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工程亲历(一) 作/转载者:徐林森 发布时间:2003-4-1 浏览量:1052 虽然在老外那里干,但套句话讲,革命同志也曾是一名光荣的小浪底工程建设者。这两天,天天看关于黄河调水调砂的新闻,看着镜头中不时闪现的那些熟悉的建筑物,不禁心潮起伏,忍不住想就小浪底的工程说两句。
从所周知,小浪底工程是世行贷款项目,国际招标,工程采用FIDIC条款。用一句曾被许多媒体大书特书的话“如果说小浪底有一部圣经的话,那就是FIDIC条款”。但后来,这句话就不怎么再提了,因为国人从这句话中更多地品尝到的是苦涩——巨额的索赔甚至惊动了高层。据传,并因此阻断了后续大型水利工程国际招标的路子,百色、砻滩等曾笃定的国际标都成了国内际。
作为在老外那儿干的中国人,我们对此有着特别的体会。因为我们是老外按FIDIC条款运行的合同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按职业道德和个人发展的诉求,我们必须遵守并支持这一规则的运行。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意味着我们干得越出色,对“国家”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
国内的工程建设单位,尤其是国有性质的,长期以来只有行政管理,没有合同、商务管理。碰上老外这种只认合同不认领导的主,一时不知如何应对。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一家大型国有建设单位,不但没挣到一分钱,反而被索赔得一塌糊涂,最后还被老外赶出了小浪底。但更多的单位,在阵痛中醒来,面对严峻的现实,努力应对,虽然大有起色,但总体上仍处于下风。这其中,除了知识和经验的不足外,更根本的的是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
在老外那儿干,面对国内施工、监理单位以及业主,我们打心眼里希望他们能赢我们,凭实力赢我们,这样,在感情和理智上都能过得去。而且他们之中也确实有一些能力很强的人才,尤其是年轻人,可惜的是,囿于体制,他们的才干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说实在话,小浪底对国内工程单位的冲击是很大的。我不知道高层,据说是朱总理,做了类似“因噎责食”的决定。据我的了解,施工单位—和老外既是对手又是合作伙伴,他们中的大多数中层干部和工人在很大程度上认同老外做事的方法,虽然说他们的企业吃了亏。而且,吃一堑,长一智,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历练出来,具备了战胜老外的实力。我们这些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老外的工资高,但如果有机会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哪怕是钱少一点也愿意对付老外并战而胜之,为什么,因为那感觉才叫爽。我们并非没有应对老外的实力,关键是现行的体制和观念约束大家,有力使不出,才破老外捡了便宜。要改变这种局面,目前,只能寄希望于民营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了。
但不管怎样,已经入世了,有些事情早晚要面对,长痛不如短痛。既然已经交了如此昂贵的学费,为什么不坚持不去,并进军世界建筑市场,一争短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