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学习型企业 如何创建责任型企业



 在企业管理的诸多要素中,责任是核心要素。它决定并影响着企业经营者的思想力、决策力,管理者的管理力,员工的执行力。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责任问题”是管理中最大的问题,也是众多企业在提升管理水平中花大气力想解决而一直未能解决好的老问题。因此,重视“责任问题”,创建“责任型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如何创建责任型企业

  一、企业责任的基本内涵 

  巩固改革成果需要对企业责任不断明晰和强化。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企业的责任随着企业的体制、功能、作用不断符合市场化要求而愈来愈成为解决管理问题的核心。企业的责任不仅来自组织外部,也来自组织内部:资本或股东要求它盈利;法律要求它遵纪守法;社会要求它与环境和谐共处;客户要求它信守承诺;市场要求它遵守规则;员工要求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提供自我价值体现与发展的条件;……。所有这些要求,都是企业必须承担起来的责任。假如企业不能承担起这些责任,就将吞食因责任缺失而产生的各种“恶果”。 

  同样,责任还是企业获取竞争力和利润的来源。管理大师德鲁克早在四十多年前就提出:管理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创造客户”。谁离客户的距离越近,谁获得的利润越多;接近或达到与客户的“零距离”,是每一个现代企业所期待的结果。接近或达到与客户零距离的实现途径,就是实现“责任承担”。 

  企业组织所承担的责任,是通过组成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岗位来实现的。因此,企业对责任的承担是企业每一个员工所承担责任的加权集合。承担责任的体现实质上就是企业品牌和价值的体现。从这一意义上说:责任创造价值、责任创造客户、责任创造利润。 

  企业的责任具有以下特性: 

  ◎责任的可传递性:企业最高管理者直至企业任何一个具体员工的责任,应根据其职责大小、工作性质、标准要求,相应的责任是逐级传递的。并以此形成企业的责任体系和责任流程。其结果体现了“人人头上有责任”; 

  ◎责任的可量化性:企业责任的实质是保证企业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其目标通常又是从具体的绩效指标完成情况来评价。因此,目标(指标)的逐级量化,实际上是随着责任的可传递而得到量化。其结果体现了“个个肩上有指标”; 

  ◎责任的可追溯性:企业责任的任何“过失”行为以及由此造成的后果,都应对责任的主体和相应的责任人进行追究。包括对过去的责任“过失”行为进行追溯性追究。 

  如上所述,企业的责任可描述为: 

 如何创建责任型企业

  ◎社会责任(遵守法律、保护环境、与社区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等); 

  ◎资本(股东)收益责任(保值增值、资产收益率、利润率等); 

  ◎客户权益责任(真诚守信、产品质量、服务等); 

  ◎员工权益责任(安全、职业健康、培训、报酬、个人发展等)。 

  二、创建“责任型企业”的思路 

  在企业管理的诸多要素中,责任是核心要素。它决定并影响着企业经营者的思想力、决策力,管理者的管理力,员工的执行力。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责任问题”是管理中最大的问题,也是众多在提升管理水平中花大气力想解决而一直未能解决好的老问题。因此,重视“责任问题”,加强与创新对“责任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1、“责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组织流程的原因:组织流程是基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的整合而形成。生产流程是基于产品实现过程而形成的物资流、资金流等;管理流程是控制生产流程而产生的信息流、人员流等。由于传统的、现实的多种因素,生产流程与管理流程存在着某些不匹配的现象,在管理流程中夹杂着某些与生产流程不一致、不相关甚至相反的成分。另外,也存在一些以所谓“责任”而固化的部门和岗位,因这些“责任”而产生的“权力”和“利益”对生产流程形成的负面作用,导致了生产流程的低效能和低效益。 

  二是制度设计的原因:根据组织流程的需要,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将企业内部所有的部门、岗位应当承担的责任用文件化的制度加以明确。但在识别、策划、设计责任时,存在概念模糊、原则性过强、内容不规范、主体不明确等问题,使责任在制度上存在某些先天性缺陷。 

  三是激励约束的原因:运用经济杠杆促使责任的落实是任何企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通过责任监督来达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是一种有效形式。但由于监督方式缺乏目标导向、监督行为缺乏科学性、监督力度软弱,导致责任落实成了“橡皮泥”。 

  四是道德与文化的原因:责任落实最根本的在于被赋予责任的人。责任人责任感的淡漠和缺失将使任何健全的责任制变为乌有。同样,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团队又可以弥补制度责任的某些缺陷。针对责任感问题的分析,可以归结为道德责任培育和责任文化建设的不够,导致责任落实失去了灵魂和方向。 

  2、“责任问题”的主要表现: 

  责任范围不清晰:不能将责任与企业的使命、宗旨、目标有机统一;分管领导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管理界面存在重叠、空隙和模糊的现象,形成了有的责任无岗位、有的岗位无责任等现象; 

  责任内容不具体:表述空泛、原则性内容多,具体任务、标准、要求少; 

  责任主体不明确:把部门、岗位与人相混淆,责任与责任人关系模糊。尤其存在岗位因人变而责任变的现象; 

  责任行为不规范:履行责任的随意性、盲目性比较大,习惯性违章管理、违章操作、违章办事的情况常有发生; 

  责任落实不到位:执行力弱。马虎、推诿、拖拉、懒惰等行为较为常见; 

  责任监督缺力度:行政监督、效能监督、审计监督力度不够;督导、督察、督办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责任意识缺自觉:职业道德修养不够,职业纪律比较松弛,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益意识缺乏; 

  责任文化缺根基:企业精神、价值观、人生观缺乏核心,员工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难以有效发挥。 

  以上“责任问题”的存在,具体到不同的部门、岗位和不同的任务,其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 

  3、解决“责任问题”的切入点 

  “责任制”与“责任感”是解决“责任问题”的必须首先弄清楚的二个基本概念。“责任制”是基于组织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流程需要必须建立的一种文件化的基本制度。它所针对的主体是企业的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岗位(重点是岗位),不管什么人在这个岗位上,都必须履行这个岗位的责任(成为责任人)。“责任感”是针对责任人在履行相应岗位责任所表现的态度、精神和意识的评价准则。当企业出现“责任问题”后,应首先检查“责任制”是否存在问题,然后再检讨“责任感”方面的问题。理顺了这二者的关系后,就找到了解决“责任问题”的切入点。 

  三、创建“责任型企业”的具体做法 

  1、识别责任范围、清晰责任内容、明确责任主体、规范责任行为,建立纵横有序的制度责任制。 

  根据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企业的生产特性和产品特性,首先必须建立好制度责任制: 

  责任的充分性:覆盖企业组织流程所有环节、所有的部门和所有的岗位;因责任而形成的管理界面无盲区、无缝隙、无重叠; 

  责任的适宜性:相关岗位在生产流程和管理流程所起的作用与其责任相适应;责任与其要求的责任人的条件、能力相适应;责任与其权力和利益相适应; 

  责任的有效性:责任人应当落实的责任内容具体,标准清楚,要求明确。 

  责任的权威性:责任应以文件化的形式予以明确,责任一旦被明确,应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 

  责任的强制性:责任一旦被赋予,就必须得到坚决的执行。责任人应当十分明白地清楚所承担的责任;在发生责任分歧时,必须是有权或被授权的部门或人对责任进行解释和裁定(同样的责任分歧不允许重复出现)。 

  明确了部门和各级人员的职责和责任后,各项管理工作才能进入规范和有序的轨道,职责和责任管理才能发挥出了对其他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作用和引导作用。 

  2、狠抓责任落实、强化责任监督、严格责任考核,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 

  责任人的责任明确后,如何保证责任的落实是最关键的问题。历史和现实经验证明,仅仅依靠或强调责任人自身素质或自觉性是不能完全解决责任落实问题的,必须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考核监督机制来促使责任的落实。这种机制的作用和效力体现在: 

  首先,把企业在一定时期的总体目标分解到各个责任主体,明确规定各个责任人的责任目标,只有这样,责任落实才有压力和方向; 

  其次,规定责任人在履行职责中应当承担的过失责任。 

  第三,要使责任在落实的过程中在控可控。必须建立监督考核与激励约束相结合的机制,对责任主体落实责任的情况实行动态监督考核。实践证明,缺乏监督考核的责任在落实中因人的原因会产生很大偏差,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监督考核没有激励与约束的经济手段作支撑,将会失去应有的地位与作用。 

  3、持续增强责任感、培育敬业爱岗意识、建设责任文化,建立具有时代精神与现代先进文化相一致的道德责任制。 

  企业承担的责任,归根到底是通过一群有血有肉的“人”来体现的。责任的底线是承担责任的人的责任感。以增强责任感为目的的责任制建设就是道德责任制。 

  首先,把道德责任制建设纳入企业文化建设战略之中,使责任感成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核心,形成企业独具特色的道德责任文化。 

  其次,加强员工敬业爱岗意识的培训。使员工把个人的使命感与干好工作的责任感统一起来,自觉主动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第三,切实防止道德责任制建设的“虚泛化”。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实情出发,对道德责任制建设实行分类指导。正确对待“个性化”与“大众化”、“差异化”与“同一化”的客观存在,使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最后达到1+1大于2的组织效率,就像德鲁克所说的“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综上所述,创建“责任型企业”,就是把制度责任制、经济责任制、道德责任制三者整合为一体,或称为“三维一体”责任制解决方案。制度责任制是基础也是前提,经济责任制是手段也是措施,道德责任制是核心也是保障。 

  四、责任重于泰山 

  现代企业组织管理中,无论是“岗位与岗位”的关系、还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都是互为责任的“责任者与责任者”的责任关系。那么,一种基于责任关系的“责任流程”就必然存在于企业组织里,这种“责任流程”始终伴随着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和业务流程。一旦在流程的某个环节发生“责任缺失”,必将造成整个流程的断裂,其危害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安全、质量、效率和效益,同时也危害到责任缺失的“人”。因此,对“责任型企业”的重视和创建,是企业在加强管理,落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变革企业管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创新内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0067.html

更多阅读

分析传统企业管理与学习型企业管理特点对比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革命时代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企业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学习型企业管理的理论就应运而生了。  1.传统企业管理  传统企业管理的概念普遍实行在企业管理体制中,它在企业内部设立了

在学习型企业建设中凸现法制特色

  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企业,不论遵循什么理论进行管理的,不外于两种类型:一类是“制度+控制”型,另一类是“学习+激励”型,即我们要创建的“学习型企业”。  所谓“制度+控制”型,它是以等级为基础,以权力为特征的,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

学习型组织

一、学习型组织概述  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企业,不论遵循什么理论进行管理,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等级权力控制型,另一类是非等级权力控制型,即学习型企业。等级权力控业是以等级为基础,以权力为特征,对上级负责的垂直型单向线性系统。它强

你所在的企业适合创建学习型组织吗

    学习型组织是美国学者彼得8226;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管理观念,这种观念刚一提出时,便受到当时众多企业的追捧,如今时间已过去7、8年,我们再重新审视你的企业,你所在的企业是否适合创造学习型组织,是否到了创建学习型

成就学习型企业的十一步

  韦尔奇的学习型文化在将通用电气从一家老迈的制造业官僚机构改造为世界上最大、最有价值的跨国企业之一的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 文/杰弗里·克拉姆斯 aihuau.com韦尔奇刚刚接任CEO的时候,GE的总市值为130亿美元,2000年春G

声明:《创建学习型企业 如何创建责任型企业》为网友无暇弄红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