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往往是循环往复,但已经不再是简单的重复。2008年“铸铅行动”之时,以色列频频动用欺骗战术,以不战、休战、援助等欺骗手法,掩盖真实军事意图。“防务之柱”行动,则炫耀武力、集结部队、大举征兵、全封锁加沙边境,并叫嚣把加沙城“打回中世纪”,所以,在宣传越变得具有攻击性的大势下,此次冲突中,以色列官方及军方控制的社交媒体也就变得更加咄咄逼人,“微博战争”,也成了与“铸沿行动”不同的最大看点。 自媒体的作用与意义,更适合于官方的宣传舆论攻势。但如同伊拉克战争期间效忠于萨达姆的新闻发言人所打的舆论战一样,社交媒体的作用,仅是传统舆论宣传的一种再延伸,只针对于“粉丝”受众。光是这些自媒体的圈子内的过招,并不足以形成“微博客战争”的高度,只有当推特、脸谱等社交媒体,从单纯的发布于已方有利的新闻中跳出,才算“宣传舆论工具”的升级。此番由以色列单挑起的对哈马斯和其军事组织“卡桑旅”的“微博挑衅”,立即得到哈马斯及其军事组织控制的社交媒体的针锋相对的反应,并称已向“以色列打开了地狱之门”,其最大的原因就是,一方所控制的微博,并“战书”和“胜利成果”,[email protected],直接送于敌人眼前,其效果是,之前作为受众的粉丝群,被悄然转换了角色,由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转变为站在鼓动者的阵营上向敌方冲锋陷阵的战士,网络羞辱、谩骂、人肉搜索、报复与反报复,这些网络上的战争之激烈程度,完全不亚于实体战场上的惨烈度。也只有相互厮杀到一定程度,微博舆论战和宣传战,才上升为有效削弱对方战斗意志的心理战层次的“微博战争”。 尽管此番巴以冲突,创下了微博作为军事战斗武器的先例,但对于这一次以方主导的“防务之柱”军事行动而言,不宜过高估计微博战争的意义及重要性。与社交媒体的基本规律一样,廉价获取的粉丝,其忠诚度和忠诚的持久度,也是倏来倏去的东西,微博还是坚守在发布信息的传统舆论宣传功能,微博战争不是常态,更不是一种模式。 加沙之殇,始于加沙城与拉姆安拉之对峙,巴勒斯坦民族权力自治机构之分裂,才有2008年法塔赫有借刀杀人之嫌。目前能维持基本秩序的,唯有回到戴维营协议,除非又面临新一轮中东战争这样的大洗牌。以色列虽四邻尽敌,但其军事实力又增长数成,新一代“铁穹”拦截系统的研发,又推进了以色列军工企业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哈马斯尽管拥有了伊朗制的或是其他国家制的远程火箭弹,毕竟不是精确制导的导弹,更何况补供全依赖以色列的通道准许。所以,微博战争除了激出一朵战争奇葩之外,于当下的巴以冲突,并无更多意义。
![皇室战争笑一笑微博 巴以“微博客战争”是个伪命题](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22432589617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