广告增长77%,占总营收的6成;新浪的广告营收为1850万美元,占营收总额的35.2%,网易,广告收入也实现24.9%的增长。这一次,互联网的竞争又重新回到了注意力上。

亚马逊收购卓越

8月19日晚20点40分,美国著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公司Amazon.com (NASDAQ: AMZN) 宣布,已签署最终协议收购注册于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卓越有限公司。这次交易价值约7500 万美元,涉及约7200 万美元现金以及员工期权。卓越有限公司通过其中国子公司及关联公司运营卓越网站(www.joyo.com 和www.joyo.com.cn)。

★点评

在中国的互联网迎来第二春的时候,电子商务网站依然是一潭死水。亚马逊收购卓越后,8848营销副总裁李涛曾表示,亚马逊收购卓越只能改变卓越的命运,却改变不了整个中国电子商务的进程。这实际上表明了当前国内电子商务的尴尬。

被收购和自主上市始终是互联网企业2个主要的发展方向,这方面电子商务公司也不例外。亚马逊以7500万美元收购卓越成了这2个方向的标准样板。因此如何迅速地把盘子做大从而吸引投资或自主上市,成为这些网站的主要目标。亚马逊虽然给卓越网站带来了希望,却带不来整个电子商务的启动。据统计,中国网民在网上从事销售和购买的人数比例只占10%左右,交易额大概7.9亿元,而早在2000年全球电子商务的交易额就达到了3770亿美元。

以8848和网上书店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网上购物网站,它们一方面投入巨资建立电子商务网站和宣传它们的网站;另一方面投入巨资把传统大型零售商连锁化,为网上商品的组织、库存和配送付出巨大的代价,更有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配送仓库的。

由于中国的经济基础和消费环境,消费者消费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使这些网上零售商的产品有效组织和商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同时也使网上购物的效率大打折扣。中国的网上消费者的增长速度和增长量远远少于购物网站赢利的临界点,人均购物量和每笔交易量的毛利都很低,使网上零售商难以盈利。尽管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电子商务发展,而且基本上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推出了一系列宣传、引导、鼓励、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传统企业由于种种原因不进行相关尝试,单纯依靠专业网络公司,商务活动的全面电子化是难以成立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能熬过这个“冬天”就是这些企业最现实的一个问题了。亚马逊收购卓越无疑是给国内的电子商务网站注射了一支强心剂,这说明国际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但国内电子商务行业能达到卓越这样实力的还并不多,因此,短期内的关键还是如何做大做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86679.html

更多阅读

2014年十大笔记本电脑排名 买电脑主要看什么

2014年十大笔记本电脑排名——简介很多买笔记本电脑的朋友都喜欢比较笔记本的品牌,其实笔记本品牌排行只是一个参考而已,真正适合的不一定是排名第一的笔记本,在这里小编分享一点笔记本选购的小经验给大家。考察一个笔记本电脑品牌的

世界十大科学家千年十大思想家 当代中国十大科学家

莫言领奖翻译被指不合格6大"离奇"错误曝光BBC评千年十大思想家作者:人之子世界十大科学家排行榜作者:张卫民高工世界十大科学家排行榜张卫民科学是指系统的、数学化的、以事实和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人类文明的进步与科学的发展密不

细数2009年十大网络红人(组图) 十大网络红人 罗永浩

☆新浪博客『皮皮de小木屋』独家奉献细数2009年十大网络红人(组图)皮皮狗/策划、编选  近日,一个被西安交大男生命名为“糖葫芦西施”的女孩走出交大BBS,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走红网络。进入2009年,网络红人的出现不再像前几年

声明:《外资并购 2004年十大外资并购案》为网友把酒祝东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