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华也好,混乱也罢,或许《云图》在电影史上留下的不一定是它碎片化却又连带性的叙事,也不一定是它云集了诸多奥斯卡演员、导演的阵容,而是它开创的全球、多元的融资模式—毕竟在日渐昂贵的电影业,原先依赖于大型电影公司的独立制片人们,沿着《云图》的融资模式之路,可以找到独立制作大投资、大规模影片的可能。
“现在有很多人开始学习我们的模式,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云图》制片人格兰特·希尔在其下榻的北京四季酒店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这位曾制作《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系列的制作人,如今最令他自豪的已经不再是他的作品,而是他开创的新路子。 《云图》注定难讨好北美观众 时代周报:作为制片人,第一次完整看完《云图》时,你觉得会卖座吗? 格兰特·希尔: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这次经历也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部电影像《云图》一样让我们这个团队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所以对现在的结果我们非常满意。我对《云图》的市场还是蛮看好的,尤其是除了北美以外的市场,我们投入了大量宣传,在当地的合作伙伴也非常得力。 时代周报:你也是《黑客帝国》系列的制片人,《云图》常常被拿来与《黑客帝国》比较,你认为它们的受众是同一群人吗?格兰特·希尔:这个倒很难说。我对中国的90后一代的电影喜好一点也不了解,但这一代人在电影市场上已经不容忽视了。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在前期的受众群体分析里发现,各个地区的观众特点呈现出巨大的差异化。因为是各个地区单独做发行的,比如俄罗斯的观众,基本上都是非常年轻的孩子;但是在德国,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却多是年龄比较大的中年人。 时代周报:《云图》有卖座的导演和演员,但目前看来票房不如预期,尤其是在北美,你怎么看? 格兰特·希尔:北美市场的确不尽如人意,我们原本的估计应该再好一点。不过,我们对北美市场足够了解,所以一早就知道《云图》很难讨好北美观众,他们已经形成了一种特定的电影口味,《云图》实际上是对这种口味的颠覆。我们有心理准备,但是北美市场票房的确低于预期。 时代周报:《云图》在韩国上映第一天,新闻就爆票房平淡。这会不会是亚洲市场对这部电影的一个信号? 格兰特·希尔:我必须得说,每个地区的票房真的非常不一样。比如南非地区,票房可以说相当糟糕,但是有些地区比如土耳其,却好得惊人,这是我们原本根本没有奢望过的市场。所以我只能说,《云图》是一部独特的电影,你不能用一个“信号”来判断另一个地区的成绩。比如说最让我们惊喜的俄罗斯,是美国之外我们发行最大的一个市场,目前票房成绩高出我们估计的300%,完全没有想到。这样的“惊喜”还在不断发生,我们只能拭目以待。而你说的韩国票房平淡,我听说是因为韩国观众觉得,我们把他们的演员化妆化得太难看了。 时代周报:那么你对中国市场有怎么样的估计?毕竟网络上已经出现了盗版的《云图》“高清版”。 格兰特·希尔:我希望《云图》在中国市场能够受欢迎,但这真的很难说。 独立制作节省40%制作费 时代周报:《云图》为何要采取全球多元的融资策略?这与它最初的融资困难有关吗? 格兰特·希尔:我觉得正好相反。《云图》最初打算是由华纳兄弟制作,但这毕竟是一部巨大投入的电影,而且美国的大电影公司制作流程会非常庞大,所以华纳方面后来否决了这部电影的制作。我们发现如果自己出来做,做成独立电影的话,可以节省40%的制作费用。当然即便节省了40%的制作费,还是相当昂贵。目前我们采取了一种有别于现有电影融资机制的融资策略,尤其是跟亚洲4个投资者的合作关系,可以说完全颠覆了以往的模式,属于又投资又发行,这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而在北美市场,华纳制作发行不投资。现在有很多电影开始学习我们这种方式了。 时代周报:亚洲的投资者就有4个,那么总共有多少投资人? 格兰特·希尔:主要的投资者应该说是6个,我们在美国是华纳做发行,但版权卖给了福克斯。中国大陆是新原野,新加坡有一个投资公司,还有香港的寰亚,台湾的投资兼发行我们目前还要保密。欧洲的公司是只投资不做发行。 时代周报:那么多投资者,会不会不稳定?比如投资者太多,来自资方电影制作的要求也多。 格兰特·希尔:对,这的确是一个需要权衡的问题。拥有足够的投资者,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但是会不会太多人参与意见,而让创作者的初衷受到干预?所以在我们的模式里,我要的不仅是投资者,也是合作者。当真正开始准备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意识到不能有太多的投资者。《云图》的投资人数量我觉得是刚刚好,如果超过这个数量,可能会有些麻烦。 时代周报:传言说,有一位欧洲的投资者原本打算投资,结果电影都开拍了她发了一条短信给你,说决定撤回资金。这是怎么回事? 格兰特·希尔:这件事可以说“半真半假”。这位女投资者来自奥地利,是汤姆·提克威导演之前《香水》的投资人之一,也因为有之前的合作,她决定投资《云图》。但是你要知道,投资人与我们制作方总会有几个来回的谈判,她的确曾经用发短信的方式说过要撤回资金之类的话,但她最终还是投资了。她很强势,拥有一支足球队。跟她谈判的确很艰难。 投资大小不是决定因素 时代周报:中国大陆的投资者新原野公司,之前从未涉足过电影业。他们投资《云图》,有没有提特殊要求? 格兰特·希尔:没有,我们的谈判只涉及常规的几项,比如发行合同、宣传问题等,投资方对制作方的合作关系有一个基本的模式,这是全世界通行的模式,有几个小问题会进行谈判,但说到特殊的要求并没有。我觉得中方投资人裘总非常理解我们这种运作模式,对于中方参与分成国际票房这一点也非常看重,他很有野心。我们的谈判非常快,比一般的要快很多。 时代周报:周迅和朱珠加入《云图》,是中方提出的要求吧? 格兰特·希尔:其实几位导演都知道周迅,尤其是在欧洲。导演之一的汤姆·提克威看过周迅全部电影。朱珠是裘总推荐的。 时代周报:中国现在热钱很多,投资电影的热情也很高。但中国本土的电影业总是让观众“诟病”。你制作过大量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比如《泰坦尼克号》、《黑客帝国》,有什么秘诀? 格兰特·希尔:我要真知道秘诀,估计大家都可以退休了。这是很难控制的事情,我想唯一可以控制的几点是“好故事、好剧本、好演员”,宣传当然也很重要,然后就只能坐等效果了。 时代周报:投资大小反而不是“决定因素”? 格兰特·希尔:当然不是。无论投资大小,最终还是取决于观众。有多少大投资、大制作的片子,最终被观众“嗤之以鼻”?也有不少小投资、小成本电影,却很卖座。 时代周报:但是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讨论为何中国电影制作不出欧美,比如好莱坞的水准时,归因往往是制作费不够之类的“资金”问题。 格兰特·希尔:我觉得这是不对的。你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就是一部预算很小的片子,收了不少钱的同时,还获得了不少奖项。 时代周报:所以这是借口? 格兰特·希尔:我不可以这么说,但你可以这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