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电子商务战略 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



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

(Strategy of Synergic Electronic Commerce)

 

胡志方 (PRDM专稿,严禁转载) (knight编辑)

内容提要:协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然而现实中企业却往往跌入协同的陷阱。其主要原因是企业不能正确的认识协同并实施它。然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使企业能够打破组织之间的障碍,成功地实现协同,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然而要实施协同,就要首先认识协同,本文把公司的资源划分为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并进行了准确的定义,然后准确地分析了什么是协同和互补,协同效应和互补效应。同时利用网络的结构分析了企业资源网络中的实体资产网络和隐性资产网络(知识网络),得出了协同是实现企业知识网络正反馈的过程,从而是创建企业长期、持续的竞争优势的源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子商务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从而得出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实现协同,既协同电子商务。最终提出了在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基本战略——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并对如何实施这个战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体资产、隐性资产、协同、协同电子商务、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

Abstract: We must know what synergy is in an enterprise, then we can realize it and bring it into effect. Here I separated the enterprise resource into tangible asset and intangible asset, So synergy and collaboration was defined clearly. After this I got a conclusion: Synergy is the key of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for enterprise. Whereafter, Synergic Electronic Commerce was defined after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Finally I brought forward one of the basic strategy-- synergic persification and analysed how to apply it.

Key word: Tangible Asset, Intangible Asset, Synergy, Synergic Electronic Commerce, Strategy of Synergic Diversification.

21世纪,人类将迈向一个以高科技为特征的知识资源的生产、占有、配置和消费的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威胁,信息技术改变了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的范式,没有任何企业可以将自己和发展中的信息技术隔离开来。由于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大大降低了对信息的获取、解析及反应的限制,使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快,企业必须着眼于对这种变化的迅速感知和反映。这使得企业长期拥有某种竞争优势的可能性不复存在,任何企业都不能安然的沉醉于旧时的辉煌,而必须不断的创新而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要求。

在这种环境下,什么战略才能为企业创建长期的、持续的竞争优势呢?

一、协同是创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

协同与很多商业运作模式有关,如企业进行收购兼并,业务剥离、业务中心调整和企业重组等方面的决策时,协同往往是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对于那些必须进行跨越不同文化进行管理的跨国公司,建立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多的难题。而对于那些希望在相互合作中相互学习、互惠互利的企业联盟或者合资企业来讲,协同则往往是他们所寻求的目标。

协同的概念也于企业管理的很多领域相关。如企业群中的各个下属企业之间的整合与协调、同一战略业务单元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无缝连接、同一个职能部门之间不同员工之间的密切合作等等。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协调机制和企业制度等问题都与协同密切相关。协同也意味着企业的不同组成部分的相互配合、相互学习,因此组织的学习能力、管理程序和企业文化等也同样与协同问题息息相关。

不可否认,协同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然而现实中的协同却很难实现,许多追求协同的商业运作都以失败告终。在60年代和70年代,把不同而又相关的业务组合起来产生协同效应能够创造价值的想法曾被广泛接受,并用来作为企业进行大规模多元化经营的正当理由。那时企业为了追求协同效应而进行合并的行为普遍存在。然而到70年代末,追求协同效应的热潮已经消退。企业追求协同效应的失败使人们认为:协同效应只是一种美好的设想,在实践中却几乎没有发生过。

追求协同的努力屡屡受挫是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并不能代表协同是个无用的概念,现实中一样也存在协同成功的例证。协同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公司没有真正理解协同和没有创造协同效应的能力。因为实践中的协同需要克服很多组织方面的障碍,即使协同能够获得明显的战略性效益,但是由于克服组织障碍成本的巨大,使得企业很难真正的实施它。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为降低信息共享成本、打破协同实现的组织壁垒提供了支持。企业组织逐渐向着更加扁平的方向发展,组织间的边界越来越变得模糊。这些都使协同在新的时代更具价值并且在低组织成本下的识别与实施更具可能。但是要实现正向协同效应以使企业获取在信息经济时代的竞争优势,我们必须首先对协同有一个准确的理解。

1、企业群[1]的整体组合效应

任何一个系统都是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然而一个系统所具有的功能并不等于其各组成部分功能的简单累加,而往往系统能完成各组成部分不能完成的功能,这就是整体组合效应。传统中对协同的理解也正是指企业群中由各个具有不同功能的组成部分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整体效能,这个效能往往大于组成它的个体的单个效能之和。在商业中,当一个公司通过收购另一家公司,使得公司的整体业绩好于两个公司原来业绩的总和,这就是企业群的整体组合效应。

2、协同的本质

 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

对协同概念的传统理解更加强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他强调的是整体的组合效能大于个体的功能,而没有对整体效能大于个体效能之和的原因进行严格区分。实际整体效能的提高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

l 由于不同个体的组合使某些个体中没有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利用,即通过扩大了资源的使用范围而增加了整体效能。这种方式实际上单位资源的效能并没有增加。

l 由于不同个体的组合使个体之间实现了知识和技能的充分共享,即通过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提高了个体创造效能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整体效能。这种方式单位资源的效能得到了提高。

(1)实体资产与隐性资产

为了更好的理解协同,首先分析一下企业的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公司资源论认为:不应把公司看作是一系列具体业务的集合,而应把公司看作是一组有形和无形资产,或者说资源的集合。日本的伊丹广之曾将企业资源划分为了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两大类,然而如何准确地对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进行定义呢?

我们可以先通过对协同的传统理解的两个层次来考虑:传统的协同概念中所获得的整体效能包括对资源使用范围的扩大和对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两个部分。对资源使用范围的扩大是由于个体不能充分利用资源而产生的,而对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在资源已经充分使用的条件下得到提高的。这看起来好像有些自相矛盾,在资源已经充分使用的条件下为什么还能再提高呢?这也正是区分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的所在。实体资产是一些传统的生产要素,如厂房、设备、材料、资本、物理意义上的劳动力等,这些资产不能在同一时刻进行两种产生价值增值的活动。而隐性资产则是由企业文化、商标、声誉、企业市场锁定状况、顾客认知度、行业经验和技术专长、员工的素质等一些无形的东西组成的,它可以在同一时刻用于两个以上的价值增值活动中。如公司在市场中长期积累起来的营销经验和技能,这种经验和技能既能为其销售某种产品服务,同时也能用于其它产品的销售,这种经验和技能的共享为公司创造新的价值,然而使用这种经验和技能的边际成本并不是很高。所以隐性资产本质上是一种信息或知识,它也具有信息产品的特征[2]:既高生产成本(如企业群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低边际成本(如企业群知识和技能的文本在各企业间传播)和较高的使用成本(如企业群的知识和技能真正的在各企业中的使用和创造价值)。信息产品的这些特征决定了隐性资产的特性:使用的同时性,多重使用时的无磨损性以及合成性(既把若干信息合成起来可以产生更多新信息的特性)。

因此,对资源使用范围的扩大是发掘出企业实体资产中没有被完全利用的部分,而对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则是建立在对作为实体资产的资源的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的隐性资产的重用和共享,使实体资产增加了附加价值,从而提高了实体资产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了整体的效能。

因此我们可以如此给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下定义:

实体资产是指不能同时用于两个价值增值活动的并且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产。主要以实物的形式存在,如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使用后虽然可以继续使用,但它用于价值增值活动的部分已经在生产过程中被消耗掉并分摊到相应的产品中)、流动资产、金融资产、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隐性资产是指能够同时用于两个以上的价值增值活动中并且不发生损耗可以重复使用的资产。

从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隐性资产本质上是一种信息和知识资产。它既可以是商标、顾客认知度或是技术专长,也可能是一种可以激发员工强烈认同感的企业文化。而这种隐性资产才是公司竞争优势不竭的资源,因为它是公司所独有的。这种资产不能买到,却可以不同的方式为企业群内的所有的企业服务,它可以按照新的方式进行组合和应用,从而提高公司的发展潜力。如优秀的企业文化使那些掌握了企业价值观和信念宗旨本质的人,能够主动的推导出无数的具体规则和目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这样既控制了人们对问题做出反应的方式,又取得了它们之间的协调。而这种文化是在企业的长期发展和挫折中积累形成的,是竞争对手难于模仿的。它以知识的形式存在于企业中,如企业品牌、商标、声誉、企业文化;企业的外部关系(如顾客忠诚度、营销渠道);企业内部的积累的知识和技能;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的劳动力的素质。很明显,隐性资产可以被同时用于不同的价值增值活动,而其本身的价值去丝毫不会降低。

将企业的资产划分为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并不是要割裂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的关系,因为许多隐性资产并不是独立而存在的,它是附着在实体资产之上的,划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协同,是为了更明确的理解协同效应的真正来源,以便为企业制定战略时提供理论上的指导,以便使企业更好的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

(2)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互补与协同

通过对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的定义,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区分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把这个整体组合效应分为两个部分:互补效应和协同效应。互补效应就是通过扩大实体资产的使用范围而使实体资产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产生的效应。互补效应本质上是一种数量的上的增加,是通过组合挖掘出没有得到利用的实体资产并充分利用而提高了整体的效能。而协同效应则是在实体资产得到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整体的隐性资产的相互共享和重用,使整体和个体提高了对实体资产的利用效率而产生的效应。协同效应本质上是一种质量上的提高,是通过对整体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隐性资产的利用,而使单位实体资产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可见,协同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无形网络的正反馈效应。

通过对实体资产与隐性资产、互补效应与协同效应的分析和定义,可以对互补和协同定义:由于由不同个体组成整体后,使得对个体中的实体资产的利用范围发生变化,从而使整体产生量的变化,这个变化过程就是互补。类似的,协同是指由于对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整体所拥有的隐性资产的共享而使整体的质发生改变的过程。由于协同而使整体或者个体的效能发生的变化,也就是协同效应。可见,协同比互补更具备战略高度。

(3)企业中存在的协同类型

我对协同的定义强调的也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因而协同就不仅仅在企业的多元化和不同企业间的整合与购并的过程中才能发生,在同一战略业务单元内部,也存在业务流程不同环节的协同。除此之外,同一职能部门的不同职能小组之间、两个员工之间的均存在协同。协同的主体可以是企业群中的战略业务单元、企业、人;也可以是同一战略业务单元或者企业中不同的职能部门或者子公司、分公司或者事业部等单位。由于协同效应主要是由隐性资产创造的,而隐性资产的本质又是信息和知识,而人又是信息和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因而,在一个企业群中,作为协同主体的最小单位应该是作为知识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的人,而不是一个战略业务单元或者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可以按照协同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地位的不同,将协同分为横向协同、纵向协同和交叉协同:横向协同是指具有平行关系的主体之间的协同,如企业群中不同战略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同业战略业务单元之间不同业务单元(如事业部、分公司)之间的协同、同一职能部门内的不同职能小组之间的协同(如飞机设计部门中的机械设计小组和电子设计小组之间的协同)和同一职能小组之间不同人员之间的协同;而纵向协同则是在同一功能链不同环节上的主体之间的协同,如企业群中供应企业与需求企业间的协同(假如存在)、一个战略业务单元中同一价值链上的设计部门与制造部门的协同;交叉协同是指处于两个企业或者战略业务单元中价值链环节不同位置的两个主体之间的协同,如甲战略业务单元的销售部门与乙战略业务单元中制造部门的协同。同样的,也可以将互补分为横向互补、纵向互补和交叉互补三种类型。

通过对协同的定义和分类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把握协同存在的范围并充分利用协同效应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

3、协同是创建企业群持续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

随着信息化步伐的加快和全球性竞争的日益高涨,企业正在发生着战略上的不断变化,企业从以前更加强调增长和短期效益演变成更加注重企业的长期效益和竞争优势。

(1)隐性资产是创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资源

大多数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高超的技能,只有依靠这些高超的技能,企业才可能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营销,培养出更出色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只有依靠这些高超的技能,企业才能够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这些高超的技能是创造企业竞争优势和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因此我们称之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应当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核心能力应当是有价值的;2)核心能力应当是异质的;3)核心能力应当是不可模仿的;4)核心能力应当是难以替代的。

从企业群的角度来看,核心能力实际上是与企业群战略相关的主干企业所共同拥有的关键的业务技能。业务技能是指企业群或者企业群中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做的比较好的某些事情,它主要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所累积的经验和知识,或者是一些训练有素的员工(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传播者和使用者),它是企业的隐性资产。而关键的业务技能是指企业为了取得战略成功而必须做得非常出色某类业务行为。它是企业最重要的隐性资产。我们也可以称关键的业务技能为企业的核心知识。可见,业务技能是企业的隐性资产,而作为企业最重要的隐性资产的那些关键业务技能显得更加重要,企业通过这些关键业务技能的作用,就会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综上所述,企业群或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其的核心能力,而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与企业群整体都相关的关键业务技能。而关键业务技能又是企业群最重要的隐性资产,因此隐性资产是创建企业长期、持续竞争优势最重要的企业资源。而企业的一些实体资产,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下更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取代,因而不能产生长期、持续的优势。

(2)协同是创建企业群持续竞争优势的最具有战略高度的关联

为了获取竞争优势,对于一个企业群,战略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则是使企业群中的各个战略业务单元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匹配、相互促进,充分利用企业群内部的各种资源。企业群包括任意的公司组合,因而,按照资源的组合可以把企业群中的关联分为互补和协同两种类型。

首先协同能够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当企业开始运营一个新产品或者新市场时,或者在现有市场中开始实施新的战略时,由隐性资产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是可以为企业创建竞争优势的。一个能够充分利用其产品信誉、顾客忠诚度和管理技能等隐性资产创造协同效应的企业,总是会比没有拥有或者利用这些资产的公司更具竞争优势。

其次,通过对核心能力论述,我们知道隐性资产才是创建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企业资源。因而对企业间隐性资产的共享----协同也比互补也更加具备战略高度。只有通过企业群的协同才能创建企业群的实质性和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互补也能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是实质的和可持续的,互补效应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和暂时的。例如使用闲置的厂房生产新产品确实可以减少资本的投入,并且节省进入新市场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当新的生产线开始运转起来,厂房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后,这种效益就不会增加了。

首先这些产生互补效应的实体资产是可以在短期内被替代的,这决定了他所产生的竞争优势就不是持续的,继续以厂房为例,比如其他企业也同样存在闲置厂房时或者在金融资产上存在优势而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买到同样的厂房时,这种竞争优势便不存在了。金融资产也是如此,如果竞争对手由于其努力而获得了额外的金融资产来源,那么本企业的充足的现金流便也不是什么优势了。所以实体资产的这种易替代性使它很难产生实质的或者持续的竞争优势。

其次,实体资产的有限性决定了由其所产生的互补效应也存在着有限性。一个企业可供利用的实体资产不是无穷无尽的,他受到企业发展中各种条件的限制。同时实体资产的不可重用性也决定了由这些有限的实体资产所产生的互补效应也是有限的。

再次,对实体资产的利用效率也是依赖于企业的隐性资产的质量的。既使企业内存在的某些互补以及产生的互补效应也是依赖于企业对互补的识别能力以及实施互补的技能这些隐性资产的质量的。为什么有的企业经常能够充分利用其资源,能够将其产品的质量提高到6sigma(国际先进水平),而一些企业却人浮于事,官僚盛行,这主要是由企业的各种技能决定的。我们前面已经论述了,这种技能就是企业的隐性资产。

与互补相对应的,协同则是创建企业群实质性、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源泉:

首先,产生协同效应的隐性资产是难以在短期内被竞争对手替代的。这些隐性资产很难买到,它只能由企业通过长期的努力和在实践中挫折的积累而创造出来。所以竞争对手要获得这些隐性资产必须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得到。同时由这些隐性资产所产生的协同效应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这种时间上的差别,是协同效应给企业带来了长期持久的竞争优势。

其次,隐性资产的特性,决定了隐性资产所创造的协同效应的长期性。隐性资产的可重用性使得协同能够在不增加太多的成本的状况下实体资产产生更大的效益。另外,隐性资产的可合成性使这种隐性资产在使用后并不就是废弃掉了,而是与其他的隐性资产合成了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隐性资产。所以,生产企业的隐性资产,识别协同并创造协同效应不是权宜之计,企业越能充分认识协同,越能创造出更多的协同效应,就越能把竞争对手抛得越远。

由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个重要的结论:协同是创建企业群持续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企业通过识别内部的协同,并创造正向协同效应,生产更多的隐性资产,就能创建企业实质性的、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4、企业群难以取得正向协同效应的原因初探

协同是创建企业群持续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源泉,但为什么很多实施协同战略的企业却仍旧不能产生正向协同效应呢?在此就其原因进行初步分析。

首先,实施互补或者协同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组织上的障碍,因为协同或互补可能产生整体效益长期的提高,但可能其中的某个个体有可能在实施过程中效益反而降低,它的抵制也许会造成整个协同或互补的失败。另外,组织之间的障碍有时会阻碍隐性资产在不同组织间的传播与共享。

其次,准确评估协同和建立有效的组织去适应协同的要求和实施协同也是能获得协同效应的重要步骤,实际这也依赖于企业评估协同和实施协同的技能,也是企业的隐性资产。而目前企业缺少这些技能。

除了识别和实施协同的成本问题阻碍协同的成功以外,短期内没有达到隐性资产无形网络的临界容量[3],从而实现这个知识网络的正反馈也是没有充分创造协同效应的一个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潜在原因。

二 信息技术是实现企业群协同的技术动力——协同电子商务及其本质

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经历了以IT厂商和媒体为主的第一阶段和以电子商务服务商为主体的第二阶段后,正在进入以传统企业为主体的第三阶段。我们可以称这个阶段为:协同电子商务阶段。从上述结论可知:协同是创建企业群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动力,但是,企业群难以实现协同的最大原因是实现协同的组织成本过于高昂。那么随着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他们到底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呢?。

1、协同电子商务的的本质是协同而不只是互补

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初级阶段,由于企业之间的壁垒,独立系统被看作是企业内部的要素。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成为一个企业内部管理系统,帮助企业内部实现资金流、物流与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随着Internet 的问世和普及,基于Web技术的ERP系统为企业跨越组织边界、跨越地域限制,从而为企业真正实现供应链管理提供了可能。信息技术使企业面向的范围大大拓宽,把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紧密地联系起来。新技术的延伸促使企业重新构筑其外部关系。不同的企业相互之间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各种方式的联系与合作。公共计算机系统正在形成企业间的计算机网络,从而导致虚拟企业的出现。信息技术使得企业能够在保持各部门相对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发展一个完整的高效的经济实体,并且与外部企业建立新型关系,成为一个“广延企业”。

在 “信息经济”时代,协同商务(Collaboration Commerce)是更好的运作模式。协同商务能确保企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整体运作的高效率,尤其适用于合作制造环境。

然而什么是协同商务?我认为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商务手段,其最终的结果是为了创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在以Internet/Intranet为基础的很多信息技术及其在企业的应用,如ERP、CRM(Client Relation Management)、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包括现在的CPC(Collaboration Product Commerce),其追根揭底不过是一套软件系统。一个企业可以利用,另一个企业就可以模仿。这种单纯的电子化是不能形成一个企业的长期的、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真正能获得企业竞争优势的是通过对这些新技术的采用,真正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的知识网络的正反馈。除了充分利用企业的实体资产外,关键在于促进企业积累的知识在不同业务单元和部门之间的快速传递和流通。这才是真正的协同电子商务,所以通过重构企业的组织、建立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企业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文化才是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本原因。因此,我所认为的协同电子商务应该是Synergic EC,而不是Collabrative EC。根据对协同与互补的分析,利用新技术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实际上只是通过更充分的利用企业的实体资产,创造互补效应,而协同电子商务的真正意义应该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解决那些在传统技术条件下难以打破的企业群不同业务单元之间以及统一业务单元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知识传播的障碍,不断的创新,创造企业的新知识,并实现这些知识在企业内的共享,逐渐达到企业知识网络的临界容量,引发知识网络的正反馈效应。

因此,协同电子商务应该具备两个层次的目标。第一层次的目标是实现企业群价值链各个环节的电子化,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活动的效率,充分利用企业群中的实体资产创造互补效应,可称之为互补电子商务。协同电子商务第二层次的目标是利用信息技术,打破组织间影响知识创新与传播的障碍,激活企业群的隐性资产,引发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效应,即创造企业群的协同效应,这也是协同电子商务的最重要的目的和本质。

协同电子商务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利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通过改变业务活动的模式在企业群各业务单元的供应链内及跨业务单元的供应链间进行各种业务的合作,提高企业群各种业务活动的效率和实现实体资产的互补;并建立有利于企业群的各业务单元间信息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新型组织,最终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可见:协同电子商务的本质是由于技术的进步而打破了原来组织间的障碍,大大降低了企业群实现协同、创建协同效应的组织成本。因而使企业群能够实现真正的协同,创建企业群的竞争优势。新的技术条件为企业群创造了更多的协同机会,并为实现协同提供了网络环境及技术的支撑。并且由于降低了组织成本中的共享协调成本,降低了协同效应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在传统经济模式下的协同机会由于组织成本过大而无法实现的机会在新技术条件下变得更容易了。

因而,实现了协同电子商务的第一个层次的目标,并不能使企业建立起长久的、持续的竞争优势,而只有实现或者部分实现协同电子商务的第二个层次的目标,才能真正的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使企业的核心能力难以被竞争对手仿效和替代,为企业创建长久、持续的竞争优势。

2、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群模型

价值链的概念是建立企业的业务活动的基础上的,而企业的业务活动的效率如何,主要还是决定于如何对企业的各种资源的充分利用。按照上述对企业资源的划分,将企业群看成一个企业资源网络[4]模型,这种资源网络的节点包含企业群所有的实体资产和隐性资产,而连接他们的媒介就是企业群的所有业务活动,也就是说是价值链的某一环节。而我们把由创建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最重要的资源----隐性资产通过价值链连接起来的网络称之为企业群知识网络。这个网络上的节点是企业的那些隐性资产,当然最重要的节点是企业群的核心知识,也就是前面所述的企业的关键技能,它是一个无形网络。

因而,协同电子商务主要目的也可描述为:实现企业群资源网络中实体资产网络的互补效应和隐性资产网络的协同效应。因为无形网络更容易产生正反馈效应,所以实现企业群的协同效应实际上就是激发企业群知识网络的正反馈效应。[5]

三、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

根据协同电子商务的定义,企业通过认识协同电子商务的本质,并制定相应的总体战略、竞争战略和职能战略。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真正的企业战略应该注重的不仅是企业内部信息的传播与共享,而更重要的是:首先,在企业群层次,利用信息技术,重组组织,减低由于组织的障碍而影响的企业间信息的共享和知识的创造,创造企业群中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实现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匹配,但是这种协同更加注重的是不同业务单元的组合和匹配,这正是我提出的企业群层次的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

1、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的定义

目标集聚战略主要是强调企业应该集中其最重要的资源集中在其最擅长地领域,从而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6]。波特并不否认多元化,并对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关联进行了研究。但是波特认为业务单元之间的无形关联尽管也是竞争优势的强大来源,但是无形关联陷阱密布难以实施。而协同电子商务是打破这种障碍和陷阱的有力武器。而随着信息和知识等资源的更易获得,使得企业在某一领域进行目标集聚的优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取代。这就是目标集聚战略的风险:

l 大范围提供服务的竞争对手与目标集聚公司间的成本差距变小,从而使针对一个狭窄目标市场的服务丧失成本优势或使目标集聚战略产生的差异化优势被抵消。

l 战略目标市场与整体市场之间对所期待的产品或服务的差距缩小。

l 竞争对手在战略目标市场中又找到了新的细分市场,因而使目标集聚的公司显得不够失去了专著的优势。

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目标集聚的这种风险也加大了。这也是我提出的在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群的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的理论背景。

根据1986年对pimw数据库所包含的200余家创业型企业选中一个包含113家企业的样本分析的研究:所属企业处于相似环境的企业群比所属企业处于不相似环境的企业群表现更为出色。但是,当把企业群按照创新这一特征进行分类后,非相似性企业群的业务表现则更胜一筹。[7]而在信息经济的条件下,隐性资产的创新是企业群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所以,在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群的战略除了考虑具有相关性的业务单元外,也要考虑如何实施非相关性的多元化战略。而实施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是一条可行的战略途径。

传统经济主要是供给方规模经济,因而传统企业可以采取目标集聚战略,通过大规模的生产降低成本,并形成在某个业务单元内的核心竞争优势,而在多元化方面相对比较慎重,对于不相关业务的多元化就更是不敢涉足。因为不相关的业务单元损耗企业的资源,同时多个业务单元的共享与协同的协调和妥协成本过高,从而限制了企业的所有资源使用在创造其核心竞争优势上。然而这种目标集聚所取得的优势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竞争对手更容易模仿,因而导致目标集聚战略的失败。但是如何加快非相关多元化的学习曲线,降低非相关多元化的协调成本和学习成本,并实现非相关多元化的协同效益,弥补非相关多元化与相关多元化相比所具有的劣势,这就需要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也使企业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的关键所在。

协同电子商务为企业群创造了更多的协同机会,并为实现协同提供了网络环境及技术的支撑,并且降低了协同的组织成本中的共享协调成本。因而在信息经济的下,由于新技术条件的提高,多元化的竞争优势更容易创建。因此如果企业采用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就更容易取得成功,创建其竞争优势。

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就是企业群在新技术条件下,由于不同业务单元之间隐性资产的传递、共享和创新的成本降低,从而可以通过多个不同业务单元的合理匹配,从而创建正向协同效应而建立竞争优势。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也是同低成本战略和差异化战略可以共同使用的。首先,通过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的协同,可以创造更多的隐性资产,因而使相关的实体资产的使用创造更多的效益,从而实现了低成本。其次,多元化协同匹配战略使得竞争对手难以在各个业务单元进行匹配模仿,即使进行模仿,也很难实现领先企业由于匹配所形成的协同效应,因而实现差异化,使竞争对手进入的壁垒提高。

所以在协同电子商务的环境下,识别协同并采取多元化协同匹配的竞争战略创建协同意味着创建竞争优势的一个新的机会。

2、识别与管理协同

在协同电子商务的环境下,识别协同并采取多元化协同匹配的基本竞争战略创建协同意味着创建竞争优势的一个新的机会。但是识别协同和操作协同的复杂性是协同的效果往往不佳,而协同电子商务环境创造了这样的一个基础设施并提供了更高的技术手段,使识别和创建协同变得更容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491308.html

更多阅读

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探究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环境的网络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教学媒体这一要素已演变为独特的、丰富的网络环境,对课堂教学系统的运行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如

电子商务部门架构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架构

  提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同时,电子商务使制造业与零售业实现“零库存”,实际上是把库存转移给了配送中心,因此配送中心成为整个社会的仓库。而以长期贮藏为主要功能的“保管仓库”和以货物的流转为

河北省商务局 电子商务环境下河北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摘 要: 电子商务作为新的商业模式,给物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河北省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存在规模偏小、水平偏低、设施落后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电子商务的要求。只有通过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采

声明:《企业电子商务战略 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为网友雨芐姒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