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的财务管理长期存在着类似于煮青蛙的事情。目前中国企业界大多数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尤其是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都以利润指标为主。但事实上,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远不足以帮助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解决其所面临的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这是由其自身固有的缺陷所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未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环境和空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财务管理方法弊端的具体表现为:● 利润容易人为操纵,事实上这正是美国安然、世界通讯、银广厦等会计丑闻的直接诱因。● 收益实现的同时,风险也不可避免。因为利润取决于收入与费用,而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要求收入与费用均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计算。● 将管理人员的报酬与利润(而不是与企业价值)挂钩,导致企业管理者盲目进行多元化扩张(而不是讲效益!)。● 过于重视取得和维持短期财务结果,助长公司管理者的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行为。例如经理为了“改善”业绩,通过股票回购(即使事实上会损害公司的价值)或拒绝发放股票股利(即使事实上发放股票股利是利好的)而提高权益报酬率。又如经理为了篡改原本糟糕的净资产回报率而随意变卖资产,或者为了不增加资产而放弃利好的收购。● 未考虑资本成本的因素,导致实质上亏损的企业却得出盈利的会计利润指标。因为以会计数据为基础计算的利润等指标(如ROA、ROE、ROI和EPS)把股权资本当作免费的午餐,但实际上股权资本也是计入成本的。● 不同企业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程序的不同选择影响了评价结果的可比性。例如计提折旧时就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可供选择;而200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对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规定与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的差异竟达五项之多。
● 确定价值信息体系的主要原则之一是综合运用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而传统财务信息体系忽视了客户评价指标、过程评价指标、研发评价指标、质量评价指标和员工评价指标等非财务信息(如顾客满意率、产品研发周期、售后服务一次成功率、雇员劳动生产率等)。● 定量评估未能与定性评估相结合,使管理者被表面的盈利所迷惑而未能及时洞察实质的亏损及其背后蕴藏的原因。● 以谨慎性原则为基础,导致企业价值被低估。譬如将研发支出费用化,导致少报告利润,公司的经济价值比每股收益高得多,特别是在高科技行业和医药生产行业;又如将广告营销支出、人力资源投入费用化,忽视了品牌价值的长期效应,导致当期净收益指标被低估,此举在银行、保险业尤为突出。● 以上期财务报表为基础进行计算,必然存在着时滞。因为财务报表仅仅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事后反映,未能较好地适应新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市场对企业即时反应能力的要求。● 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基础,侧重于静态指标评价而忽视了现金流量表的相关指标。但实际上企业主要信息使用者最为关心的信息正是现金流量信息,投资者、债权人、雇员、顾客和经理们都要求企业创造并保持有利的现金流动能力。● 不能用于对企业价值链的动态评价,而仅仅是对经营结果的静态反映。这将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如经理为达到预定的本期的投资报酬率而故意减少必要的人力资源投入等。● 传统财务指标未充分考虑企业资产属性、资产计量、负债属性、或有负债等因素的重大影响。目前常用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在计算过程中显得较为粗糙,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传统的财务指标体系未能与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战略紧密联系,不能有效地提供管理者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如营销部门为做出下期重点产品广告决策而需要某一产品的客户回头率,但财务指标不能提供相关的信息。● 无视知识资本的价值。资产负债表仅计量了实体资本,没有考虑创新、员工的才干和灵活性。但企业竞争力已经从依赖巨额资金转向依赖企业获得和利用知识资本的能力。● 提供过多、过于局限、过迟的数据。结账、平衡资产与负债只是为了匹配收入和支出,无助于开发更多的新产品、更富有创新精神或者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导致短视决策。传统的会计系统及管理者使用它的时间结构与提高企业绩效所要求的时间结构之间存在着严重失衡。●其他相关的缺陷见图6:
总之,由于存在上述种种缺陷,作为企业会计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体系不能较好地履行推动企业战略实施的职能,反而使得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日益降低,业绩评价结果无限扩大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成本,反过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上述过程很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并不断升级。在这个水温逐渐提高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犹如温水中的青蛙,不能感应出环境中缓慢、渐进的变化,更未意识到跳出去的紧迫性,直到有一天发现水温超乎自己的承受力时早已失去了跳出去的力量。有鉴于此,中国企业若想求得生存、获得发展乃至建立可持续竞争优势,首当其冲要做的画中必须再造可感应水温的器官,并时时刻刻积蓄力量,主动及时跳出去,营造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和水源。从另一面看,这也是中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尚存的提升空间,也就是企业的发展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