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快递业观察
2002年2月4日,国家邮政局单方面发布了《关于贯彻信息产业等部门有关进出境信件寄递委托管理文件的通知》(“简称64号文件”)强调国际货代企业必须到邮政部门办理委托手续,方可经营进出境信函的寄送业务。该通知的核心内容被业界概括为“四不准”,即不准做500克以下的业务;不准做涉及县级及县级以上党政机关的文件、信件业务;不准做写有公民个人名址的业务;不准做资费低于邮政特快传递资费标准的业务。按64号文件的要求,到5月6号仍未办理委托手续,或办理了手续但仍不执行“四不准”规定的快递企业,将被“封杀”,停止经营业务。跨国快递巨头们立刻哗声一片!
角逐“500”克
“64号文件”的出台让业界震惊。业内人士几乎一致的看法是,邮政苦心孤诣于“专营”和监管这两把杀手锏,用意很简单:扶植自己的孩子EMS。按照2000年的数据:在国际快递业务方面,邮政的增长不足14%,而同期UPS在中国的增长度高达45%。而最近的统计数据显示,EMS国际快递的市场份额已经被严重蚕食,2001年留给它的蛋糕只剩下1/3,而此前EMS的份额曾一度达到过九层以上。中外合资快递企业的业务结构中,500克以下的公函普遍占到各快递企业60%的快件量,一些企业甚至95%的文件量在500克以下。“四不准”仅第一条就可以置企业们于死地,有人因而怒斥之为“流氓加无赖的行径”。所以焦点立刻集中与此:行政垄断的手法到底有没有合法性?进而,中国邮政到底有没有监管权。企业界显然是持有异疑的,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立刻开始了反击。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力谋发表看法,认为64号文件所谓“委托”管理的要求,有越权之嫌。而且,“四不准”的规定在概念上解析不清,在实践中也缺乏可操作性。比如,目前的快递信件60%以上都在500克以下,如果不让经营总要有个道理,为什么是500克而不是100克或是800克呢?3月19日,在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的招集下,包括中铁、民航甚至并未真正开始业务的中远在内的几十家公司坐到了一起,开了一场名为“座谈”实则“讨伐”中国邮政的会议。事情越闹越大,中国邮政意识到,如果这样下去恐怕局面会失控,在“WTO承诺精神”的大帽子下,谁也不敢承担这个责任。于是僵持了六十天,在5月6日原定的办理委托权的梯子,双方都没有动静。第一个“六十天大限”不了了之。2002年9月5号,由信息产业部、国际邮政局等部门再次发出通知,办理进出境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物品寄递业的委托经营手续的国际货代企业,应在本通知下发之日起,60天内到邮政部门办理委托手续,期限届满后未办理委托手续的,不得继续经营信件和具有信件性质物品的寄递业务。中国邮政因为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这次通知不再提“500克以下信件”的老话,比“64号文件”有了一定的业务范围放宽,是放了企业一条生路,但是国家邮政局显然还是把快递的“委托权”拿到自己手里。2002年11月5日北京时间16时,DHL、FEDEX、UPS、TNT等跨国快递巨头,分别与国家邮政局办理了委托手续。这种集体行动与其说是一种妥协,不如说是一种“变相示威”。办理委托,接受国家邮政局管理,跨国快递与EMS将在一个极不公平的平台上竞争,前者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害;而作为跨国快递巨头中方合资伙伴的中国外运,能否保住速递市场的“半壁江山”也不可预知。然而,在难以改变的政策下,中国外运在香港上市,无论是对中国外运自身,还是作为合资伙伴的跨国快递巨头们,均可能增加未来商机的筹码。外资快递以“独”求“网”
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开放,快递巨头正在谋划地面网络的新韬略。国家政策已允许外资快递企业对地面网络最高可控股75%,5年后将允许独资,面对跨国物流最后的一环,快递巨头们对地面网络的控制权也开始了新的布局谋篇。当FedEx(联邦快递)的广告在上海电视台热播时,UPS(联合包裹)的棕色面包车也在这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呼啸而过。上海的街头巷尾,两家快递巨头狭路相逢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不过,就算是他们的常客,比如通过它们寄送留学申请的中国学子们也未必知道,FedEx和UPS在上海的运营实体有本质分别。迄今为止,UPS在中国只有一个占50%股份的合资公司(中外运—北空UPS),即便在上海或深圳这样的物流重镇,UPS只能通过其办事处来处理自己的业务。而FedEx和它的合作伙伴大田集团,将在中国设立更多的合资分公司。FedEx中国区及中太平洋区副总裁陈嘉良指出,到目前为止外商在中国经营特快专递业务,只有两种方法:国内公司代理外国公司业务或成立中外合资公司。他同时指出,相比之下,成立合资公司好得多,因为成立了合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中国的法人,可以享受中国法人的便利,效率可以高很多。FedEx的远景规划是,计划在5-10年内,在大田集团的帮助下,在全国108个大中城市建立合资的分公司。而UPS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学淳曾于去年宣布,到今年年底,UPS在中国的分支将达到21个,但这些分支只是办事处。当FedEx和UPS的合资网络还仅仅停留在计划阶段时,他们共同的对手DHL,早已将他们甩在身后。1986年至今,DHL已与中外运成立39家合资公司,占据着中国快递市场37%的份额。三巨头目前在合资公司内的股份均为50%。2003年1月10日开始,《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业管理办法》正式实行,首次允许外资货代和快递公司在中国的合资公司中持有多数股权,最高可达75%。这也意味着,政策允许外资快递巨头可以控股地面网络进而控制跨国物流的最后一道环节。人们普遍认为FedEx独资只不过是时间问题,其理由是,“FedEx最初是与中外运合作,其后是大通国际(已被上海实业收购),最后才是大田。这三个合作伙伴,一个比一个弱势,比较一致的看法是,FedEx与规模更小的货代合作,便于将来以较低的成本拿到独资权。”大田集团方面也证实,FedEx早就预见中国将在2005年向外资开放货运代理业,因此与大田在深圳组建的第一个分公司(2002年3月成立),将在合资三年后(即2005年)交给FedEx,FedEx将拥有中国独资公司——深圳分公司。FedEx谋略已出,而DHL与中外运的合作仍将继续。中外运-敦豪公司有关人士表示,他们已将原来协议中外双方合资15年的协议,延长为50年。DHL这样做实际上是沿袭了它的一贯策略。有专家曾撰文分析这几大巨头的经营策略,发现DHL的基本战略是以市场为中心的,反对进行投资。只要有可能,它就通过联合或协议的形式对别人的资产加以利用。而FedEx和UPS都喜欢控制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提供更扎实的服务。但不同之处在于,FedEx在航空网络方面占支配地位,UPS在地面网络有绝对优势。在中国的擂台上,FedEx苦心运筹下,UPS未能延续地面网络的优势。公开资料显示,UPS是三大巨头中,在中国快件市场占有率最低的一家。如果UPS不作改变似乎很难追上对手。大田方面认为,中外运一家代理多家外资公司的模式有问题,其内部竞争的结果就是只能让一家公司最满意。从市场占有率来看,这家公司是DHL。由于UPS没有其他合资分公司,控制地面网络的成本比FedEx要大很多。而中外运似乎也不希望UPS控股。所以,当UPS宣布将在2003年新增18个办事处时,很多人认为UPS寄望于翻牌,待政策对外资全面开放时,将办事处升级成为独资公司。UPS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陈学淳对此的评论则是,“我们不会轻易和中外运分手的”。多快才叫快
速度已经在几家国际快递巨头挖空心思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向极至。多快才叫快?速度,已经在几家国际快递巨头挖空心思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向极至。 2002年10月18日,联邦快递(FedEx)及其在华合资公司大田—联邦快递有限公司在大连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业务承诺:联邦快递客户的快件可在24小时内到达亚洲、北美的绝大部分城市,并提供准时送达保证。这是大连快递市场第一次出现“一日达”服务和“迟到一分钟,退回全部运费”的时间承诺。业内人士分析,“准时送达”服务是FedEx自2000年推出“亚洲一日达”及“北美一日达”之后,在中国快递市场大幅度提速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对其对手UPS2002年4月在菲律宾新建转运中心实现“亚洲一日达”的回应。值得一提的是,UPS对FedEx的“准时送达”服务也给予有力还击。近日,UPS宣布在华南重镇广州投入巨资全面启用体积重量量度仪(DWS),使华南地区包裹都需要收集运往香港再处理,而启用DWS之后,华南地区40%的包裹可先在广州完成处理直接送达目的地。而另一跨国快递巨头DHL则采取“曲线提速”战略。日前,DHL宣布与香港华民航空共同投资4亿美元,组建有望成为亚洲最大货运机群的新公司;DHL还与香港机场管理局达成合作协议,投资1亿美元,在香港国际机场开发、建设和运营专用货运速递中心。同时,DHL宣布在中国大规模展开主题为“商业脉动”品牌推广行动,强化DHL速递业务推动商业发展,提高企业竞争效率的市场定位和价值取向。这一系列加大投资力度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举措,说明DHL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快递市场,将在品牌和服务两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提速”。以更鲜明的形象、更完美的网络、更便捷的服务为特征的DHL,将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事实上,“提速”的前提是组建强劲的快递网络。正如一位业界人士所言,“只要看看分公司及覆盖城市的多少,就知道各自实力。”据称,最早在北京成力合资公司的DHL,目前在中国拥有近50家分公司,业务覆盖318个国内主要城市,成为在中国网络覆盖最广的跨国快递巨头。而FedEx在中国内地服务城市有206个,计划在5至10年内,在全国108个大中城市建立合资分公司。UPS网点覆盖全国120个城市,在今年年底,UPS在中国的分支(代表处)将达到21个。相对于老对手FedEx而言,UPS在中国服务区域相对落后一些。而且,UPS在中国服务区域相对落后一些。然而,UPS华南区总经理吴利豪则认为,UPS所覆盖的120个市场的GDP占全国68%,这120个城市已基本覆盖UPS的客户范围。而且,UPS是跨国快递巨头中唯一承诺能把客户的包裹送达美国任何一个角落的快递公司。同时,在未来5年内,UPS将把21个品牌服务城市的办事处升级为分公司,并给客户提供点对点的服务。因为客户的需求不再限于简单的运输,他们需要物流方面的高端服务。例如,从深圳运出的电子配件,需要先到菲律宾和韩国进行在加工组装,这需要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一般的驻点机构对此无能为力。UPS驻各地办事处升级为分公司UPS将给分公司增派技术力量,为客户培养员工,并直接和UPS美国总部保持联络,针对客户需求提供集物流、管理、服务于一身的全套物流解决方案。可以预见,在未来5年内,像UPS这样的跨国快递巨头的面貌已不再是简单的包裹运输的代名词。而是一个集物流、管理和服务于一身的解决方案提供商,这无疑对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将是一个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