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业在管理和经营的过程中,每一个企业领导人都希望从自身的工作从自己的竞争对手,从不同行业中能够寻找到提升自身企业竞争力。对于企业无论是在那一个行业他都必须遵循一些共同的定律,以此为战略的起点和日常工作的准则,让企业在市场具有更强的稳定性。
零售企业在当初建立(公司成立),成长(公司稳步发展),扩张(公司快速取得较大市场分额),拓展(在自身具有的规模的基础上加大企业的价值链),他们都遵循:没有利益(即时利益或长远利益),就没有生存的意义(第一条定律)。 利润最大化是零售企业生成的初始动力,企业须以获取最大利润为根本目标。而最大化利润目标的达到,零售又必须通过企业规模的扩张,合理的管理实现成本最低化,才能使企业价值或满意利润方式实现。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以及不通过合理利润方式来实现,零售企业就不可能得到持续发展,也得不到股东的资金支持,零售企业将会进入恶性资金链的恶性循环之中,最终使得企业走向不归之路。
在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其中基础管理的地基必须打牢(第二条定律),企业通过四个链(资金链,人力链,供应链,信息链)的管理,使自身的企业管理疏通化。国内零售 企业如同正是一个沿着斜坡往上滚动的球,与国际零售竞争过程中企业内部职工中可能出现的惰性与忠诚度薄弱形成对球体向下的内外两种压力。没有一个向上的大于这种压力的推力,球就一定会往下滑。对于企业来讲,这个向上的推力就是企业的基础管理。
对于基础管理,如果映射到具体的工作人员来看,比如采购,采购相当于是供应商和公司双方的经纪人,一方面向供应商收到最合理的费用和能够拿到合理成本的商品,另一方面在正常的合作情况保证供应商的利益,使之双方双赢,实际上采购和供应商最头痛的问题是货款问题,货款不及时,到货就有收到影响,商品的成本就没有办法合理化。其实这一切都反映企业之间的诚信,对于企业来说诚信是最靠得住的战略(第三条定律)。 诚信作用的大小,取决于各零售企业发展战略和社会信用的发达程度。零售企业只在乎曾经拥有,诚信可以抛在一边。如果零售企业要谋求可持续发展,诚信则是维持长期市场穿透力的基本前提。没有诚信,零售企业根本不可能建立时常资本,而市场资本是零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平台。
要造名,更要造实(第四条定律),零售企业面在相互竞争过程中,都会使用一些常用的竞争手段来争取顾客和打击对手,如使用价格促销。对于一个零售企业造名是必要的,但是要得到顾客的忠诚度,单单只靠价格或只是几个噱头,而忽视自身内部的管理,只是造名形成过大的市场预期,在零售企业无法提供与名气相称产品和服务的时侯,就不能产生吃就得市场的忠诚度,最终得到只有顾客的离去。
市场生态是企业的生死场(第五条定律),所谓市场生态,就是指零售企业同供应商、客户、竞争者、金融机构、社区、政府、媒体等建立的市场食物链关系。两者不仅是竞争关系,更是依存关系和合作关系。脱离或破坏市场食物链的行为,必然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终归会自食其果。
市场需求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第六条定律),市场需求有时是可以创造的,忽视市场需求就是将顾客第一的市场守则置之脑后。分析市场需求提供顾客最需要的产品,也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的工作。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第七条定律)对于零售企业在 进入市场初期得到企业的一定快速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没有作过精细的调查,盲目认为还可以加速发展,这种发展就变成了超常发展,使得企业成为脱缰野马,无法有效的控制。零售企业能力是零售企业决策的依据,受制企业的资源,体制、技能,主营发展方向,某些零售企业能力可以通过市场的迅速获得,但是另外一些能力如核心能力等,则不能从市场获得,只能靠企业长期创造积累。
对于零售企业的发展要激情,还要理性(第八条定律),创业取得巨大成功时,零售企业上下通常激情高涨,高估自己,头脑发热,理性就是一贴清醒剂,难能可贵。零售企业要可持续发展,任何激情冲动都必须回归理性。激情与理性是一对双刃剑,对企业心智模式能产生决定性影响,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零售企业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每一家企业都有自身经验,成功的经验是不可复制,但是失败经验是可以避免的。零售企业是微利行业,并不是高技术行业,要求企业就是做实做细,企业才能长足稳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