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占据消费者心智的过程就像人与人恋爱并成为伴侣的过程。“营销关键时刻”的理论告诉人们,大数据时代,品牌需要把握消费者路径,找到营销的关键时间点。如果回归到原点,站在TA(消费者)的角度,“营销关键时刻”理论可以通俗地解释为这样的过程:两个人自我介绍;进一步了解;开始在乎、关心、分享对方的情感世界和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开始产生好感坠入爱河;最后结婚。 在这个过程中,品牌如何和消费者成功地“谈恋爱”呢?品牌需要在消费者产生需求的关键时刻,“穿着打扮好”(品牌定位、标识、形象)光鲜地出现在TA每天必经的路上(媒介接触点:电视、杂志、搜索、户外等),传递给TA值得TA喜爱的东西(产品表现、品牌设计、风格、价值主张等),进而在TA留意之后赢得TA的“判断”——了解品牌的核心价值、口碑、优越性和“情感关联”——建立和品牌的关系并逐步产生信任;然后激发TA的精神共鸣——开始参与、拥护、忠诚于品牌;最后令TA产生购买的同时还会去推荐和分享。 当然,在寻找“关键时刻”创造的价值时,品牌也需要冷静告诫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SIVA理论的应用使得品牌可以在各个关键时刻和消费者较为容易地“相遇”,品牌不能将这种“相遇”做的过度和牵强,而是应该回归原点,将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根基做好。只有从功能、情感、精神层面激发消费者共鸣,才能和消费者更快地“坠入爱河”,也才能真正天长地久。 上期回顾 《营销关键时刻》 信息爆炸时代,漫天飞来的数据几乎要把人砸晕。消费者越来越聪明,他们不会傻乎乎接受那些你硬塞给他们的信息。他们知道回避、忽略那些他们讨厌的信息,他们有多元化的媒体消费行为,他们会通过多元化的途径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会主动地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习惯于掌控全局的营销人们,突然之间无法掌控局面了。怎么办? 看起来,大数据时代,品牌面临的困境出现。 一个有趣的概念——“关键时刻”应运而生。如何捕捉营销关键时刻,在消费者有需求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与他们沟通?品牌管理者们要做的就是转换自己的营销思路,更多地去了解消费者。 在这一点上,百度Moments理论的提出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它告诉品牌管理者们,要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基础,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各个节点提供相匹配的信息与服务,以更科学的视角去审视消费者行为、制定品牌管理策略、优化市场营销体系。 上一期封面文章,全方位阐述了“营销关键时刻”理论的诞生、应用,以及业内专家们对于这一颇具实用价值的理论的探讨。 事实上,把握营销“关键时刻”,这一话题看起来新颖,却脱离不了一个本质问题——消费者洞察。无论是品牌广告主,还是媒体平台,抑或营销代理机构,未来要做的,仍是探究这一本质问题:如何在对的时间,选择对的媒介,用对的内容,打动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