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的“一泻千里”似乎势不可挡。2005年5月30日,上证指数跌至1060点,再创7年来的新低。6月2日,上证综指再度逼近千点整数关口:1008点。
然而,对于中石化而言,股市的跌宕起伏不会动摇其“将整合进行到底”的决心。
4月2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正式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9日,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业、金牛能源成为了第一批进行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的公司。
6月2日,就在中国证监会发布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即将启动这一通知的第二天,谁将成为第二批试点改革的对象就成为了业界各方揣测的热点,网上也一度推出了猜测名单,中石化的子公司扬子石化被赫然列入其中。
对于旗下资产的整合,中石化一向对外宣称:“对上市公司的整合没有时间表”。然而,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的推行,无疑将对中石化的整合进程产生影响。
此外,在进行资产整合的同时,中石化亦着手调整业务的组合,资产整合可预见的难题,自然也将给业务整合增添了不可避免的难度。
麻烦?
中石化为什么要对子公司进行资产整合?这是一个早就回答过的问题。
2000年10月,中石化在香港、纽约和伦敦三地证券交易所上市时曾向海外投资者承诺,将按照国际股市规则改造和运作公司,保证其独立性,规避关联交易和系统内的同业竞争,同时也承诺将对下属的上市公司进行整合。
2002年,中石化以“净壳出让”的方式完成了对湖北兴化的资产整合。自此,中石化重组旗下子公司的序幕被正式拉开。
2004年12月,中石化对H股上市子公司北京燕化(中国石化北京燕山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整合正式启动。这一次,中石化专门成立了一家名为北京飞天的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以3.80港元/股价格向北京燕化的流通股股东支付合并现金对价,总计约38.40亿港元。同时,北京飞天向中石化发行新注册股本,完成吸收合并。而中石化在注销北京飞天后,则可以最终将原北京燕化的业务完全融入燕山石化分公司之中。
目前,中石化在国内A股市场上还有10家未被整合的直接控股公司,即仪征化纤、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上海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中国凤凰、武汉石油、石炼化和泰山石油。
2004年7月,中石化本欲复制湖北兴化的模式对中国凤凰进行整合,但由于整合方案未被证监会通过而未获成功。目前,中石化对中国凤凰的整合事宜仍在操作之中。
中石化的下一个整合目标会是谁?扬子石化和齐鲁石化是被业内人士揣测可能性最大的两个。“因为这两家上市公司只发行了A股,而且业绩也一直不错。”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由于这两家公司的股本较大,因此将会使用类似于整合北京燕化的“回购”方式。
然而,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的推出,打乱了中石化原先的计划。
“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中石化是否愿意搞?”当记者就此话题咨询几位证券业内人士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向记者传达出这样一个观点。华夏证券的研究员张剑一语道破:“中石化本身是不想搞股权分置改革的,因为他还要收购自己的子公司。”
和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外界一度风传,扬子石化将成为第二批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截至6月2日,扬子石化的股价逆大势而上,连续上涨了4天。
处在这样一个前景尚不明朗的关口,没有人能对中石化下一步的整合做出肯定的预测。“现在的关系挺微妙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公司高层管理人士告诉记者,按理说,中石化是不愿意旗下子公司成为试点的,因为一旦他的子公司成为了“全流通”股,那中石化就将面临着送股的问题,老流通股股东的股本就又被扩张了。如此一来,自然会给中石化今后的回购带来更多的麻烦。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出现是否会使中石化今后回购旗下子公司付出更大“代价”这一问题,没有人能立即给出答案,不过如果中石化下的子公司参与试点,中石化的整合工作“肯定会更麻烦”,因为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整合动作,需开股东大会,进行表决,至少时间上耗费是无法避免。
从中石化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愿意还像以前那样标价后直接进行收回。而且这样一来,对市场也不是一个坏事,因为流通股股东可以获得一个溢价。
银河证券的陈键也认为:“股权分置改革改变不了中石化整合的方向,股权分置改革实际上是解决市场流通性的问题。全流通与否,对于中石化进行资产整合的影响并不大。”他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中石化进行资产整合来说,不是一个大问题。
目前,对于试点方案到底如何实施,如何补偿流通股股东的权益,都还在激烈的争论之中。
新的问题出现了,中石化现在还有时间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
管理权上收与利益平衡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原总裁王基铭曾表示,“所谓重组,一方面要理顺公司的管理体制,另一方面产业上要符合长远的发展战略,包括相互交织的多个层次,除了子公司的整合,也包括专业的整合,管理的整合,以及产业链的整合。”
油田勘探、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是中石化的四大业务板块。因此,除了对旗下子公司进行资产回购外,中石化还在同步推进的另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业务的整合。
2005年5月10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销售分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至此,中石化的化工产品长期处于分散销售格局、没有形成统一化工产品营销网络的混乱局面将结束。此次,中石化将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分别设立三个区域性的销售分公司,建立以直销为主、直销与分销相结合的营销网络。
中石化董秘局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中石化这次整合的业务主要针对的是化工产品,例如聚乙烯等三大合成材料以及乙二醇等基本化工原料。他介绍,过去由于中石化底下有很多分公司,因此做了很多重复性的工作,这次成立化工销售分公司,实际上就是要进行一次整合。
中石化认为,这将对其整合产业链、突出核心业务、充分发挥集约化经营的整体优势、全面提升综合竞争能力,以及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过去分散的经营模式导致“没有形成‘中国石化’统一的品牌,产品优势没有转化为市场优势,制约了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和资源配置、客户管理和营销网络建设、经营战略和营销策略等方面的统筹优化,影响了化工板块整体优势的发挥和中国石化市场竞争力的增强,同时也给客户购买中国石化产品带来诸多不便。”
事实上,跨国公司近年在中国的拓展举动,充当了中石化战略反省的催化剂。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国外的能源巨头在战略布局方面从来都是非常讲究的,例如他们首先会将中国纳入亚太市场这个大的体系之中,并确定中国在这个大市场的地位;而在中国市场内又将如何布局,也都是提前规划好的。然后,他们才会看准时机按部就班地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公司已不断在中国境内扩张自己的版图,中石化要想和这些世界级的对手竞争,首先就要将自己的内部资源整合好。否则,还像过去那样毫无章法的各自出击,其后果可想而知。
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王震认为,化工销售分公司的成立,实际上是中石化将管理权限上收的一个步骤。他说:“因为只有掌握了控制力,才能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
但是,由于中石化的资产整合尚未完成,此时开展业务整合,自然会给其工作的推进带来一定的难度。
一位业内资深分析人士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中石化的资产整合尚未完成,但是他在成立化工销售分公司后,一声令下,下边的子公司就变成了生产车间。通过这次整合,中石化就可以对国内的部分化工产品形成垄断。如此一来,即使部分产品的市场行情出现了不好的局面,中石化也可以将整个价格支撑住。
同时,与化工业务相关的子公司如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上海石化等很多都是上市公司,因此,如何平衡中石化和子公司这二者间的利益就成了摆在中石化面前的一道难题。毕竟,中石化最终要得到的是整合后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尽管对于经营管理上的过渡问题,中石化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是‘先立后破’,对于旗下的子公司先按照过去的机制运营一段时间,到7月份再上ERP系统”,中石化董秘局的这位人士如此解释他们的“道”。
但是,在中石化子公司的资产还没有被完全整合进来之前,如何能够调动起子公司人员的积极性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以前,这些子公司都有自己的销售权。但是,现在销售权被中石化收走了,子公司成为了生产车间,它们只能根据上面的指令,从原料的调配,到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及最终的销售都由上面决定。很明显,子公司的权力被削弱了。
而如果情况相反,即中石化对这些子公司完成了吸收合并,将他们变成了分公司,那统一销售权就成了一件“名正言顺”的事情了。
但是,在今天中石化的资产整合连一半都没能完成之时,各子公司都还有各自的股东,今后的利益冲突问题将在所难免。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中石化应加速对子公司的资产整合。
对于体系庞大、结构复杂的中石化而言,整合的工作哪一项也不能被落下。如何调整好各项整合工作的进度,使他们之间能够起到相辅相成,而不是彼此牵绊的作用,将花费中石化更多的精力。
“我个人认为,中石化的这种整合方向是正确的,但是难度很大。”王震说。
中石化未完的整合事业还充满问号:
★ 中石化整合的时间表与股权分置改革的时间表之间的时间差?
★ 在未完成资产整合之际,如何平衡总公司与子公司其他股东之间的利益关系?
★ 能否“企业化”地解决整合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人事重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