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理论论文 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兴起(二)



三、后现代企业的内涵及典型特征

后现代企业的内涵:在张曙光、东方赢、安同良、郑江淮等界定基础上的发展

迄今为止,尽管国内外已有多位学者使用过“后现代企业”概念,但关于后现代企业尚没有准确统一的定义。另外,学术界也并未将“后现代企业”与“后现代管理”概念,进行相应的区分。笔者认为,所谓“后现代管理”是与“后现代企业”这一企业形式不可分割的。从逻辑角度来说,“后现代企业”的存在先于“后现代管理”,而从时间角度来说,“后现代企业”与“后现代管理”的产生几乎是同时的。没有“后现代企业”就没有“后现代管理”,反之,没有“后现代管理”,“后现代企业”也就无以为继。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后现代管理模式进行开创性研究与探索。在阐述后现代管理模式之前,对后现代企业的内涵进行界定是一项基础性的必须的工作。笔者对后现代企业制度的界定,是建立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界学者对后现代企业制度界定基础之上的。

中国经济学家张曙光教授指出,使用后现代企业概念,“其目的在于说明这样一种现象,即在管理者分享部分剩余的各种安排中,使其占有企业股份的一个相应的部分。这样一来,管理者也就具有了企业所有者和财产所有者的双重身份。”(张曙光《中国经济学和经济学家》205页)

张曙光教授是针对张维迎“资本雇佣劳动”的现代企业模式而提出后现代企业概念的。张曙光认为,在新的高科技企业中所出现的管理者占有股份以及“劳动雇佣资本”现象,是经典现代企业理论所无法解释的。因此,他对后现代企业概念的界定主要是从产权角度出发。

东方赢对后现代企业的界定是,“后现代企业制度,实质是众多独立企业的战略性集团。或者说,后现代企业制度,把由一组资本家控制的巨型企业,转变分立为由多个资本家分别掌管的中小企业的集合体。(东方赢《超速模式》238页)可见,东方赢主要是从公司组织结构的角度来定义后现代企业的。

郑江淮、安同良对后现代企业的定义主要是从企业理论发展史的角度出发的。他们在对企业的新古典理论、企业的能力理论和企业的契约理论进行分析后,认为这几种理论进行对话,取长补短是“大势所趋”。他们指出,“这意味着,一种综合的企业理论正在涌现,而这种理论必定是既符合历史实际、又具有理论预测功能的统一范式。我们把它命名为后现代企业理论,因为人们习惯将契约理论称之为现代企业理论。”(郑江淮、安同良《后现代企业理论的兴起——对企业的新古典、契约与能力理论的超越》,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3期)

客观地说,以上几位学者对后现代企业的定义虽各有优点,然而还未能较为全面地概括出后现代企业的内涵。其中,张曙光教授对后现代企业的定义是从产权角度出发的,这种界定最为贴近后现代企业的本质。东方赢虽然试图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对后现代企业的进行界定,但却没有很好很深地把握后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本质,而且有以偏盖全之嫌。郑江淮、安同良对后现代企业的界定建立在企业理论发展史的基础之上,这是可取的,但是他们的结论却值得商榷——三种经典现代企业理论的对话和综合,并不会必然地导致后现代企业理论。因为至少,如果没有后现代哲学与文化理论为基础,后现代企业理论的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从这一角度而言,后现代企业理论的研究注定具有跨学科性,单纯从经济学或管理学角度不可能创建出真正的后现代企业理论。

 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兴起(二)
笔者在以上三位学者对后现代企业界定的基础上,尝试对后现代企业的内涵做出自己的界定。尽管笔者的界定可能仍然是不成熟的,但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全面的。我主要从两个角度对后现代企业进行界定:其一,是从后现代企业性质和制度的角度;其二,是从后现代企业理论建设的角度。

笔者认为,从企业性质和制度的角度,对后现代企业的内涵应做如下界定:

后现代企业是指在后现代社会和经济条件下,所出现的一种产权模式、组织结构、经营模式、企业哲学或文化等与现代企业完全不同的企业。后现代企业的产权模式是管理者与普通雇员分享企业部分剩余并占有一定股份,从而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化;后现代企业采用的是虚拟一体化组织,从而使得企业与市场之间的界限也趋于模糊化;后现代企业普遍采用虚拟经营模式,从而可以低成本获得高速发展;后现代企业的哲学或文化建立在对二元论和人本主义超越的基础之上。

而从理论建设的角度来看,后现代企业理论至少要建立在以下基础之上:

(1)后现代哲学与文化理论。这是建设后现代企业理论的本源。离开对后现代哲学与文化理论成果的吸取,后现代企业理论将成为无源之水。后现代企业理论是后现代理论的一个分支和发展。

(2)经典现代企业及其管理理论。包括新古典企业理论、企业的契约理论、企业的能力理论,以及现代管理学中的众多流派的理论。

(3)知识经济及其相关理论。

(4)对新兴企业现象的考察。

关于后现代企业内涵的几点补充说明

正如在现代时期,并非所有企业都是典型意义上的现代企业一样,在后现代时期,也并非所有企业都是典型意义上的后现代企业。但同时,与现代企业是现代时期企业的主导模式一样,后现代企业也是后现代时期企业的主导模式。

张维迎认为,后现代企业就是高科技企业(针对张曙光关于后现代企业的观点)。笔者不赞同张维迎的这一看法。因为后现代企业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建立在一种与现代不同的崭新的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基础之上,是一场彻底的观念与范式的革命,而并非产业或技术意义上的狭隘的变革。虽然高科技企业在后现代社会是一种很具代表性的企业形式,但同时后现代社会还具有其他形形色色的企业形式。强调多元化和认同每一个个体的价值,是后现代精神的典型特征,因而,将后现代企业简单地定义为高科技企业本身就是违背后现代精神的。

就后现代企业的实质而言,它不仅在企业性质方面与现代企业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一场经营管理的革命。这一革命不仅涉及高科技企业,同时也涉及金融、地产、贸易、物流、娱乐、传媒、信息、咨询、广告、设计等形形色色的企业,甚至连现代企业的代表形式——工业企业都要接受后现代企业观念与范式的改造。因此,“后现代企业”是一个整合性的概念,它远比数字化企业、虚拟企业、知识型企业等当今流行的描述新型企业的技术性概念更具概括性和科学性,同时也更具历史感。

后现代企业制度与管理的典型特征

在接下来的八章中,本书将从后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治理模式、经营模式、权力场、领袖模式、人力资本运营、文化战略和后现代企业伦理等角度,对后现代企业管理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这些论述是笔者当前阶段在后现代管理研究方面成果的汇集,其中很多是个人的思考与创新。通过这些章节,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后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管理模式的典型特征:

在组织形式方面:

后现代企业组织具有扁平化、网络化和多中心化等特征。后现代企业组织还体现出极大的可塑性、变形性,甚至具有一种“反组织”的特征,也就是汤姆8226;彼得斯的所说的“无结构”状态。后现代企业组织的种种特性决定了与现代企业组织相比,它具有一种“生物性自控能力”(梅雷迪斯8226;贝尔滨),并使得后现代企业成为“生命企业”。因此,后现代企业倾向于将庞大的组织变成若干灵捷的小团队。

另外,后现代企业组织还极大地突破了现代企业组织的僵硬边界,趋向于无边界化。

在治理模式方面:

后现代企业的产权模式是对古典企业产权模式的否定之否定。如果说古典企业的治理是建立在经营权与所有权一元化合一的基础之上,现代企业的治理是建立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基础之上,那么,后现代企业的治理就是建立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多元化合一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

后现代企业产权模式的兴起,是一次企业制度的彻底革命,其背景是知识资本拥有了“权力话语”,从而颠覆了传统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主仆关系”。后现代企业产权模式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自我超越提供了一种可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后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模式也是对古典企业委托——代理模式的否定之否定。古典企业没有委托——代理现象或者委托者与代理者是合一的;现代企业的委托者与代理者具有明确的界线,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前者是资本家,后者是工人(包括管理者,因为在资本家眼中管理者和一线工人没有本质的区别——即都是“打工者”),现代企业的委托——代理制体现了资本雇佣劳动模式的有效性;后现代企业的委托者与代理者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化,这主要是由于资本雇佣劳动模式的被打破——其结果是劳动雇佣资本模式以及资本与劳动相互雇佣模式的出现。

在经营模式方面:

后现代企业主要是超越了现代企业的纵向一体化模式,而代之以虚拟一体化模式。虚拟经营成为后现代企业制胜的法宝。

在权力场方面:

从限制性权力到创造性权力的转变,是后现代企业权力场的最重要变化。另外,在后现代企业中,知识与文化成为真正的“权力话语”,由此,知识分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知识分子不再是“统治阶级中的被统治者”(布尔迪厄)。

在领袖模式方面:

后现代企业的出现意味着传统话语中虚假的“大领袖”已变成真实的“小领袖”。而且传统(包括现代)企业中的个人领袖变成领袖团队,甚至每一个员工都具有领导者的特性。这种转变表明传统的一元化管理主体模式,已被多元化管理主体模式所取代。

在人力资本运营方面:

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取决于以下两个前提:即劳动与资本的合一性以及人力资本的团队性。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将涉及到产权方面的革命。在此基础上,后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本运营将更多地充满了艺术的色彩,它成功的秘诀是宽容、民主与爱。

在文化战略方面:

后现代企业的文化战略与“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一个概念。在经济文化化的后现代社会,企业就是文化的创造者,因此,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都体现了文化战略,文化在后现代企业中并不仅仅是一种具有凝聚力的精神,而是企业实践的全部内容。文化不仅是手段,而且也成为目的。

在企业伦理方面:

后现代企业的伦理建设在战略层面上,早已超越了对社会边缘群体的帮助这样一个基本的层次。后现代企业的伦理必须与企业战略结合在一起,因此,伦理建设不是与企业赢利目标无关的事情。

除此而外,后现代企业伦理建设的核心要务乃是构筑交往理性和理性交往。因为,后现代企业不仅是生产的场所,也是交往的场所。后现代企业在完成盈利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企业成员生活的幸福,这种关注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和仅仅是一种权术的表演。实现这一切将有利于所有与企业相关的利益群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0737.html

更多阅读

论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资产负债率

1、关于企业管理1.1、企业的定义1.2、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目的1.2、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及其目的1.3、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层面1.4、企业管理的内容1.4.1、企业管理制度的制订1.4.2、企业管理制度制订后的落实与管控1.4.2.1、控制:1.4.2.3、组织:2、企

《反经》与组织管理控制系列(四):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运用

司马错曰:“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人;欲王者,务博其德。”在解决了职业经理团队的选人关键点问题之后,接下来必须要面对的就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运用问题。任何企业都有其管理制度,无论是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是明规则或是潜规

现代企业管理创新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分为广义企业管理制度和狭义企业管理制度。而广义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正是现代的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狭义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主要是指企业针对自身发展情况,制定的一系列企业生产、销售、整体经济以

声明:《现代企业理论论文 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的兴起(二)》为网友古道瘦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