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郊区一脚踏进市区核心商圈,北京华冠打的是社区牌。
正是扎根社区,使华冠在当地的认知度甚至超过了外资巨头。近年来,外资零售企业也涉足房山市场,但都被华冠压住了势头,而秘诀就是做足社区的文章。就如华冠总经理肖英所言:做社区商业,品牌要因地制宜,不应盲目求高求大。如房山良乡的华冠购物中心有不少品牌的折扣店,正好契合了当地的需求。 所以,在华冠进城“赶考”的第一站北京丰台公益桥店,华冠天地虽然有着6.7万平方米的体量,为北京南城第二大商业综合体,但无论是百货、SPAR适佰家大卖场还是餐饮,品牌定位在时尚之余,也多兼顾社区,并不一味追求A类大牌。因此,1月20日开业当天,周边的老百姓就很自然地认可了这个从郊区“反攻”城区的零售企业。 纵观2012年表现仍不俗的企业,都是社区商业的佼佼者。 超市发在北京超市企业基本下滑的形势下,仍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靠的就是始终践行着“老百姓的一日三餐”的社区商业经营理念。 而且,超市发未来要发展的面积在1万多平方米的新业态“邻里中心”,同样会紧紧围绕社区展开,除了4000~5000平方米的卖场,其他营业面积全部设成服务功能区,引进银行、洗衣、药店、擦鞋、改衣、理发、美容等服务,让老百姓所有的便利服务都能全部搞定。 做好社区商业,核心还是紧盯消费者的需求。被誉为中国首家未来超市的安徽乐城,除了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其实也是打社区牌——整个卖场体现的是“鲜、活、特”,即生鲜商品的强化和超市餐饮化,特色商品和独家经营的资源垄断。比如中国的卖场大多效仿的是外资巨头的做法,生鲜区一排一排的冷柜,但却没人去思考:西方的饮食习惯就是冷餐,温度与保鲜是消费者最关心的。而中国消费者对这些冷冰冰的东西似乎并不太感兴趣。安徽乐城经过摸索就发现,中国人更喜欢热气腾腾的食品,在把多余的冷柜撤掉,换上现场制作的熟食、生煎包等后,反而更受欢迎,顾客经常排队购买。因此,社区商业的经营之道,往往就在这一思一念之间。再回到华冠上来,社区商业品牌的成功打造也需要诚信与理念的坚持。华冠一直用超市“薄利多销”的理念做百货,不仅坚持在一些品牌上坚持自营,尤为重要的是其对百货的毛利要求仅13%左右,相比20%的行业平均水平,主动降低近7%。正是这样的理念,让华冠在良乡首次开展不打烊促销时,40小时单店销售破亿,并在2012年北京百货企业中增长第一。 这就是社区商业品牌的力量。在阿里巴巴的马云发出“传统零售与电商就像太极拳、少林拳与机枪的比拼,一枪就能把你崩了”的“威胁”面前,社区商业品牌的竞争力其实并不弱于气势逼人的电商。如果传统零售企业能够尽量缩短与消费者的距离,结合电商扩充自身的平台,并在品类和经营方式上做出调整,依托社区,就能寻求到新的商业模式,那又何惧电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