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脑500强榜首企业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在2004年12月30日提交的财务状况报告显示,该公司个人电脑部门2001年亏损状况为3.97亿美元,2002年为1.71亿美元,2003年为2.58亿美元,2004年上半年亏损1.39亿美元。
合算的交易
IBM通常并不对外公布个人电脑部门的财务状况。无疑,继12月8日出售PC业务给中国联想之后,IBM此举旨在安抚他的股东们:我们前几天进行的交易是合算的,大家不必为此担心受损。IBM在与联想交易的第二天股价就有所上扬,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表明股东们对这次并购的认可。据报道,此前IBM的个人电脑业务约占其总销售额的10%,但利润却非常有限。按IBM前总裁郭士纳的话说,“PC部门对于IBM来说是痛苦的,成本太高。”这笔交易对IBM来说没有什么负面影响,剥离了运营不良的业务之后,IBM仍然持有自己的品牌并参与业务。近期的挑战就是要安抚客户,提防HP和DELL这些竞争对手挖客户。
IBM的一贯战略
这笔交易与IBM以往的经营战略一脉相传。从前IBM就曾将非核心业务的键盘和打印机业务出售,以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如今的IBM已经不是一家以生产高科技硬件著称的机器公司,而是软件咨询服务公司。IBM公司的系统和技术业务部门仍然作为硬件业务,它只占新公司总销售额的20%多。PC业务毕竟对中兴IBM居功至伟,卖出去实在可惜。然而正是如此才更让人佩服IBM的魄力,敢于自我否定,自我超越。它时刻向世人昭示着一家老牌公司的青春活力,相信它会继续作为案例写入再版的《基业常青》。
牵制自己的本土同行
借着这次与IBM的合作,IBM的新合作伙伴联想一举成为世界第三大PC厂商。联想将利用全球的供应链,进行全球大规模采购降低成本,再加上IBM遍布全球的销售网络,联想就有可能给对手造成冲击甚至战胜对手。一方面,IBM能通过在新联想的股份直接获利;另一方面如果联想全球化进展顺利,势必会遏制DELL的迅猛势头。IBM副总裁兼个人计算机事业群总经理Stephen Ward则将实际掌权接管新联想的首席执行官,IBM的PC分部营销副总裁Deepak Advani将成为联想的首席营销官。联想的海外业务将主要由原IBM的人员掌控。IBM必能更有效地牵制和打击它在IT服务领域的竞争对手。
叩开中国市场的大门
由于拥有IBM品牌和持有新联想18.9%的股份,IBM实际上并不是彻底放弃在PC领域的影响力和利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IBM通过这次并购将极大地改善它在中国的业务状况。IBM专注于IT服务的战略已明确,它对中国市场有强大的需求。但中国政府在这个领域对跨国公司还有很大的顾虑和限制。这场交易对IBM来说,更重要的层面是,这是它与联想在交易本身之外进行战略合作的重要筹码。IBM寄望于联想在中国市场上的渠道优势和强大的在政府、行业中吸纳订单的能力,能将自己的高端服务器和IT服务业务全面辐射到中国市场上。
有得必有失
有人认为,IBM失去PC之后会削弱他的品牌影响力。事实上,的确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但是情况却不会很糟糕。因为PC业务转给联想之后IBM的目标客户,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和服务都不再包括个人用户了,所以IBM并不会因此受损。五年之后,如果将来的协议规定停止在PC上使用IBM商标,IBM的用户数量就会大大降低,因为硬件只剩下了服务器上保留着IBM三个字母。但是至于会不会因为IBM商标使用者的减少而使其品牌价值有所贬损,要看五年后的市场状况而定。IBM和联想都希望通过这起并购,以放弃非核心业务为代价,使自己专注于优势领域,加强核心竞争力,为自己在全球竞争中加添筹码。资产雄厚、部门庞杂的跨国巨头常被担心缺少必要的灵活性。IBM用自己的行动表明,看似笨重臃肿的大象也会跳舞,尤其是在它瘦身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