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洋务战略:突破迈向世界级企业的“天花板”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在中国的商业土壤上,成长为全球大公司。为此我们积蓄了20年的力量,拆掉了种种的藩篱。然而在起跳的这一刻,我们陡然发现,全球化的天花板竟是那么低沉,而我们脚下赖以发力的地板并不是那么坚实。”

  这是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举办第三届中国企业家年会主题确定的一个话语背景。的确,2004年中国企业的台历上写满挫折:重型化遇挫,进军金融遇挫,转型遇挫,海外收购遇挫……

  “全球化的天花板也是后发展中国家的商界领袖们共同的难题。30年前的韩国、50年前的日本、10年前的拉美,都曾在高增长的轨道上,在成为世界级企业的道路上,碰到过全球化的天花板,而且印度、南非也在苦苦求索。”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刘东华认为,在岁末年初给国内外的企业界、政界和学术界人士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探讨影响起跳的商业基础,非常必要。

  于是,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突破全球化的天花板,成了本届企业领袖年会的热门话题。而联想集团之前刚刚购并整合了IBM的PC业务,希望借此走向世界级企业。这条路能成功吗?企业还有无别的道路可走?

  对于想知道答案的与会企业来说,花费不菲。天津佳龙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董事长马健钧告诉记者,与会企业一人次会费8000元,这也是他参加过的最贵的一个。“但掌握趋势远远重要于掌握信息。”这位在全国商业界根本没有什么名气的企业领导人早早地开始了起跳的准备。

  本月11日-12日,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行,张维迎、项兵等一批学术名流应邀参会,他们对于到底什么是全球化的天花板以及应对之策的建设性论述,不无商业智慧和政治思辨力。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

  夯实经济高增长的起跳板

  富国与穷国的主要区别不在于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在于资源配置方式不同。任何一个国家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企业家才能。

  滋生寻租的原因就在于垄断。垄断可能来自于天然垄断,但更重要的是行政和法定垄断。

  国有部门如果不允许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竞争,国有企业就是全员寻租。国有商业银行25000亿坏账就是缘于寻租。

  企业家资源配置决定经济高增长

  20年前,中国诞生了赫赫有名的企业,联想、海尔、方正、万科、科健、科龙、正泰、德力西等等。

  20年前,张维迎发表了一篇题为《时代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的文章,并提出中国将经历从学而优则仕向学而优则商的转变。

  20年间,中国经济也经历了高增长,人均GDP从300多美元增长到1000多美元。

  记者并非简单把上述现象从文字上召集到一起。12月11日,北京中国大饭店会议厅,中国企业家年会。到会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给出了一个逻辑解释:

  经济的高增长渊源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特别是企业家资源的利用。富国与穷国的主要区别不在于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在于资源配置方式不同。任何一个国家最稀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企业家才能。

  张维迎告诉记者,三个因素制约企业家资源配置。第一是报酬制度,如果政府部门的报酬非常高,控制力非常大,人才就会更多地跑到政府部门。第二是产权保护,产权保护越弱的国家,政府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因为企业家的才能保护是要靠法律保护,如果没有法律保护收益就非常小。第三就是政治制度,政府的权力越大,集权化程度越高,腐败越严重,最有能力的人就越愿意去政府,而不是去企业。

  张维迎说,2000多年前的中国是开放的官场、封闭的商场,人力资源在错误的激励之下进行错误的配置,这对于中国商业的发展非常不利。而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最有才能的人依然大部分聚集在政府,主要是在分配财富。另有一部分是呆在政府外面,但政府不允许他们有进行任何商业活动的自由。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企业家资源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原来在政府工作的人出来做企业,知识分子和党政干部下海。到目前,现在北京大学最优秀的学生已经不往政府走,有能力的都去银行、咨询业、企业。

  而在这一段过程当中,中国的企业家们又在做什么?

  “26年的改革开放证明,大部分企业家实际上在创造财富,否则没有办法解释中国经济何以年增长8%以上,中国的人均GDP何以从300美元上涨到1000美元。”张维迎在肯定了大多数企业家的财富创造活动之后却犀利地指出,在这一过程中还没有彻底铲除滋生两类企业家寻租分配财富的土壤:一类企业家是在寻租分配财富;还有一部分企业家是既寻租又创造价值,这里面又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一开始是寻租,后来转向创造价值;另一类人也许相反,刚开始创造价值后来拉关系寻租。

  解除垄断消灭寻租

  在滋生寻租的原因就在于垄断。张维迎这样说,垄断可能来自于天然垄断,比如土地、自然资源。减少此类寻租活动的最重要办法就是明确产权界定,如果没有产权界定,所有人都会为争夺资源耗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和资源。但张维迎认为,更重要的是行政和法定垄断。

  “我还要特别强调,国有部门如果不允许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竞争,国有企业就是全员寻租。我们银行25000亿坏账就是因为寻租。”张维迎提醒道,中国未来经济能不能够持续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能不能促成企业家由寻租活动转向创造价值的活动。

  为此,张维迎开出的药方是,首先,必须完善产权制度,特别是企业家剩余索取权的保护。第二必须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减少审批,建立真正的自由企业制度,否则,企业家将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行政攻关上;第三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廉洁、透明的政府,如果政府部门腐败、不廉洁,政府不透明,就给企业家寻租提供机会,企业家资源就会进一步浪费掉;第四必须建立相对独立的司法制度,使政府在法律范围内行事;最后一点是必须改革国有企业,减少政府控制的资源数量。

  “如果我们不能做到这些,我们企业家大量的精力就会花在分配财富上。”在张维迎看来,政府是分配财富而不是为企业创造财富,让更多优秀的企业家人力资源得到最好的配置,企业家有了坚实的起跳板,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地基也就夯实了,否则永远是三等国民,如果那样,将永远是民族的悲哀。

  长江工商学院院长项兵

 新洋务战略:突破迈向世界级企业的“天花板”

  世界级中国企业需要新洋务战略

  洋人上控核心技术,我叫天花板;下控全球性销售网络,我叫地板。两块板的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就有可能从计划经济的鸟笼走进市场经济的鸟笼,我们国家的经济有可能会被边缘化。

  一定要市场换股权而不是市场换技术,技术随时落后。

  我们5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一定要买美国国债?中国最缺少什么,如果缺少通向国际市场的渠道的话,我们就可以收购沃尔玛,至少做沃尔玛最大的单一股东,为中国出口美国找出一条新路来。

  世界级企业的竞争变成链条对链条的竞争

  项兵认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已经练就了世界的车间,但不是中心。车间是什么定位?洋人上控核心技术,我叫天花板,下控全球性销售网络,我叫地板。天花板、地板的问题解决不了,中国要出一批世界级的企业难度是非常大的,我们就有可能从计划经济的鸟笼走进市场经济的鸟笼,我们国家的经济有可能会被边缘化。

  但要打破两块板,还面临着几个挑战。首先是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挑战。目前很多行业已经如此,再过5到10年,国外国内市场更不可分。在面对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时,中国企业家仅仅谈中国市场的保卫战远远是不够的。如果在世界市场尤其是主流市场没有一席之地,要成为世界级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当今企业的竞争已经成为链条对链条的竞争,而不是企业对企业的竞争,而链条必定是全球的,产业链绝大部分行业都是全球的。

  人力资源配置全球化的挑战。如果跨国公司在中国用的中国人,比我们民族企业用的中国人更棒的话,中国民族企业凭什么会生存下去?民族企业在体制上和管理相对落后,中国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营,很少有大企业的流程。因此,TCL并购爱普生、联想并购IBM-PC,得到的好处之一不仅仅是品牌,不仅仅是掌握了在发达市场如何竞争合作的经验,同样更为重要的是大企业的流程。而流程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短短的时间之内要快速解决,难度非常之大。5年到10年之内,这个主流市场基本上被瓜分完毕,必须考虑5年后我们凭什么能够活下去。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新洋务战略

  应对下一拨5到10年的竞争,我们需要的首先是视野。一定不能从中国看世界,一定要从月球上看地球。必须要有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的气势,必须超越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有的时候必须忘记全球化,没有全球化的概念可谈,全球资源为我所用,一切都可以看成是中国企业可以掌控的资源。没有你我之分,没有西学之体中式为用,中学之体西式为用,甚至没有国际化,都一体化了还有什么国际化可谈。

  新洋务战略之一一定是以九段治九段。人家是100年的时间,国际竞争不可能给中国企业100年时间让你准备好,一定要学会以强治强。中国企业一定要琢磨清楚,在行业当中到底谁是九段。比如说汽车,能够和中国汽车抗衡的就是德国汽车,九段可以再细分,老大老二有独步天下的野心,中国民族企业特别要小心,他们不一定是我们国家经济发展最需要的,我们需要排行老三老四且有做老大野心的。最好的是老三老四或者老五老六财务上有困难,中国企业的机会就到了,市场换股权收购。不一定要全资控股,当最大的股东就不错了,在公司治理方面不是一定要自己治理,借力打力,美国的治理好就用美国的治理为我服务,用德国人制造流程和日本人相抗衡,不是自己练出一套来。

  老三老四战略非常重要,一定要市场换股权,而不是市场换技术,技术随时落后,市场换股权,市场换研发能力。自主研发,包括自创品牌都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所以中国企业要后发制人,必须学会以小博大,草船借箭,暗渡陈仓。日本、德国的企业可信度很高,没有必要顶风而上。

  另外一定要超越本位主义,超越中国看中国。留住核心人员,不一定把一切都要搬回中国,全世界的资源都可以在全世界发源地为我所用。中国已经是世界车间,在非主流市场的成功经验非常重要。5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为什么一定要买美国国债?中国最缺少什么,如果缺少通向国际市场的渠道的话,我们就可以收购沃尔玛,至少做沃尔玛最大的单一股东,为中国出口美国找出一条新路来。我们大量的海外华人,包括我们的留学生,也是对外沟通非常重要的桥梁之一。我们真正的杀手锏是国内管理上已经有重大影响力的企业,再加上中国企业的订单在全球订单当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我们凭什么不出一个、两个世界级的企业?或者是我们的航空、发电设备、水泥、重工业、装备业,我们有战略的机会,而这种战略的机会可能是我们民族最后一次机会,一旦全部市场被瓜分,我们凭什么出中国的丰田,中国的NEC?

  实际上,很多企业在这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TCL收购德国施奈德电子,合资法国汤姆逊、阿尔卡特;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电子,联想收购

  IBM-PC业务等等。没有人知道企业成功的充分条件,也没有至善至美的方案,所以我们讨论联想、TCL的方法从两个角度来考虑。第一,联想收购IBM的PC和不收购相比是不是大进了一步;第二,有没有更好的方案,谁都可以批评,谁都可以指出方案的N个风险,但要成为世界级企业不可能没有风险,做相对于不做是不是风险小了一些?跨文化整合是中国企业必备的功夫,早练比晚练好,跨文化整合做不到凭什么能够征服世界?还等到哪年哪月去练?国际竞争还能留下多少时间?提建议和思考的时候,我们多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少一些摧毁性,多一些同情和支持。一个国家需要一批这样的企业,这批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占有更多的资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0940.html

更多阅读

转:揭开世界家族企业的神秘面纱,安利排名第十

转:揭开世界家族企业的神秘面纱,安利排名第十 摘要:相同的血缘、相近的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家族企业拥有着特殊的魅力与凝聚力。无论是古老而神秘的欧洲商业旺族,财大气粗的美国企业家族,还是生机勃勃的中国民企……这些掌握着我们这个社会

企业战略执行评估报告 涂料企业的战略与执行思考

   我们在开会的时候,讨论很多都是经营。再举刚才的例子,那个涂料厂老板说:“我每天7:30起床,到工厂,20年如一日。很多跟我年龄相仿的涂料老板10:30到工厂抓几个人骂一顿,就打麻将去了。”我问他:“你7:30到厂里去干什么呢?”他说:“我先

创业企业战略与机会 趋势就是企业的战略机会

  市场总在不断地出现新动向,也在不断地演进为新趋势。今天,这种变化更加迅速,也更加明显。因此,人们才更加重视管理学家的精辟之言:变是当今唯一不变的规律。但并非所有的动向都会演变为趋势,有些动向在时间的延续中可能逐渐消失,而有

声明:《新洋务战略:突破迈向世界级企业的“天花板”》为网友梦远还追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