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个孤独的老人,每天驾着小船在湾流中钓鱼,至今已是八十四天过去了,他连一条鱼也没逮住。
第八十五天,老人终于钓上一条大马林鱼。但那条鱼实在太大了,老人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才终于杀死了它。在归航的途中,由于遭到鲨鱼的袭击,老人只拖回来了一副十八英尺长的鱼骨架。
这就是渔夫圣地亚哥的故事。
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成君忆的新著《渔夫与管理学》就是以此作为开篇,首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富有哲理性的命题。
其实,我们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这个渔夫,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财富和荣耀,只能不停地奋斗。而这种奋斗的精神从我们接受教育的同时就已经开始影响你了,父母总会教育你,一定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老师则会说,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名牌大学,谋一份好职业,这样就会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可以快乐起来了。而一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的生存状态——生于此,你不得不奋斗。
我们为什么要奋斗?当然是为了成功。而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成功?你可能会说,是为了得到快乐!这看似一个很辨证的推理,但是,成功后你真的就快乐了吗?
人的欲望总是无限制膨胀,在你得到一个成功之后,你就会想得到更大的成功,你想坐到金字塔的最顶端。这是为什么?用成君忆的话说,这是因为你内心里的不安全感在作祟。当你得到成功以后,你就会害怕失败,而为了避免失败,你只能用更大的成功来掩饰你内心的这种恐惧。说到底,追名逐利的目的,其实是为了争夺构造某种安全感的资源。
英雄永远只能与痛苦同在。他越痛苦,就越证明他是一个英雄。他越证明他是一个英雄,他就会越痛苦。英雄永远永远得不到源自心灵的真正快乐。他得到的只能是来自大脑的快乐,而这种快乐只是虚假的、短暂的,并且容易让人上瘾,这种成瘾性的快乐是病态的,就像英雄式的快乐。
其实,快乐很简单,他就是苏格拉底手里的那幅画,而不是他要寻找的那只精美的挂钩,只要把画挂起来,他就能得到快乐。
成君忆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总是用南辕北辙的方式去寻求快乐,就像那个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毕业的观光客一样,他认为那个晒太阳的渔夫应该多捕鱼,然后就会有更多的钱,有钱后就可以拥有一个船队,去捕更多的鱼,然后就可以开办这个产业链上与之相关的工厂,就能够全面控制从捕鱼到加工、再到市场营销之间的整个经营过程,从而成为令人羡慕的富豪,也就可以买豪华别墅,躺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了,而这个过程需要15~20年的时间。但殊不知,那个渔夫已经在悠闲地躺在沙滩上享受日光浴了。你可能会说他们两个人休闲的质量不一样,但实质上,他们得到的是一样的,都是温暖的阳光,因为太阳不是势利眼。
企业也一样,也在不断追求成功。但是,为什么企业也是越大越脆弱?高薪请不到杰出的人才?忠诚的员工也只是一个遥远的神话?这是现代管理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成君忆认为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于中国的“道”。《大学》中的“三纲八目”就是一个完整的管理学体系。“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追求快乐,你需要褪下虚假的面具,活出一个“真”我。只有你用一个诚实的态度面对你的人生,你真实地活着,自我消失了,欲望消失了,你不再是一个虚假的妄想,而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命,你重新回到了“人”的原生态之中,用心来感受你的生活,自自然然地需要着。你也就获得了真实、快乐、充满了盎然生机的生活。
企业也是如此,不要让企业成为管理者和员工互相利用、彼此折磨的牢笼,而应该“放下自我,立地成佛”,真实地去关心每个人,关心每个人的成长,让企业内不再有“自我”存在,全都活出“真我”来,这样,企业的永续经营也就指日可待了。
《渔夫与管理学》其实不是一本完全意义上的管理学著作,而更像一本富有寓意的哲理学论著,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像《细节决定成败》作者汪中求所言:不能浮躁,更不能断章取义,而是要用一颗平静的心,从头到尾,细细品来。