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企业印度生存报告 日资企业的炼狱式生存



产品销量下降、经营谨小慎微、本土人才难得……由于最近民间对立情绪不断激化,在华日资企业感到越来越尴尬并多已和日本母公司出现了利益分化

  皆川先生是一家经营机电产品的日本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2004年9月下旬的一天,当他的一位中国下属向他讲述当月18日发生在南京的一次反日游行之后,这位年近耳顺的日本老人皱起了双眉说:“不理解,我真的不理解这些日本人是怎么想的。”

  9月18日,一家日本化妆品公司不顾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多方劝阻,坚持按原计划在当天举行隆重的开业典礼。这家日本公司的一意孤行立即引起了南京市民的强烈不满。“至少有数百名市民走上街头,对日本公司的做法表示抗议。”皆川先生的下属这样汇报道。

  此后的两三天,皆川先生一直在思索着那家日本公司的做法,试图理解它的真实意图。最近的一个周末,他特地把那个中方雇员请到一家咖啡馆谈心。在会谈中,这位老人剖析了自己的看法:这家日本公司要么不知道9月18日对于中国人民的特殊意义,要么就是蓄意激化中日民间的对立情绪。“但我宁愿认为是前者。”他说。

  此前在欧美地区工作的皆川先生认为,即便是前者,那家日本企业也不适合在海外投资,因为一个合格的海外投资者必须要了解投资地的文化背景和融入当地社会才能生存。“特别是现在,日本企业在华经营一定要谨慎。”那位中国雇员回忆说,皆川在与他的谈话中一直重复着这句话。

 日资企业的炼狱式生存

  皆川先生所说的不仅是一种自我劝告,更是目前很多在华日资企业的真实写照。从2001年日本航空公司对中国乘客实施差别待遇并激起中国民众的强烈反响之后,日本企业在中国的经营就麻烦不断,比如前一阵的松下手机案和丰田汽车广告案。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说,很多日资企业以前不重视危机公关,但现在他们都开始配备这方面的专门人员,而且市场经营也谨小慎微。

  但即使这样,日本企业在中国也还是不那么顺利。以手机行业为例,中国国产手机已占据国内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2003年名列国内市场份额前3名的是波导、摩托罗拉、TCL,其中只有一个是国外品牌。

  2004年1-9月,波导手机的销量突破了1000万部,而2004年上半年日本手机的在华销售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8.5%。日本手机生产商NEC预期,其2004-2005会计年度的手机销售将较去年下滑5%,而公司原先的预期目标为增长20%以上。

  中日关系过去相当长时间一直是“政治冷经济热”,但现在即使是经济也出现了冷却迹象。据日本财务省统计,去年上半年,日本同中国的贸易总额已经超过美国,中国已经成了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而2004年,日本已经从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退居到了第三位。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亚非部主任徐长文说,这显然“不太正常”,表明中日之间政治上的对立已经影响到了双边经贸关系。

  日本贸易和海外投资的主管机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已认识到了这一点,它拟在年中召开“中日贸易还是日日贸易”研讨会。该机构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研讨会的目的是要使日本方面明白中日贸易的正常发展对日本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去年年初以来,日本钢铁、建筑机械、海运、电子电器、机床、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对中国出口剧增,这给在日本被称为“夕阳产业”的钢铁、海运和造船业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2004年4-9月,日本4大钢铁公司的税前利润同比均增长了两倍以上,其中,第三大钢铁商神户制钢公司增长了2.6倍,第四大钢铁商住友金属工业公司增长了2.4倍。作为海运业三巨头的商船三井、川崎汽船和日本邮船的经营业绩也创出了近年来的新高。

  中日贸易很大部分是通过在华的日本企业完成的,而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在华日本公司多已和日本的母公司在利益上出现了分化。

  比如,一些大的日本在华公司的领导人在今年元旦前公开指责,如果小泉纯一郎继续参拜靖国神社,那么将极大地影响日本的经济利益。

  另外,日本的石油公司最近也获得日本政府的批准,准备在中国东海地区和中国争夺油气资源。有舆论说,如果此举付诸实施,不仅将影响中日之间的经济关系,还会使中日的政治关系雪上加霜。

  一位不愿具名的日本在华公司的销售人员说,尽管日本企业官方的表态是中日之间的政治摩擦并没有影响到日本在华企业的销售,但在日常经营中他们确实感到了中国消费者对日本产品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时更让我们紧张,”他说,“一旦处理不慎,就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民族反抗情绪。”

  市场优势的丧失对于日本企业来说还算比较容易解决,因为毕竟可以通过加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来弥补,但人才的匮乏则是另一回事了。这个问题已经成了最让他们头疼的事情。

  去年年底,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到中国的一所大学去招聘新员工,但迎接他们的并不是雪片般的求职信。据一位目击者说,大学生们并没有问丰田公司的待遇等问题,而是一个劲地逼问他对目前的中日关系如何看和“中日关系是否会导致中国员工在日本企业里遭受到不公正待遇”。

  “场面一度险些失控,后经院方老师多方劝解,招聘活动才得以草草收场。”目击者说。

  情况在中国的其他地方也差不多。例如在上海,报纸上几乎每天都有日资企业的招聘广告,一位日本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说,人才紧缺已经成为继电力不足之后的又一个经营问题。

  上海的一家人才中介公司分析指出,民族感情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由于近年来中日间政治关系趋冷,民间反感情绪越来越严重,很多人尤其是高级知识分子尽量回避到日企工作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这其中有的是本人对日本没有好感,不愿为其工作,也有的是怕在日企工作,在反日事件发生时遭同胞的白眼而处境尴尬。

  杨珊就是一年前辞去一家知名的日本商社的工作跳槽到澳大利亚力拓公司的。“尽管要重头做起,但毕竟心理上舒服一点。”她说。过去,她经常被一些朋友质问:“民族恨怎么都不能让你离开日本公司呢?在日本公司你工作得快乐吗?”

  现在,杨珊的男朋友还供职于一家日本公司。她说,他不是不想离开,只是不会英语,跳槽很难。她补充说,他现在也避免和以前的同学联系,因为每次聚会,同学都要嘲弄他一番说“汉奸来了”。

  杨珊的男友目前正在加紧学习英文。她说,他希望有一天能顺利加盟欧美公司。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0810.html

更多阅读

小微企业生存之道 互联网时代化妆品企业的生存之道!

互联网时代,许多化妆品企业很焦虑。生存与消亡往往只是刹那间的事,人员更替也是层出不穷,众多企业如何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如何走出有特色的发展之路,就成了部分化妆品企业的当务之急。营销,也成为众多企业的“科研课题”。 著名品牌营

企业战略执行评估报告 涂料企业的战略与执行思考

   我们在开会的时候,讨论很多都是经营。再举刚才的例子,那个涂料厂老板说:“我每天7:30起床,到工厂,20年如一日。很多跟我年龄相仿的涂料老板10:30到工厂抓几个人骂一顿,就打麻将去了。”我问他:“你7:30到厂里去干什么呢?”他说:“我先

本土化生存 本土日化企业的N种生存之(2)

区域品牌生存法则     这是适用于大部分快速消费品的一则市场营销理念,其理论依据非常明确―――资源集中与市场开发深度、市场收益成正比,烟草和啤酒行业已经将该法则演绎得精彩纷呈,日化行业却鲜有实例。     实际上,能够

企业盲目扩张 盲目创新将是企业的灾难

恰当的时候做恰当的事,不轻易采取暴风骤雨式的创新,通过相对平和的改良措施,实现企业各个系统的优化。盲目创新和创新过度,都会成为企业的灾难!现在,大家都在谈创新。政府在讲,企业也在讲;领导在讲,老板也在讲。政府的工作报告、企业的年度

林聪颖创业:与企业的生存周期赛跑

20年前,当林聪颖离开当地粮食局开始创业生涯时,并没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如今,他坚定地认为,当年他的创业基础如果不是一穷二白,也许就根本无法走到今天。   走过了15年,“九牧王”西裤已经做到了全国前茅。但林聪颖常对员工说:企业

声明:《中资企业印度生存报告 日资企业的炼狱式生存》为网友何必强颜欢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