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加拿大东北部布拉多半岛的印第安人靠狩猎为生。他们每天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选择朝哪个方向进发去寻找猎物。他们以一种在文明人看来十分可笑的方法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把一块鹿骨放在火上炙烤,直到骨头出现裂痕,然后请部落的专家来破解这些裂痕中包含的信息--裂痕的走向就是他们当天寻找猎物应朝的方向。
令人惊异的是,用这种完全是巫术的决策方法,他们竟然经常能找到猎物,所以这个习俗在部落中一直沿袭下来。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印第安人的决策方式包含着诸多"科学"的成分,尽管他们对"科学"这一概念一无所知。
首先,在每一天的决策活动中,他们无意中将波特所说的"长期战略"(参见本刊2001年8月号发表的《谁需要长期战略》)寓于战术(朝哪个方向去打猎)中。按通常的做法,如果头一天满载而归,那么第二天就再到那个地方去狩猎。在一定时间内,他们的生产可能出现快速增长。但正如彼得·圣吉说的,有许多快速增长常常是在缺乏"系统思考"、掠夺性利用资源的情况下取得的,其增长的曲线明显呈抛物线状--迅速到达顶点后迅速地下滑。如果这些印第安人过分看重他们以往取得的成果,就会陷入因滥用猎物资源而使之耗竭的危险之中。
其次,他们没有使决策受制于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偏好和判断,而是把它置于一种决策系统之中。打猎实际上是猎人与猎物之间的博弈,如果猎人的行为受制理性选择,那么他们实际上是在以不自觉的方式训练对手(猎物)。结果,猎人自己的行为方式对于对手(猎物)来说变得越来越透明,越来越容易对付,对手变得越来越聪明,猎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下降,直至最后丧失。
这使我们想到了"磨光理论":信息的效用有赖于其独享性,如果一个信息被充分共享的话,它的优势和效用就被"磨光"了。因此,决策行为是悖论式的。所谓信息,就是"被消除了的不确定?quot;,决策行为一方面要力图消除不确定性,追求透明度,另一方面又要维护不确定性,保持不透明。管理中有明显的理性成份,所以它具有科学性;但它不仅仅是科学性的,而且富于艺术性甚至是巫术性。管理实际上是在确定性与不确定性、透明与不透明之间走钢丝。一个成功的管理者身上,往往同时具备科学家、艺术家和巫师的素质。
本刊这一期特别关注的咨询业是一种年轻的行业,但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占卜士、先知、通灵士就是最早的"咨询师"。在上面提到的事例中,解读鹿骨上裂痕的专家其实就是这种原始咨询师的"活化石"。古代咨询与现代咨询之间的差异在于:前者以超自然的神秘力量作为其合法性依据,后者则常常以科学和理性作为其合法性依据。 说到科学与理性,有必要问的是:"谁的科学?何种理性?"汤姆·彼得斯说:"当我在麦肯锡工作的时候,发现顾问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人对市场、竞争、公司做大量的静态描述。另一类人则把市场看作是人、关系与过程。说这两类人的看法从未一致过一点也不过分。"这两种看法之争实际是是"测得准"与"测不准"之争。按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我们可以知道一个亚原子粒子在哪里,或是它将向何处运动,但我们不可能同时知道二者。
越来越多的管理学家认为,一个企业同样具有亚原子所具有?quot;波粒二象性"。一个管理者要想认识自己的企业并进行有效的操作,必须避开"真实"与"谎言"之二分法的陷阱,感知一个企业的"波象"和"粒象"。用德鲁克的话来说,他应该既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历险,又以历险者的身份去旁观。
问题在于,一个企业家或经理人常常很难具备历险者和旁观者两种身份。德鲁克指出,最高管理层工作需要四种不同类型的人:思想者、行动者、交际者和开拓者,"然而,这种禀赋几乎从不可能在一个人身上兼备……因此,以一人为主的高层管理工作是导致公司停滞不前的一个主要原因。"
这就有了作为职业旁观者的管理顾问的生存空间。长期以来,不参与客户的实施一直作为一个行规在咨询业中通行。在本期的封面专题中我们看到,这一行规正在受到挑战,旁观者与历险者,咨询者与管理者,诊与治的界线正变得模糊。因为受知识和技术全面渗透的当代企业,正越来越呈现"波粒二象性"。可以说,超越真实与谎言,走向测不准的管理世界,是管理实践与管理咨询(二者之间的界线也将越来越"测不准")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