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良:轻松的管理者
追求人生亮点绝不厌倦
做一个轻松的管理者,这是我目前追求的亮点。我知道这对我来说只是一种永久的奢望,但我以此为目标,会使我拥有长久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我也因此不会感到疲劳和倦怠。1998年,我对自己的产业作出一个重大的决策:全面整合业务,出售非主业资产,进军生物制药行业。决策一出,在行业内外顿时掀起轩然大波。行外人认为,如此折腾如日中天的事业,放着手边的钱不赚,拿着金饭碗去讨饭真闹不明白;行业中人认为,企业转行虽然正常,但从建筑房地产行业突然转向制药行业也太离谱了,隔行如隔山,做企业不是秀才上战场!
无论怎样,在北海拼搏五年完成了两亿元资本积累的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设想,至今北生药业在中国医药界快速成长起来,至少表明当时的选择没有错。我不赞成一些人用灵机一动、突发奇想、时运到来之类的话语来形容当初所做的决策、以及企业快速成长,我觉得只要人有追求,那他的思维就得每时每刻不停地运转。其实,超前思维就像一张网,而机遇是鱼,没有网将无法捕获到鱼。“运气”只是那些本来可以做到、最后却没有做到的人给自己的安慰托辞。
做事业,一旦进入全神贯注的状态,就意味着你“苦行僧”般的生活已经开始了。但要真正做到“商界名流”,无疑要历经一段漫长的里程,这段里程中充满艰辛、劳累和坎坷,作为企业负责人,他必须在实践中悟出许多有新意的经营管理思想,以便不断地修整和完善。没有人逼你把自己交给企业,有了暂时的成就,你退隐商场,乐享其成也理所当然。但,“良田万顷,日食一升;瓦房千间,夜寝一室”而已。把个人的财富视为金钱,乞丐都可以做到,把财富上升为精神,恐怕连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都在努力之中。
人生只有几十年光景,一晃就过去了,财富不能全面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关键还看自己能给社会留下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作为企业领导人,应当有一套自己的管理思想,要把自己日积月累所形成的企业管理经验、行为理念进行归纳总结,让其他人从中得到启发,这远比留下物质上的财富更具有价值。所以说最大的财富是思想和经验。
不同行业的企业,其实也有许多方面具有共性。我学过建筑,做过建筑、管理过建筑。建筑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极致是用技术创造美的永恒,如果把建筑物作为一件艺术作品去细心雕刻,必须有足够的心智和灵巧的手法,它的亮点在细微之处,众多完美的细微之处才会使整体显得杰秀而成为不朽之作,这种手法就是核心技术,所以说核心技术是企业发展生死攸关的因素,对医药企业而言,尤为如此。
事实上,在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的生存并不是大问题,着重考虑的应是如何发展。而机遇面前人人平等,关键要看自己能不能抓住,敢不敢抓住。在我的潜意识里,别人看来不可能的,我总想让它变成可能。这也不是说我有多大能耐,仅仅性格决定罢了。只要看准了,我就不会回头,下定决心坚持到底。
崇尚本土管理毫不质疑 经过多次磨练和思考,我发现最好的管理工具就在身边。作为本土企业,在管理上应当注重本土文化的导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底蕴是劳动人民智慧结晶,这足以证明我们的思想和西方人一样先进,没有必要克隆西方的管理模式。最适合的管理就是员工从内心最愿意接受的管理。平静的水面锻炼不出出色的水手,把经验教训给他们,这是船长的职责。企业转行后,人员结构有了变化,成分也复杂:一方面是跟随我多年并立有汗马功劳的老员工和功臣,另一方面是转行后吸收进来的大批制药行业技术和管理人员,两者的思维观念和知识结构差别很大,摩擦和矛盾将在所难免。我的原则是,无论在哪一个岗位,都必须考虑“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我希望大家寻求到自己的最佳平衡点作为事业的支撑。我的观点是先追求个人的完美,再追求团队的完美,如果每个人都能独挡一面,整个团队必将成为可经受恶风大浪考验的坚堤。
“木桶理论”在业界曾一度受到关注,短板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事实上,我认为短板只是企业的问题之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木桶即使装了再多的水,又能保持多久呢?木桶的材质、木板的缝隙、木桶放在什么地方等等,都是制作木桶的人值得研究的,这个制作木桶的人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比喻到实业上,即便一家公司各方面都已经比较完善,但就一定会基业常青吗?这也未必。企业存在的内部管理、细小问题、何地做事等,都将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企业负责人的心态一定要端正,否则将无法实现持久的发展。作为企业负责人,不但要学政治、懂政治,还要有政治家的头脑和眼光,有强烈的使命感。而任何投机取巧、偷逃税收、踩着法律边沿行走都是一种冒险的行为,同时也是对自己、对企业、对股东、对员工的极端不负责任的做法。
英雄不问出处御权有道
现在不少人都有满腔抱负却又心理浮躁,一心只想干大事,小事情不愿意做,苦日子不愿意过,无法积累社会资本和财富资本,缺乏创业基础条件,最终抱憾终生。在北生药业,我的要求是,先做好眼前的事,再考虑下一步应该做的事,在做事过程当中,还要分轻重缓急,做到“在规划中行动,在行动中规划”。我们要求全体员工不能生搬硬套书本上的模式和观点,理论与实践需要有机结合,很多经验和教训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只有自己亲手操作,才会深刻体会和感悟到书本上的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果只知道纸上谈兵,这不符合企业实际。因此,我主张“习大于学”,并通过“逐步加压”“提供平台”和“老人引路”等加以落实。
大胆重用人才,英雄不问出处。不唯学历,不讲资历,不论出身,能为企业作贡献就能得到重用,我们采取因人设岗和因事设岗结合的方法,只要是人才就会有安排。
作为民营企业,企业与员工是雇佣关系的观点比较普遍,要扭转这种观点,双方都需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关键是企业能否以真诚的态度并拿出实际的行动,保护员工的根本利益,这不仅是对员工劳动、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员工的尊重。我们要求每一位员工参与工作目标计划的修订,并说明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和指标,在工作中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觉行动。我在管理上坚决反对研究人、琢磨人的“思维怪圈”,力求让管理行为变成“阳光操作”。同时,积极寻求建设扁平化组织机构和团队式的管理模式;由严格和完备的规章制度转向以共同愿景来凝聚企业的向心力。管理也逐步由监管型转向授权型,集权与分权则按“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进行。
在北生干事业,三个关键的顺序不能颠倒,即“先谋势,后谋利;先求强,后求大;先做人,后做事”。特别是人才观上,是猴子就给座山折腾折腾,是条龙就给条大江扑腾扑腾。对于缺乏挑战精神的人,我们只能放弃。我想,没人天生就是出色营销人、广告人、管理者,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就成为一名合格的“北生人”。
附:广西北生药业股份公司为国内上市企业,在血制品、干扰素等领域拥有圈套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