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段极为动乱纷争的年代。当时的东汉政权幕落,农民起义蜂起,各方势力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政治较量,进行了此起彼伏的军事斗争。这些政治、军事集团之间,时或朋党勾结,时或相互攻歼;时或刀戎相见,时或杯酒言欢。彼此存在着多方面、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在惊心动魄的政治风云和你死我活的战争中,任何不求进去、因循守旧、优柔寡断、粗枝大叶、考虑欠周、仓促决断,都会招致惨重损失。可以说举手投足之间,决定荣辱失败,关系着身家性命。因此,重视战略、善于决策,是“三国”人物的共同特点,他们胸怀全局,目光远大,能够从全局上、长远上思考问题,善于处理大的方面的关系,能够在变化中把握局势发展的方向,争取战略上的主动和优势,因而,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就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这些军事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从战略机制制定与实施和战略战术联系在一起,对我们今天企业战略管理和市场竞争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与现实意义。
对“三国”这一时期历史事件的描写最为成功的当所小说《三国演义》。他是我国最早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与其说是一篇文学作品,到不如说是一部军事管理著作,他的思想精华与强烈的社会效果在于他的战争谋略,因为,自《三国演义》问世以来就一直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其中的军事思想,更是为许多军事家和企业家所借鉴: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李自成和洪秀全都曾把《三国演义》作为兵书阅读,指导他们进行作战,并往往取得胜利,最近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长征》,其中就有一段凯丰讽刺毛泽东的话:你打仗就靠两本书,一本是《孙子兵法》,另一本是《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素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陈寿的《三国志》,另一个是民间评话艺术的话本。其中的主要内容描述了从黄帅起义到魏、蜀、吴三国在政治、军事与外交上的名争暗斗,而这一时期的斗争主要是以三位军事家曹操、诸葛亮和司马懿的军事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其中的军事思想和对计谋的战术运用贯穿于一个接一个的重大战役之中,如黄帅起义、讨伐董卓、官度之战、赤避之战、渭南战争、吴蜀荆州之争、诸葛亮进南中、诸葛亮伐魏、司马懿平辽东、魏灭蜀等。这些战争又都是在时代背景下,各军事集团或组织在其政治方针与目标思想的指导下为达到“统一”的目的而进行的,其中,尤其以诸葛亮的军事思想与其用兵韬略最为光耀夺目。
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落魄不遇,屡遭挫折,不得已投奔荆州的刘表,后经水镜先生司马微和徐庶的介绍,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在与刘备第一次见面时就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局势,指出: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地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接着,简明分析了荆洲的和益洲的重要的位,最后告诉刘备,欲成霸业,应该: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洲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这便是古今称道的隆中决策。在这个著名的决策中,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措施,还有实现战略目标的几个阶段,诸如: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赤壁之战、三气周瑜、巧赚荆洲、计取成都、平定汉中,正是正确实施了这一正确决策,刘备集团才得以绝处逢生,立稳了脚跟,日益发展,与先期建立的魏、吴政权鼎立天下,存在和延续了四十余年。
诸葛亮之后,战略意图最为清楚的当数东吴名士鲁肃了。历史记载,鲁肃年轻时就胸有大志,并对当时的群雄逐鹿的形势有清醒的认识,他虽然生长在刘表统治下的东城,但当他看到刘表虽然暂时强大,但终难长久时,便拒绝了刘表邀请他当东城长的要求,依然过江东投奔了孙权。《三国演义》根据历史记载了鲁肃为孙谋划的重大战略决策,他对孙权说: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畔。目前,一要趁北方混乱,事多的良机,巢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国,以图天下。可以讲,东吴政权的建立和扩大,正是执行了这一正确的主张的结果。后来,在刘表新死,曹操大军南下的不利情况,又是他审时度势,及时向孙权提出:同心一意,共同破曹的正确决策。为此,他积奔走孙、刘两家,先是以吊丧为名,来到荆洲,向刘备陈述孙、刘结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璇即又陪同诸葛亮过江,共商破曹的大计,终于促成了孙、刘两家的结盟,为赤壁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外交基础。东吴政权在危机中得以生存,依然是接受鲁肃正确建议的结果,之后,他为了:多曹之敌,而自树为党。使曹操多受一个敌人,自己多一个朋友,想方设法缓和孙权、刘备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在极为敏感的“荆洲”问题上,从中多方斡旋,维护了孙刘之间的联盟,貌似笨拙,实则卓越的鲁肃,比起急功近利的周瑜,要计高一筹。设想一下,如果没有鲁肃为东吴制定的正确决策,并极力推行之,诸葛亮制定的三分天下的战略设想也只不过是纸上谈兵,赤壁大战的历史也将改写,已经建立的东吴政权恐怕也早已向曹操递交了投降表。
《三国演义》的成功事例,有力地揭示了战略对一个政治、军事集团既是必须了解的问题,又是举足轻重的大事,他可以转危为安、易强易弱,化悲喜,为成功者高唱胜利的凯歌,为失败者奏起呜咽的哀乐,这些犹如晨钟暮鼓,永远值得后人惊醒。
战略的重要,同样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中,现代企业处于一个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处于广泛分工、密切协作、社会关系空前复杂的时代。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企业管理已由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由执行型转变为决策型,由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企业必须能动地适应当今这个市场。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必须有自己独到的目光,系统地、发展地、全面地、前瞻地看问题和决策,也就是说,必须解决战略问题。经营战略确定以后,就将规定一个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确定一个企业经营范围和规模,选择企业组织结构、管理体制,从而从根本上影响全体职工的积极性,整体上影响企业的工作秩序,长远上影响展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盛衰存亡。可以这样讲,企业经营战略是时代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是企业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通观中外,重视战略已经成为当今各国企业发的趋势。
由于我国企业战略管理发展历史比较短,因而,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战略意识,只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虽然有点战略意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企业对企业战略管理的作用认识不清,方法运用不当,产生了战略管理近视症,实际上是没有战略意识;二是,有些企业对中长期战略规划、经营方针的制定不够重视或不严肃;三是,有的企业对战略管理不够系统、不科学与全面;四是,有的企业市场意识欠缺,不能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去认识市场和企业生产经营;五是,企业战略管理的监督的有效性不足,使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或因企业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较差,从而导致了对战略评价体系的不全面。
商场如战场,在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如同军事管理一样,同样需要战略规划。《三国演义》虽然是以军事题材为表现形式且又是以古人的智慧的结晶,但是,他具有系统的、科学的现代企业战略思想,因而对现代企业更加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