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提醒 提醒李焜耀



收购是近日的关键词,TCL完全收购与阿尔卡特合资的手机公司,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最新的是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

  一切符合商业逻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制造工厂,制造贴牌的低价值业务,照样为我们中国的企业积累起大量的资本;现在,我们的企业家希望可以用资本去购买高附加值的核心技术和品牌,从而主流性地进入国际市场,换句话说,不再光为别人打工。这从理论上说,确实是中国企业发展的一种思路。三个重量级的案例发生后,大家开始谈是否会进入所谓的“中国世纪”,探讨中国企业会否如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挥舞着支票,昂首阔步进入国际舞台。

  

  达摩克利斯之剑?

  这一种思路里,最大的挑战,是并购后的文化整合。李焜耀先生在被问到面临的挑战时,第一个提到的就是企业文化的整合问题;无独有偶,联想的杨元庆先生也曾透露,两股文化如何交融,是他在整个收购过程中考虑最多的问题。

  其实大家都是明白人,知道文化整合的风险。只是眼皮子底下的商业利益太过诱人,才会“铤而走险”。并购谈判时,许多人更愿意谈的是可以量化的数字、模型和可以节约的成本;唯独文化整合,是不可量化的因素,是无法用模型测算的变数。麦肯锡公司的一研究结果对许多企业家而言已不是新闻:他们发现,全球并购成功的比例只有23%,而失败则高达61%。大多数并购失败的原因是整合的失败,特别是人事,这最终可归结于文化整合的失败。

  我们有可资参照的对象,一起看看日本的例子:1989年,索尼公司以60亿美元的代价,收购美国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从商业模式上分析,索尼在娱乐业的硬件上独树一帜,所以,如果能辅以“内容”,当可主娱乐业的沉浮!然而,1994年,即购并后的第5年,索尼公司宣布在电影业中亏损32亿美元,黯然离场。不用专家的评论,也可以想象,极富特色的日本文化,与具有鲜明特征的好莱坞文化玩不到一起,最终散伙了事。

  再看一下《商业周刊》推出的2004年世界最有价值品牌100强,日本企业占有7席。丰田,本田,索尼,佳能,任天堂,松下,尼桑,哪一个不是靠日本文化浇灌,在全世界各地辛勤耕耘后创出的品牌?哪一个是靠并购扬名立万?

  品牌之争,就是文化之争。仔细看一下《商业周刊》的榜单,除了日本的7席外,韩国占有1席:三星。之外,欧洲占34个;美国是当仁不让的老大,58个。如果谈强势文化,美欧日排列前三,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有这样的榜单,一点也不奇怪。

  中国的企业要通过并购的方式,树立全球的品牌,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尝试。毕竟现在不是80年代了,全球化、互联网,让文化的差异性逐渐缩小,但是,文化的整合仍然是很难逾越的高峰,尤其是处于弱势文化的企业,并购身处强势文化的企业,如能成功,绝对值得著书立传,为中国企业提供最佳的实战案例。

    

  李焜耀之辩

  可是最近看关于明基的报道,不仅要替明基捏一把汗,感觉上,李焜耀先生对文化的理解,好像不如看商业数字来得清晰(要不怎么大家都觉得明基这次是捡了一个大便宜呢)。试举两例。

  其一,李先生在发布会上提到,“……我觉得明基的同仁大部分英文能力是不错的,我是挺有信心的,没有太大的困难,我们这次谈判都是用英文直接谈判的。昨天晚上发表会上,都是用英文直接沟通的,都是很容易,都很好,尤其是西门子的员工,国际化的训练非常好,我们见到普通员工都是英文讲得非常棒的,都比我们讲得还好,我觉得难度不是太大。”

  我听说,西门子手机上海的同事,对这一段的讲话颇有非议。文化的整合如果仅仅是语言的沟通那么简单,那倒好了。如果仅以英文的表达能力,来判断一个人是否国际化,错矣!我在多年和外国同事工作、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语言的沟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对异族文化的敏感度和包容度,更为关键。

  我认识一个来自法国的同事,在中国已近十年,到现在中文只会一点点,就够打个车什么的。但是他在工作中,没有任何文化障碍,所以一待十年,乐此不疲。我从他身上学会不少东西:记得他刚到上海上班第二天,就给我看一张照片,是一座极漂亮的西班牙式的建筑,问我知不知道这幢建筑在哪里。我当然不知道。他告诉我,就在离我们办公室走五分钟路的一条弄堂里。是他让我学会用新的眼光去看,去发现上海。

  我同样和许多中文流利的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同事合作过,其中无法适应中国的不在少数。所以,语言只是一部分:但绝不是关键的那一部分。

  其二,李先生认为,“他们的企业文化和我们其实是非常接近的,都是很强调诚信原则,……两边人的文化都是很接近的”。

 提醒李焜耀
  我希望李先生讲的只是场面上的话,不是心里面真正认同的。明基和西门子的企业文化差异,无论从发展历史,从依托的民族文化,从所处行业,从各自的商业战略来讲,都有天壤之别。正如李先生提到,“西门子是一个有158年历史的老公司,它本身公司系统的严密度,那种精密程度管理的细致程度……”因为这样的严密度,精细度,所以新产品上市的周期慢,所以无法支撑像Xelibri这样的时尚品牌,尽管广告市场做得实在不错。如今,既然明基入主,不会希望蹈此覆辙吧?

  真心希望李先生和明基的同仁,从内心里重视文化的整合,为大中华的企业树一个榜样,成就一个全球的明基。如果还是用日本企业作为借鉴的话,坚持自己文化中最深层的内涵,应该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回头去看,如今笑傲江湖的品牌,无一不是依托本国、本民族的文化。所以要进入中国的世纪,学习别人的同时,如果没有自己的文化作为底蕴,恐怕难以成事。陈丹青先生说得好,“中国艺术,西方艺术,好在不相通。为什么要相通呢。”企业管理,文化整合,是商界中最高层次的艺术。当同此理。

  谨用同样是来自台湾的龙应台女士一句话,祝福明基:“自己的道路,自己走,一步一个脚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0428.html

更多阅读

李焜耀的“危险时刻”:18个月中的生死修炼

  坏的时候已经过去了!”2006年4月,李焜耀曾信心满满地说,以后的历史表明,这不是李焜耀人生的“底部”。  2006年9月,李焜耀宣布停止向其德国手机子公司追加投资时,不是最坏的时刻。  2006年12月,李焜耀承认明基并购西门子失败时

“颠覆者”李焜耀的成功历程:苍狼族之出路

编 者 按:在经历了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空前绝后的大挫折后,李焜耀,这位中国台湾地区最为知名的企业家,几乎从大众视野里消失了。  李焜耀也许永远都不会忘记2006年的那个12月,那是一个“当你投资一项事业,面临巨大亏损,为了留得青山在

“颠覆者”李焜耀:苍狼族之出路

在经历了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空前绝后的大挫折后,李焜耀,这位中国台湾地区最为知名的企业家,几乎从大众视野里消失了。   李焜耀也许永远都不会忘记2006年的那个12月,那是一个“当你投资一项事业,面临巨大亏损,为了留得青山在,决定壮士断

明基董事长李焜耀:适应需要时间

          世界商业报道消息:与一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明基董事长相比,54岁的李焜耀头上平添了许多白发,人也瘦了。  “我是不能跨越时间的。”12月8日,北京,知春路一家四星级的酒店,才从跨国并购前线败下阵来的李焜

明基投影仪 明基董事长李焜耀捡了个大便宜

            李焜耀,出生于1952年9月10日,台湾省苗栗县,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学士瑞士IMD洛桑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研究所硕士。  李焜耀先生于1976年加入宏基电脑,经历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行销策略规划等工作,并晋

声明:《qq提醒 提醒李焜耀》为网友拒绝平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