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小报纸几乎声音一致地在欢呼“富爸爸”的到来,“富爸爸”在北京的一场演讲售票居然达到200元,赶得上一个三流四流歌星的演唱会票价。“富爸爸”之所以受到这样的待遇,是因为他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目前在国内的火热程度虽然赶不上号称卖了一亿册的《学习的革命》,但也有直追之势。回想当初《学习的革命》呈雄起之势时,不是涌现了一大批“以革命的名义”上市的畅销书吗?因此有人戏言,也许不久就该有《富老公穷老公》、《富老婆穷老婆》这样的书面市了。
为什么这本书能火起来?因为这本不到20元的书据说揭示了富人的秘密。有多少人渴望了解那些秘密呀!20元就告诉你多廉价呀!也许今天疯狂购买《富爸爸》的人,就是当年急于“学习革命”的人。随着这本书的流行,随着大小报纸的捧“爸爸”风,一种观点也在流行--“钱对我来说不重要,我只做我感兴趣的工作”这种观点是要不得的“穷人思维”,是属于穷爸爸的,穷爸爸一般这么教育孩子安慰自己,但是富爸爸不这样,富爸爸认为“税是惩勤奖懒”,所以“富人雇佣聪明的律师和会计师,说服政客们改变法律或者钻法律的漏洞,采用合理合法的手段避税,将税赋降至最低”。许多看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那个写作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日裔美国人,他有两个爸爸,一个是他的亲爸爸--受过良好的教育,聪明绝顶,拥有博士的光环,曾经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修完了四年制的大学本科学业并且在名牌大学继续深造,但这是一个穷爸爸;而他的富爸爸则是一个连八年级都没念完却在死后留下天文数字的巨额遗产的爸爸,这个爸爸其实是他的同学的爸爸,在书中被作者认为“富爸爸”。整本书中富爸爸全是对的,穷爸爸全是错的,作者特别庆幸自己幸亏有这么一个同学,这个同学有一个富爸爸。
就是这么一本讲两个爸爸的书,却悄然畅销。为什么呢?一个读过该书的专业人士说:“大概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儿子的人太多!”他说他之所以买这本书是因为听信书店的宣传--“如果你有儿子,就非要读它不可,你可能年过半百,失去了获得财富的机会,但不要让你的儿子重蹈覆辙。”
近日,时讯记者就“富爸爸”所引发的诸多现象采访了有关人士。
富爸爸的道理是讲给小市民听的
北京经济观察中心的创建者、著名经济学家仲大军先生认为,这本书最多诱使一些人进入搞钱的领域、改行而已。
谈到该书作者在书中所坦白的发家史,比如转手倒卖房产等,仲先生表示:“他所讲的所有现象、技巧,商界都早已是非常清楚了,他教人们在职业之外,追求所谓事业,无非是小理财,这些都是给小老百姓讲的,迎合小市民的心理,对没钱的人来说,有一种诱惑,使他们考虑在比较拮据的情况下挣点钱,抓住机遇改行投身到专门搞钱的行当中去。这本书的对象一定不是大资本家,大资本家是不会看他的书的,真正的大资本家、企业经营者,不是靠这样的小打小闹挣钱的。
时讯记者在深入采访时,许多专家都希望时讯能提醒广大读者不要“上当受骗”。他们认为因为富爸爸只是一个概念,而作者的发财致富不但有非常大的偶然性,而且还依赖于准确地把握了世人急于求富的心态,有很大的炒作嫌疑。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李路路教授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说:“该书作者所说的发财之路其实只能限于他个人经历及社会机遇而成就的。并不能代表任何人都可以效仿成功,不是所有人通往财务自由的导航标。一个人的成功与社会制度,法律结构,社会关系,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意识甚至是时间、地点的条件之间相互结合分不开,盲目的效仿或将之视作神明都是不切合实际的表现。没有哪个人是看了几本书,学习几种技巧就能成功的。现在各种成功诀窍的盛行,都显示出个人的投机、浮躁心理,说明这一部分人的思想太贫乏了。”李路路同时还告诫那些现实生活中总看到比尔·盖茨、富特·戴尔等成功人士均没有完成高等教育却成为现实社会的成功者的人,成功的不只盖茨、戴尔两个人,历史上在科学领域、文化领域等其他领域成功的人很多,在任何时期医生、教师、律师这样的职业都会受到尊敬。信奉任何成功诀窍不会有持久的好处,何况诀窍还有一个是真是假是否过时的问题。
穷人全白活了
李路路教授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说:“书中极力贬斥穷爸爸,他所有的想法都被贴上‘穷人思维’的标签,而富爸爸则永远是对的。其实,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不是理性的东西,是不能用好坏、值不值来简单衡量的。有人认为知识最重要、有人还会认为爱情是人生的最终追求目标。也有人就认为在公司挣钱没意思。这并不属于没钱的穷人吃不着葡萄嫌葡萄酸,是‘穷人思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承认文化的相对性和价值观的相对性。
在那本讲两个爸爸的书中,“富爸爸一切都好,穷爸爸一切都不好”,只有富人才是真正自由的,是“让钱为自己工作的”,而从事其他一切职业的人,都是高薪的奴隶,是教育的受害者。经济学家仲大军先生认为:“只有金本位的人才会嘲笑‘人要那么多钱干吗,我喜欢,所以我工作’这样诚实的说法。人的追求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认为值得追求的东西。”仲先生还说:“我们这一代人对此最有体验了。当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复旦大学,自己高兴,家人自豪。另外的一些同学,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上大学,就搞买卖,现在成为大富翁,财富比我多多了,我只是一个穷知识分子,可是我并不觉得低于他们,我仍然为自己的职业自豪。”
时讯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许多人对这本书的流行以及该书可能引起的“思想革命”颇为愤怒。比如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士就对记者说:“这个打小受穷的日裔美国人在夏威夷认识了富爸爸以后,就懂得了‘富人雇佣比自己聪明的人为自己干活,为自己挣钱’的道理,而只有穷人拼命地完善自己的教育一心想去公司从事体面的职业。”这位女士说当她看到书中有一段作者描述自己劝告新加坡一位很有才华的女记者去做销售挣钱而使对方感觉受到侮辱的事情时,这位女士说:“如果我是那名记者我也会感到愤怒。为什么你有一点钱就对我的追求指手画脚?做销售在收入上也许比做记者要多,但是做记者是我的乐趣。你有什么资格给我贴上穷人思维的标签?好像穷人全白活了。”
找个富爸爸胜读十年书
一个读过该书的人在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这样评论该书:“如果你打算像那个日裔美国人一样,从一名不文到发财显贵,你最好的办法其实不是去读他的书,而是应该多认几个‘富爸爸’。因为你认了‘富爸爸’以后,就可以尽情地嘲笑‘努力学习找好工作’的穷爸爸了,哪怕他是你的亲爹呢。”
而仲大军先生认为,这样一本书在眼下的国内出现、畅销,是社会有此需求的结果。他说:在过去极左的年代,‘挣钱可耻’,提倡完全的克己、利人、利他,大家都按工资标准拿钱,不可能积累大笔的财富。现在不一样了,直接面临财富问题,所以这种书才有市场才会畅销,现在各个媒体的经济报道,大量介绍企业的发家史,介绍企业的风云人物、如何捞钱,研究盈亏现象及其原因,都是因为我们的社会中,涌现着一种对财富的强烈欲望,毕竟,财富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人们的生活有切实的影响。
但仲先生同时认为,中国与美国国情不一样,所以富爸爸的那套做法不一定有用。而至于本书作者所说的,他写这些书的目的是希望大家按照他所教授的方式都变得有钱,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谁都明白物资流构筑的财富金字塔永远只能由少数人占据。当然他的书抓准了人们求富心切的心理,所以读这本书的人成为富翁的希望远没有写这本书的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