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资本”需要投资,也需要管理。 善用“道德资本”,才能称得上“伟大的企业家”。
车子从上海往杭州方向走,一个半小时后到达平湖。镇里主干线新华中路上,“新华爱心高中”赫然在目。取名爱心高中,正显现台湾爱心基金会董事长、台湾前“财政部长”王建煊和苏法昭夫妇用爱心办学,用爱心募款助贫困孩子上学的基本信念。
透过爱心第二春文教基金会的全球募款,“希望小学”已在大陆各地盖了八十多所;“捡珍珠计划”是把那些孤儿、弃婴、没钱的拔尖学生,像珍珠被丢进垃圾筒般捡回来,让他们无忧学费和生活费,安心上进。就在前一天,王建煊还在上海“第三届全球华人企业领袖峰会”上演讲,呼吁企业家除了创造利润外,还能有善用利润的智慧,做一个“伟大的企业家”。
称得上王建煊口中的伟大企业家的,当属世界首富企业家比尔·盖兹,这位微软的创办人是全球最会赚钱的人,也是捐款最多的企业主。这些年来,他已把六成的资产,235亿美元捐出来。他更表示过:在有生之年会把“绝大多数”的财产捐出去。
一百年前,钢铁大王卡内基几乎把一生所创造的财富——约30亿美元,全数捐出。他的名言是:“有钱人应该要感谢社会大众,是他们给你带来财富、地位。”
这种观念的延伸,就是“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媒体不断公布企业慈善家排行榜,鼓励企业家把爱心、道德纳入企业文化。管理学者更剖析,爱心与道德,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它是品牌形象,更是“道德资本”。
提出“道德资本”概念的,是西班牙瓦拉大学阿莱霍·西松教授。他在最新著作《领导者的道德资本》一书中指出:领导者要以身作则行善事、有德行,才能培养出部属行善事、有德行。
他说:“‘道德资本’需要投资,也需要管理。”如何做?“就是投资于追求善德的生活方式。”
善德生活需要持续的行动,因此他比喻:“行动是道德资本的货币,习惯是道德资本的复利,性格是道德资本的投资股。”
美国企业和个人捐款一向执世界之牛耳,每年捐赠占GDP的9%;中国大陆最近公布的调查数字是,在国家登记的超过一千万家企业中,有捐赠纪录的不超过十万家,也就是99%的企业从未捐赠过;全国公益捐赠占GDP的比率更只有0.1%。
2001年底,美国“911”事件发生不久,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香港世界经济论坛(WEF)上指出:消灭贫穷是反恐最好的方法。
世界是平的,消灭贫穷、走向富裕,才能稳定社会。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得主诺斯(Douglas Cecil North)说的:“一个社会有健全的伦理道德准则,才能黏合社会稳定与经济活力。”
道德资本是企业界新的大资本。
本文由 《东方企业家》 授权博锐刊载,如需转载请与 《东方企业家》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