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企业家、企业高层主管、高层经营者花在战略思考、战略研究上的时间占全部工作时间的60%。而在中国,企业领导人花在这方面的时间却少得多。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来,国外企业理论研究提出了“公司再造”理论,有的提出了公司“变革工程”或“再造工程”、“再生工程”的说法。如何再造?如何再生?这就离不开搞好企业战略研究与战略设计。有人说,今天的企业进入了战略竞争的年代,这也是在强调企业战略的重要性。
“决策力”研究
在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提出了一个“决策力”的概念,应当引起重视。为什么会有“决策力”概念的提出?为什么在企业发展中要强化决策意识,不断提高准确决策的能力?这是在总结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后提出来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数字说起:第一个数字:1955年,由美国《幸福》杂志所列出的全球500强大企业,今天只剩下1/3了,也就是说500家只剩下100多家,大多数已经破产倒闭,或被别的企业兼并。第二个数字: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有850家是因企业家决策失误所造成的。这两个数字说明,即使是已经成为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也可以由发展变成衰败,由大发展跌落为大失败,由强大走向破产。而导致破产倒闭的原因,大多数则是源于战略决策的失误。在决策失误中又有许多是属于盲目扩张而步入陷阱的。
核心竞争力
“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有时又叫核心专长。有人提出,从产品竞争到核心能力竞争是战略观念的一个飞跃,或至少是一种深化。
一个企业就是要考虑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如何培育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这对企业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因素。对于什么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虽然国内外学者说法并不完全一致,但基本点是有共识的,即企业的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应具备的特征,首先是在顾客价值方面,即对顾客最看重的价值――即顾客的核心利益能作出关键性的贡献。第二是在竞争的差异化优势方面,即能使竞争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独有吸引力,而这个独特优势不能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第三是在延展性、拓展性方面,即能够不断地开拓出新产品,具有旺盛、不衰竭、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确立“双赢”观念
在合作竞争、联合竞争、协作竞争中,“双赢模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照《合作竞争大未来》的说法,“双赢模式”是要从传统销售关系、针锋相对的关系,改变为更具合作性、共同为谋求更大利益而努力的关系。
近来。在我国的一些企业策划中,也布实施“双赢模式”战略。“双赢模式”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并非是单一凝固的,而应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运用在产品制造方面,也可以运用在市场营销方面。就是在广告宣传上也有了这方面的实例。
一位专家讲过,“我有利,客无利,则客不存;我利大,客利小,则客不久;客我利相当,则客可久存,我可久利。”这也是讲的互惠互利的“双赢”状态。
强化名牌创新战略
在名牌问题上有两点误解是需要纠正的。一是把名牌看作是商品档次的概念,名牌即高档,名牌即价高昂贵。其实,名牌并不是商品档次的概念,许多吃穿用产品、日常的生活用品,都可以成为名牌产品。二是把名牌看作是一劳永逸的。其实,名牌并不是一个静止的、凝固的概念,而是一个流动的、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名牌本身也要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一旦停止了发展和创新,名牌就会失去市场份额,就要被别的名牌所替代。所以,名牌也需不断创新。为什么这样提呢?第一,因为技术创新推动新产品的开发越来越快。第二,现代商品中的技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而且市场也受美学的冲击。人们除重视商品的实用性功能外,越来越重视商品的审美功能。商品还有个美的文化标准。第三,技术、文化在投入产出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企业文化战略
企业文化是一种力量,称之为企业文化力。这个“力”有多大?
可以说,在未来,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所起的作用、对企业经营业绩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大。从企业文化力的功能来说,它有几个方面:第一,凝聚力。企业文化搞好了是一种“粘合剂”,可以把上下左右、广大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这是一种凝聚功能和向心功能。第二,导向力。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在企业行为中该怎么想?怎么做?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发挥着无形的导向功能。第三,激励力。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或状态。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有激励与无激励,有物质激励而无精神激励与有物质激励而又有精神激励,情况是很不一样的。企业文化所形成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是一种精神激励,能够调动与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第四,约束力。在企业行为中哪些不该做、不能做,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常常发挥着一种“软”约束的作用,具有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